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96章(1 / 2)

许大夫拔了针,看向林昭,“还需要些时日,这段时间我一直用一些上好的药材给他补身体,但是他亏空的比较厉害,不能大补,只能一点一点的来。不要着急,要相信我的医术。”

林昭点点头,“那就辛苦许大夫了,如果需要什么稀缺的药你就直说,我想办法弄来。”

许大夫走了之后冯轲守在床边,冯毅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面色没有之前那么颓败了,不过身子骨仍然不好。

身上的皮肉伤都是次要的,只是他头上的伤有点严重,脑子经常浑浑噩噩,不清不楚。

按照许大夫之前的话来说,他应该全凭着心里的一股信念才撑到了现在。

如今见到冯轲之后,这心中的信念陡然降低了不少,身体终于扛不下去,周身各种并发症也都出来了。

看冯毅的模样林昭就知道这件事急不得,当务之急还是先处理好临安这边的公务,想办法回京城才是。

回到衙门之后,林昭问师爷,“最近二期工程的路修的怎么样了?”

“回大人,已经修的差不多了,现在在修桥了,等桥修完把两头的路接上,就成了。”

“好。”

这边姜子延也没闲着,如今水泥厂越做越大,光在临安已经新建了三个了。

另外便是织布坊,学徒们现在都已经上手织布了,京城那边供不应求。

他们的这些不也不光全都往京城那边供应,在周幸的操持下,还会卖给往来的布商。

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人过来专门打听这里的织布机的,说是听闻这里的织布机织布效率高,想买一些回去。

路修的通了,渐渐往来的客商也多了。

整个临安城焕发出了不一样的面貌。以前因为客少,城里的许多小摊小贩也少,因为东西卖不出去,渐渐的来摆摊的就少了。

更别提各大小吃糕点了,开店的人能赚到的钱也就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

现在不一样了,往来的客商变多了,这城里的人流量一下子就大了。

外地的人到这里来,看到小商小贩们卖的东西感到很新奇,毕竟他们没吃过,走的时候买些带走,给家里人尝尝也是有的。

往来经商的人谁都有些人脉,大家一传二传的,就都知晓如今的临安城不一样了。

来到城里进布匹的布商逐渐增多,还有那些新衣服的样式,全都挂在织布坊的墙上,那些商人都看直了眼,每人都买了几件带回去,到时候让人研究一下这衣服是怎么做的,然后经过他的手,在当地卖出去。

而且卖的理由这些人都想好了,只要说这是京城中流行的款式,那必定会一抢而空。

于是织造纺的生意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

这么一来人手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于是姜子延让人在织布坊门口贴上告示,开始招收第二批学徒。

只是这招收的条件和第一次有些不太一样。第一批招收学徒的时候都没有经验,基本上是姜子延亲自把关挑选的。

而这第二批学徒招收的时候便有经验了。而且姜子延特地注明了,城外的乞丐、贫民也招收,一律不看家世。

预计招收六十个,其中有三十个名额都是预留给乞儿的。

这个告示一出来,不说是临安城附近的村子了,只要是得了消息的,家中有合适的女娃,有的赶着牛车,赶了几十里的路,就为了把家中适龄的女儿送过来。

而且织布坊教学徒们的东西也不全都是织布之类的,还特地开设了认字的课程。

学会认字是做其他事情的基础,有关于许多针法还有织法的书,不能全靠着师父给讲解,也要自己看得懂才行。

姜子延特地请了一个女夫子过来兼职上课,一周只上一节,一节大概两个时辰。

这个消息一出,前来报名的人几乎都踩烂了织布坊的门槛。

得益于往来交易的人增多,姜子延的酒馆生意更加红火了。

虽然临安和京城离得近,但京城的城门口排查的也严格,有些人嫌麻烦,不太往京城走。

所以京城里姜子延的那家酒馆他们只有所耳闻,但并没去过。却没想到在这贫瘠的临安县竟然也有一模一样的酒。

此时临安城中的一家酒楼里,几个南北往来的客商正在说话。

其中一个李姓的客商道:“王老弟当真是没骗我,没想到这小小的临安几年不见,发展的竟然如此之快。他当时说这里有美酒,还有好看的衣服时我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