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虬听见这般话有些生气,他这边才鼓起勇气过来,就被人讥讽,搁谁都会有些不高兴。
不过到底顾忌着这里是西院,明渊先生还在里面歇息,他不想在这里闹出事端。
不过还没等张虬出言反驳,一旁的下人开口了,他道:“这位是我们府上的人,几位还是莫要嚼人舌根的好,不然怕是没有下次登门的机会。”
这话明摆着告诉这几个读书人莫要借先生的威风训斥他人,而且训斥的这位还是他们家自己人。
下人跟在明渊先生身边伺候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对于府里的情况他是知道的。这府上正经的主子不多,偏巧了,这张虬就算一个。
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读书人竟然仗着能与明渊先生做学问,就这般眼高于顶。
这几个读书人对这个下人都比对张虬尊敬,毕竟是明渊先生身边伺候的人,不能得罪。
听他出言呵斥,他们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
没想到这位身形魁梧的男子竟然是他们府上的人。
于是赶紧道歉:“对不住对不住,这位仁兄,还请原谅我们刚才的无礼。”
张虬也不跟他们计较,这群书生嘴皮子太厉害,他说不过,干脆点点头去屋里头坐着。
正巧明渊先生喝杯茶休息好了后听到外面有说话的声音,走出来后发现张虬过来了。
对于张虬,明渊先生了解的不多,虽然从凛州时他们就认识了,不过一个是文坛大儒,一个是武夫,几乎没什么可聊的,就没怎么说过话。
今天看到张虬过来,明渊先生下意识以为姜子延有什么事让他过来找他帮忙。
没想到坐下后张虬却道:“先生好。我这次过来是想向您请教一些做学问的技巧。”
明渊先生惊讶,“你要做学问?是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不是,我是想参加武举。只是今年武举除了考武经七要之外,还要写一篇兵法策论。这个策论,我着实是不会,所以想着来请教一下您。”
自古武夫都是功夫高强,文武双全者甚少。大魏朝也不例外,军中的很多将领有很多都是字都不识几个的文盲。
也因为这个,大魏朝堂上的文官很不待见这群武夫,每次都能因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明渊先生得知后说道:“这个兵法策论老夫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教你一些有关于普通策论的写法结构,至于兵法如何结合实例,这个老夫帮不上什么。”
张虬有些失望,没想到竟然连明渊先生也不擅长。
“不过老夫给你推荐一个人,你去找他学习,一定能事半功倍。”
张虬来了精神,问道:“是谁?”
“荣王。”
张虬惊讶了,没想到明渊先生竟然给他推荐荣老王爷,这个人他知道,是林昭的祖父,可是他跟人家一点都不熟啊,也只是在林昭认祖归宗那次荣王府举办的宴会上他见过荣老王爷。
像是看出了他的犹豫,明渊先生又说道:“不用担心,荣王就喜欢你这样英武有力的率直之人,没准去了对你倾囊相授,那你就赚大了!”
张虬犹犹豫豫的问道:“为什么非得是荣王啊?您还有别的什么人推荐没有啊?”
“你这傻孩子,荣王比你想象的平易近人。若是论武学造诣可能他不急江湖那些高手,可兵法这块,整个大魏能及他的人寥寥无几。若你年轻个几十岁就会知道,荣王当年在战场上有多厉害了。”
况且荣王府底蕴身后,从小学习兵法策略,教导一个傻小子写兵法策论,说实话都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过林昭如今在临安做官,不在王府中,老王爷一个人难免寂寞,刚好让这个愣头青去给他添点乐子,省的日子过得太冷清。
于是张虬备了些礼物,在明渊先生的劝说下,登门拜访了。
然而时候来的不巧,荣老王爷正和府里的人打麻将。陈管家知道这来人与姜子延情谊厚重,所以特地让他到偏厅等候,他去禀报老王爷。
老王爷今天打麻将赚了许多,坐庄已经连胡三把了,规矩三庄自下,可这三把结束跟他一起玩的老友都不约而同罢工了,推说身体不舒服改日再约。
老王爷被扫了兴,只得作罢。让陈管家带张虬过来,说见见他。
早先对林昭身边的人老王爷全都调查过一遍,所以他是知道张虬这个人的。不过这次倒是正儿八经第一次见。
张虬不知道旁人见了老王爷是行什么礼的,他干脆行了个武人的礼。
老王爷说了句免礼,然后问道:“我知道你,在子延身边的那个护卫是吧?”
说是护卫其实也不全是,哪有护卫像他这么自由的。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你今天过来见本王,可是有什么事?”
“王爷,在下想考今年的武举,可是我脑子愚笨,没读过什么书,这次考试新增了一门兵法策论。听说王爷对兵法策略十分擅长,所以觍着脸来讨教一二。”
这话还是明渊先生提点着教他说的。不然他一个大老粗,张口闭口都是老子老子的,恐怕刚见到王爷就被扫地出门了。
荣老王爷听他说完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他有心逗他乐乐,说道:“刚才本王和几个老友打麻将正在兴头上,不过是赢了他们几把,结果他们却都推说身体有疾全走了,让本王很是不爽。不如你想个法子,哄的本王高兴了,本王就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