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1章(1 / 2)

这天下雨了,将东西收拾好后,修路中的工人们都先回去了。

现在家里有壮汉在修路的都是村里有面子的,只要一提起来在路上干活,那都是与有荣焉。

不仅按时发工钱,管饭,就连水都不用家里送,每天还有绿豆汤喝,上哪能找这么好的差事?

这些可全都是靠新上任的县令所赐他们才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无形之中林昭这个县令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的威望越发高了起来。

不等这边路修好,该准备要迈出去的地方特产和货物都要准备起来了。

行商这块他准备回去多跟姜子延商量商量,在官员当政上他的见解可能更加独到,但在做生意这块,他远不比姜子延更有经验。

最好是这边能建起来几个大型制作坊,由县里衙门进行扶持,可以为周边的百姓们提供就业岗位,慢慢带动周边富裕起来。

作坊的事儿不能指望城里的乡绅富户们,他们剥削压榨劳动力捞的油水已经够多了,而且只顾眼前自己的利益,必须得扶持一个眼光长远,为百姓着想的商人。

林昭想来想去觉得这个人还是姜子延最合适。

夏天正值雨季,每次阵雨居多,总是下一阵雨就停了,一来二去的,修路的工人们就自己在路边搭了个棚子,方便进去躲雨。

都说东边日出西边雨,刚下完没一会儿地就干了,他们也都懒得回去,什么时候雨停了,什么时候接着干活。

林昭来到路边,过来看看修路的进度。

修路的大工们越做越有经验,不仅技术娴熟,速度更是快了不少。

听衙役还有监工们报告,说靠近黑风村这边的路已经修的差不多了。

林昭规划路线的时候,让他们先紧着黑风村那边修,那边有石灰石的山头还有水泥厂,路修好了更方便后面的运输。

这边路修着,姜子延也没闲着。

他发现临安这边可发展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这里石榴和柿子长势喜人,有很多人家里都种了,这个以后可以大面积种植。

还有如今的甘蔗,姜子延准备先收购一批用来做蔗糖。所以他准备再建一个加工蔗糖的糖厂。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都是饴糖,没有蔗糖甜,价格还很贵。

如果临安县这里的蔗糖做出来卖到京城去,利润一定非常可观。

除了这个,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发展路线。不然只靠这几样有点单一,况且几乎全部都是需要种植的东西,那就意味着要有田地才可以种植。

有几个村子里的田地大部分都在乡绅富户手里,佃户们租中他们的地拿到的分成其实非常少。

即便是日后种植甘蔗,种植果树,卖出去获得的利润恐怕人就会有一大半到了乡绅富户的口袋里,百姓们还是拿不到多少利润。

这是个大问题。

晚上回去,姜子延跟林昭说起这个田地租种的问题。

林昭想起第一次到黑风村附近几个村子走访时,最末尾的西冯村就是这种情况,整个村子几乎都是佃户,被东家压榨的厉害,但又没什么法子,如果没有田种,那全家只能等着饿死。

姜子延道:“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这些富户们以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将地租种给佃户们?”

“若是不许给他们些好处,想让他们从嘴里吐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这些地在他们手里,就算以后地里种的东西卖的价格高昂,老百姓也拿不到多少,该穷还是穷,日子或许能改善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

林昭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想了想,如果许给他们好处,让他们给佃户们的分成多一些,恐怕不会让他们满足,反而让他们有恃无恐。

再者,等他以后调回了京城,下一任县令指不定是什么样的,等他一走,这些乡绅富户们转头不认人,佃户们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就在林昭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时,姜子延突然道:“不如我们买些田吧。”

“买田?”

“嗯,以前在清平镇的时候我不就买过一些吗?然后将田租给佃户们,咱们自己租出去,以公平公正的价格租,这样就算以后你离任了,这些地的东家还是咱们,佃户们能继续好好耕种,岂不是很好?”

林昭听了觉得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不过有两点问题要解决。

第一,购买大量的土地要费很多银钱,即便是这边的田都不是一等的水田,但要买的量多,总得下来也要花不少钱。

第二,都知道田地是本钱,要想从乡绅富户们的手里购买大量的田地,就算是以比市场价高的价格购买恐怕都很难。

姜子延仿佛知道他担心什么,于是说道:“钱你不用担心,可以把酿酒厂赚的钱还有奶茶店的钱都投进来,应该足够了。我现在担心的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林昭想了想,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有办法,可能要委屈你一下了。”

“这有什么,什么委屈不委屈的,你说吧,什么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