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9章(2 / 2)

林昭让人备了马车,和姜子延一道去了水泥厂。

城里赵钱孙还有崔家的人时刻关注着县衙的动向,林昭这头刚出城,那头他们就得知了消息。

当然,不光是出城的消息,还有水泥厂的消息。

“水泥厂?这么快就开始修路了?”

“这水和泥和一起不就是泥水吗?用这泥水子能修路?一下雨不就又成泥水了吗?”

“这水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

林昭对于旁人的猜测一无所知,这几日他和姜子延都很忙,今日他刚好有空,陪他一块去水泥厂看看。

这水泥厂自从建成后,他这是第二次过来,第一次是建成那日,姜子延非让他腾出空来去参加什么剪彩仪式。

他也不懂什么意思,就照着姜子延所说的,将中间那根红绸用剪刀剪开就完事了。

至于水泥厂其他管理方面的事情,全都是交给姜子延来做的,他一般就问一下进度,其他都没问过。在姜子延这里他很放心。

看第一批水泥做的差不多了,林昭决定动工,正式开始修路。

只是他这头还没开始修呢,京城里头就有人按捺不住了。

这日早朝,皇帝起来后有些精神不济,大太监小德子深得帝心,看皇帝的样子就知道他精神不佳,于是在一旁说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几日朝中其实没什么大事,有个什么事都上折子了,皇帝虽然年纪轻,但不好玩乐,为政十分勤勉。

想着今日应当也没什么事,早晨应该很快就能散。

没想到朝中一个御史台的御史忽然站出来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讲。”

“臣要参荣王府璟世子,到了临安后不为百姓着想,反而开始进行修路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此举有损天子威名,有失民心啊。”

林昭在临安修路的事,他是先是向皇帝报备过的。但朝中其他人不知道啊,但其他人没有吭声,人家不瞎掺和。

可今日出来弹劾林昭的臣子是位老臣,巧的是他还是个中立党,不是太厚的人,也不是皇帝的人,为人死板固执,但一心热血为国。

在满朝文武的眼里,这是位忠君之臣。

皇帝不好发火,稍微解释了两句,“彭卿,这件事情璟世子提前跟朕说过,是朕同意的。”

满朝文武听见这话,心里十分惊讶,还有几分庆幸。

惊讶的是,这竟然是皇上授意的,庆幸的是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是皇上授意的,但好在没站出来一起弹劾璟世子,不然那不就成了跟皇帝对着干了吗?

既然说到这里了,皇帝干脆跟大家解释了个清楚。

“众爱卿有所不知,璟世子在临安做了一种叫做水泥的新材料,这种东西凝固之后十分坚硬,可以用来修路建房,承重强而且使用时间久,用这种东西修出来的路会和青石板一样平坦,而且要比青石板的路修起来省劲儿。”

从京城到临安距离并不算远,既然京城发展得如此繁荣,一旦这条路修好了,临安就不再会跟以前一样贫瘠,会渐渐发展起来。那里的百姓也会逐渐过上好日子。

一旦临安城的百姓日子变好了,他们就会更加拥戴皇帝,觉得这是个会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皇帝在朝堂上解释了一番之后,群臣纷纷说皇上英明。一般一开始弹劾林昭的御史大夫面上有些挂不住,他的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自己正直清廉的名声,今日可真是丢了个大脸。

皇帝看在他是两朝老臣的份上,不与他计较。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大臣有本启奏,不过说的都是一些不太紧急的事情。

皇帝一句容后再议,就直接退朝了。

下朝后大多数朝臣都走了,而与刚才那位御史大夫关系好的几个朝臣围了上来,她们一是为了安慰这位同僚,二是多多少少也对这位荣王府世子有些不满。

其中一位小声开口道:“许老,恕我多嘴,您今日就不该当着皇上的面这么弹劾他,皇上现在看他亲的很,处处包庇他,说了竟是惹皇上不痛快。”

许御史脸色依旧紧绷着,嘴巴向

另外一位官员道:“听说他才去了临安没多久,又是炸山又是鼓捣水泥的,现在还开始修路了。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事都要掺和两脚,也不怕把自己绊倒了。”

“人家可不是新官上任嘛,这三把火得烧起来呀,不然怎么能得到咱们那位陛下的垂青?”

“我看那位就是个愣头青,纯粹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也就是仗着身后站着荣王府,不然谁敢像他这么大刀阔斧的做这做那。”

这话说的一股子酸气,明显就是嫉妒自己比不过人家的才华,还比不过人家的家世,看不得人家做出些成就来,只能出言鄙夷一番好安慰自己。

“也许是急于做出一番功绩给圣上看吧!”

“什么是功绩?把税收搞上去才是功绩,破个惊天大案为百姓申冤才是功绩,去给流民赈灾才是功绩。这修路算哪门子的功绩?难道许御史说的不对吗,修路可不就是劳民伤财嘛!”

许御史听他们说了几句,前头一直没吭声,此时突然道:“行了,都别说了。”

剩下几人有些摸不准他的脾气,这位老臣一向两袖清风将名声和面子看得极重,今日在朝堂上失了这么大面子,如今反倒是一句贬低林昭的话都没说。

许御史也不管他们了,加快脚步,朝着宫门口走去。

等他走了之后,剩下这几个官员刚才恭敬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其中一个一脸鄙夷道:“呸,老东西,真虚伪。”

……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荣王府老王爷的耳朵里。

这位老王爷上朝向来随意,每次心血来潮想去了就去一趟,大部分时间都在王府里呆着。皇帝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在这种小事上与他计较。

此时老王爷正在池塘边的树荫下钓鱼,王府里有个大池塘,里面种了许多莲,如今正值夏季,莲花开的正好,颇有那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

陈管家将朝堂上许御史谈何自家乖孙的事情说了一遍,老王爷把鱼竿一撂,也不管鱼是不是快上钩了,张嘴就骂许御史。

“这个老东西竟然将他那些沽名钓誉的心思都打到我乖孙头上来了,我看他是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

陈管家在一旁道:“许御史确实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也是有的。”

“昭儿最近在临安怎么样?他有段时间没给我写信了。”荣老王爷这话说的还有点酸,他的小乖孙都不想他了。

“世子好着呢,已经准备开始修路了。”

“你帮我跟他说一声,让他放开胆子在临安随便干,出什么事都有本王给他兜着,不用怕那些妖魔鬼怪。”

陈管家点头说是,心里暗暗叹道,也就自家王爷能有底气说这话。

老王爷钓鱼钓了半天,鱼娄里硬是没有一条鱼。

陈管家问道:“王爷,这鱼还钓吗?”

“不钓了,没意思,去吃饭吧。”

陈管家帮他把鱼竿收起来,结果拿上来一看,才发现自家王爷根本就没有放鱼饵。

他无奈的笑了笑,招手唤来一个下人,让他将东西收好。而他也是去按老王爷的吩咐,给林昭写信去了。

于是林昭不久之后收到了王府送来的信,信是陈管家写的,将荣老王爷的意思完完全全的传达了过去,只是在措辞上稍微改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