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7章 (捉虫)(1 / 2)

马上就是年根了,吏部开始进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绩测评,对于考评优秀的自然是要升职的。

程绪刚好可以趁着这波考评名正言顺的从通州调回到京城。

而林昭才调到工部任职不过半年,年底的考评即便是优他这个位子也不会再动了。

隆冬的大雪依约而至,天气冷的像冰碴子戳进心窝子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大雪掩盖,等待着来年春天雪化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仿佛迎接它的是新生。

姜子延又裹上了厚厚的毛茸茸的大氅,天一冷,他都不怎么出门了。

今日是这一年林昭参加的最后一个朝会,朝会上讨论的大多都是六部总结的这一年的考绩,毕竟一年到头了,年终也该总结报告了。

林昭升任了工部侍郎之后上朝的位置变了,他现在是站在前几排的,瞧着周围几排官员的面孔,有好几个都十分陌生,基本都是这两个月以来新换的。

皇帝的手段雷厉风行,一旦抓住太后一派的一点把柄就死咬住不放,这半年来太后那边元气大伤,隐隐有衰颓之势。

刚一散朝,林昭旁边同行的官员走上来搭话:“林大人,近日府中添丁,正要举办酒宴,还望林大人赏光前来呀!”

说这话的是礼部的郭大人,也是陈勉的直属上司。

林昭应道:“恭喜郭大人,若是郭大人下帖邀请,林某得空定会去沾沾喜气儿。”

这厢才说完话,另一个官员上来道:“林大人,正巧前几日我得了一幅古画,素闻林大人才华横溢,不知可否请林大人帮忙来看看这画的真假……”

……

林昭最近可是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升职升的快不说,很得皇上宠爱,俨然是除内阁老臣之外的新进宠臣。

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而且听说前阵子刚刚调职回京的程绪就是由他举荐的,要知道刑部尚书这个职位因为人选的问题朝堂上议政时总是没个结果,他随便推荐一个人,皇上就用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以后在朝中的发展那是一片坦途,从他原先进瀚林苑看,皇上是有意让他以后进内阁的。

这种人大家自然上赶着巴结,所以这段时日林昭收到的请帖比往常多了四倍有余,如今他风头正盛,前来拉拢他的人有不少,甚至太后也在拉拢他。

太后是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拔出利刃,什么时候该暂避锋芒,很会审时度势。

之前因为火烧姜子延的酿酒厂,林昭回敬了她一个大礼,没想到她却像是没发生过似的,现在派官员该拉拢还是拉拢,好像之前的不愉快都没发生过。

在朝堂上为官,不能太过刻板耿直,像收到别人邀请的帖子,如果直白的拒绝,很容易得罪人,就像程绪,就是因为太过耿直,丝毫不会变通,才会引得别人不快。

这些帖子姜子延替他筛查了一遍,挑了一些实在是不能推诿的,到时候挨个去赴宴。而剩下的那些则是委婉的表示拒绝,这样最起码不容易得罪人。

不过话说回来,林昭有荣王府世子这个头衔,背后还有整个荣王府靠着,即便是他明确的拒绝别人,别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只是姜子延觉得这毕竟是人情往来,还是要跟同朝为官的同僚们打好关系才是,说不准哪天遇到什么事情需要人家帮忙,这些都是说不准的。

身为荣王府世子,林昭从一开始进入科举朝堂,身上就被打上了皇帝的印记,而这几年,他做的所有的事情,无一不在向别人证明着他是皇帝这边的人。

林昭最近在朝里名气大盛,杨肃和陈勉也听说了。他们两个上朝都是在后排站着,散朝之后在人群中寻找着林昭的身影,三人许久没说话了,打算找个地方吃点饭,叙叙旧。

谁知陈勉和杨肃刚要去找林昭搭话,被一同的同僚看出了他们的意图。这位同僚官职跟他们差不多,但如朝为官的时间却比他们早,心里早就酸着了。

他知道陈勉和杨肃与林昭是同一批的进士出身,此时说道:“我劝你们有点自知之明吧!人家不仅是工部侍郎,还是荣王府世子,皇上眼前的红人,也不看看自己跟别人差了多少,上赶着去巴结,嗤,到时候人家不理你们,弄得脸上难堪,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陈勉听完都要气笑了,那可是他三弟,两三年的同窗之谊,加上这几年的同僚之谊,竟被此人说的如此不堪。

他张口就想骂人,但是又碍于他现在在礼部当值,稍微收敛了些,说道:“我们不需要你提醒,再说了,能巴结的上那是我们的本事,至于你,那才是想巴结都巴结不上呢。”

这话戳到了那人的痛处,因为前不久他也殷勤的上去跟林昭搭话,想请他吃个饭,但是被林昭当面拒绝了。

当时旁边还有好几位同朝的官员,这让他面子上很不好受,便一直记挂到现在。

杨肃则是没理他,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情谊自己知道就好,何必与别人争执一词。

那人气道:“我倒要看看那位趾高气昂的林大人会不会接受你们的巴结!”说完还一副等着看笑话的模样。

而在前面走着的林昭一路上都在被旁边的同僚缠着说话,好不容易将人都打发走,他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等着后面的陈勉和杨肃。

陈勉连忙快步走上去,一把薅住他的肩膀,亲切的说道:“三弟,你快跟这家伙证明一下,他说,我们巴结不上你!”

杨肃在一旁偷笑,陈勉这个巴结二字用的特别酸。

林昭忽然笑了,看了那人一眼,没理他,然后拍了拍杨肃和陈勉的肩膀,说道:“别理他,走,今天会心楼吃饭我请客。”

陈勉一定去会心楼吃饭,屁颠屁颠的跟着走了,还不忘回头给了那人一个得意的眼神。

路上陈勉边走边道:“三弟,别说是你请客了,这酒楼都是弟夫开的,要请客那也是弟夫请的!”

林昭被这一声声的弟夫哄得十分高兴,陈勉自从知道了他和姜子延公开了关系之后,越发不收敛了,再也没叫过姜哥,张口闭口都是弟夫。

“别贫了,到地方了,想吃什么随便点,子延说最近他又研制出了几种新菜式,赶早不如赶巧,今天咱们去尝尝。”

三人有说有笑的朝着宫门走去,而一开始说风凉话的那个人咱也听到他们刚才讨论的内容的内容,此时羞得面红耳赤。

人家三个的确关系很好,丝毫不用巴结,看那样子,交情匪浅。

周围几个还在后面走着的官员都在看他,一边看一边小声议论,他臊红着一张脸灰溜溜的回去了。

会心楼的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姜子延研发出来的菜式多,而且味道是个顶个的好。

午膳时分若是去的晚了就没位置了,而且楼上的雅间都要提前预订的,如果没有预订,除非运气好,碰上哪家退订的还能捡个漏,否则那是根本排不上雅间的。

不过这楼上有一间雅间是不对外开放的,是姜子延特地让人预留出来自己用的,方便他约人来谈事情,自然也方便了林昭。

林昭一进这会心楼,掌柜的赶紧迎了上来,他可是知道这位时下很受京中姑娘追捧的世子大人是他们东家的未婚夫君。

掌柜的亲自接待,十分殷勤的道:“大人,楼上雅间空着呢,小人这就让人准备上菜。”

陈勉和杨肃跟着林昭熟门熟路的朝楼上雅间走去。

这里的雅间隔音效果比较好,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来这里谈事情。

菜上齐之后,他们三个边吃边聊,大多数的都是一些朝堂上的闲话,像陈勉吐槽的最多的就是礼部的这个活儿太过清闲,一年到头正儿八经的宫宴还有其他的典礼活动很少,导致他在礼部闲的没事干。

而杨肃说的则是他们刑部的事,今年年底已满三年,他也会参加考评。如果是优的话,到时候官职有望向上提升半截,正六品也有可能升为从五品。

而且今年刑部官员变动大,领头的刑部尚书都已经换人了,到时候刑部由于是一番怎样的情况还未可知。

酒过三巡之后,杨肃想起上次林昭拜托他帮忙查卷宗的事,于是问道:“那件事你查的如何了?有眉目了吗?”

林昭不欲多说,点点头道:“还可以,快结束了。”

陈勉喝了半坛子的剑南春,整个人迷迷糊糊的问道:“你们在打什么哑迷呀?我怎么听不懂你们在说啥?”

林昭看他喝的晕乎的,敲了敲他面前的盘子,数道:“一,二,三。”

三的话音刚落,陈勉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杨肃摇摇头,“阿勉还是这么贪杯,酒量不好还爱喝。”

“没事,反正明天就休朝了,不用起大早去上朝,可以多睡会儿。”

最后陈勉是被自家的马车送回去的,躺在马车上呼呼大睡。

他睡的迷糊,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事忘了跟两个好兄弟说。但是自己喝太多,酒精麻痹了大脑,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想说的是什么,干脆不想了,接着呼呼大睡。

赶在年底的时候周幸回来了。

周幸这几个月都在外面,忙着开酒馆的分店,回来之后直接回了姜府。

姜子延见到他时他被风吹的嘴唇干裂,双眼却炯炯有神,看起来精神头不错。

周幸一脸高兴的说道:“郎君,如今在禹城,江城,薛城,都有咱们姜记商行的产业了!”

“这还要多亏了你不辞劳苦的都在外面奔波,今年年底我要给你封个大红包,欸你可不要拒绝,这是我专门给你的年终奖!”

周幸道:“谢谢郎君!”

“跟我还客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