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9(2 / 2)

这还不是最令柴东亮担忧的,邝海山原文照发的一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纲要草案,才是真正致命的武器。

柴东亮看完之后,除了一声叹息之外,再无话讲。以柴大大这种仅仅看过几本官场小说的水平,都能感觉这个东西幼稚到了极点。首先是组织架构混乱,既不是议会制,也不算是总统制,名义上有个大总统不假,还假模假式的授予了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任免文武官员的职权。但是又画蛇添足的加上一句“总统下达的命令,必须有总理和各部的部长在内的国务员副署,方可生效”。柴东亮看完了这个就想笑,如果总统要依照前面的条例罢免总理和部长,必须让总理、部长签字同意,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这项规定的搞笑之处,和后世的国联规定一切法令必须由所有国家一致认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国联要谴责日本侵略中国,还必须要让日本同意,这种规定岂不是儿戏

柴东亮心里明白,这肯定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增加的条款,不用说,孙文、黄兴也一定会动用强制的手段,逼临时参议院同意,毕竟同盟会的代表在独立各省中占大多数。而且孙文、黄兴在同盟会的会员中,几乎具有神一般不可动摇的地位。

孙文、黄兴在推翻满清的过程中,起到的领导作用是别人无法比拟的,绝大多数的热血青年就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才奋起一搏,推翻了绵延二千多年的帝制。可是,一旦理想主义者沦为政客之后,就由可爱变得可怜了。玩手段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和谁来玩。以孙、黄二人第四流的政治手腕,来对付袁世凯这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几次起伏的枭雄,那简直是小孩子编的故事哄老狐狸一般拙劣。别说糊弄袁世凯、杨士琦这种成了精的老油条了,就是柴东亮这种二把刀政客都能一眼看穿。

这些事情令柴东亮不仅仅是头疼,更令他心痛,当偶像走下神坛的时候,留下的只是个衰朽的背影。

柴东亮没来由的想起了邝海山的一句话,英雄真的是应该死在战场上最后一颗子弹之下,而不是爬到大树之巅,露出红屁股给人观赏。

心痛归心痛,事情还得处理,柴东亮坐的毕竟是南京临时政府这条船,外界普通认为他就是孙文的特使,是个铁杆的同盟会员。这条船要是翻了,对柴东亮没有丝毫的好处,到那时自己面前少了南京临时政府这个挡箭牌,真的就要暴露在北洋面前,成为袁世凯的靶子了。

每当想起杨士琦那种脸,柴东亮就感觉不寒而栗,那就是条毒蛇啊而袁世凯则是可以随意操控这条毒蛇的人,能力之强手段之高明岂可小觑

实力,还是实力啊四千新军再训练有素,也不可能打得过袁世凯十多万苦心孤诣打造的北洋军。

柴东亮还有些奇怪,邝海山是个沉稳的人,一团的士兵也不是喜欢闹事儿的骄兵悍将,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和江西民军火拼呢

“都督,今天晚上的舞会,邀请的客人名单已经拟定好了,您请过目”吴锦堂笑呵呵的递过一份名单。

柴东亮挤出笑容道:“锦堂兄,这些事情还是你来操持吧,我就不参加了我马上要启程去南京。”

吴锦堂惊讶道:“都督刚回来就要走芜湖商界父老感念都督的恩情,这舞会可是专门为您接风的,都督也不好冷了大家的心。”

柴东亮苦笑一声:“不瞒锦堂兄,我的人在南京出事儿了,我要再不过去,那就不是舞会,而是要被人一勺烩”

分割线

北京石大人胡同宫保府

袁世凯光着脑袋,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译稿,笑的前仰后合:“杏城,晳子,你们瞧瞧这个,孙文正设套等着我去钻呢”

杨度也哈哈大笑:“此等小儿伎俩,瞒的谁来”

杨士琦则冷冷一笑:“恐怕不止于此吧这里面可是有高人指点的”

袁世凯和杨度同时敛住笑容,他们对杨士琦的政治嗅觉有充分的信任。袁世凯急忙道:“杏城,莫非里面还有玄机”

杨士琦一抖长衫下摆,正色道:“宫保可曾忘记,您在退位诏书上加了一句话”

袁世凯点头道:“记得,这不是你给润色的吗”

杨士琦一脸凝重的道:“对方来这么一手,就是针对那一条的”

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并和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而这一条是极为厉害的杀招,说明袁世凯的权力并非来自参议院的推举或者是孙文的谦让,而是来自清室的授权。如果党追究起来,袁世凯直接可以用一句,清室已经退位无法更改,除非是让清室再次复辟来搪塞过去。

这一招不谓不厉害,袁世凯压根就不承党的情,故此党也休想约束他。袁世凯更是随时可以将党控制的参议院一脚踢开。

正是出于这个担忧,孙文才炮制出约定:定都南京、大总统到南京就职、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已定的一切法规。

孙文还觉得不够保险,才又搞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纲要草案,意图再次加强内阁和国会的权力,牢牢的控制住袁世凯。说白了,孙文这也是见招拆招而已。

远在安庆的柴东亮不晓得其中的内情,自然觉得孙文搞的这一套不伦不类,而且看似不够光明正大,孙文当大总统的时候没有权力限制,轮到袁世凯的时候则百般掣肘,手段也未免拙劣了些。

只是孙文的苦衷天下人又如何知晓全国各界的看法大多和柴东亮一样,对定都南京颇有微词,民社、民立报、国民协会等八大团体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取消此提议,并声明:定都北京乃外交内政之关键,若舍北而南,帝党必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趁机入侵之虞。

光复会的精神领袖,元老章太炎更是直接在报上大骂孙文,说他故意挑起事端。

全国舆论第一次一致性的导向袁世凯一边,在舆论的煽动下,各省都督、士绅代表均致电临时政府,对定都南京表示异议。就连南方军中的大部分将领也不同意定都南京。

令一向在宣传战中无往而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