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9章(1 / 2)

京城,骁骑营。

之前姜远托京中的一个朋友找的自个家的远方亲戚,这亲戚是在凛州下放做官的。

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在凛州府城。

这人打听消息并没花费多长时间,因为姜子延就在府城中住,而且因为造纸坊扩建的事情在城西老百姓口中一片赞誉之声,很难不让人注意到。

只是凛州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消息传的也慢了些。

等姜远接到消息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这位好友特地赶到骁骑营将查到的消息告诉了他。

友人说道:“我那远房表叔按照你的要求确实找到了一个与你所说十分相似的人,这人也姓姜,但并不是叫姜瑜,而是叫姜子延。”

“姜子延?”

“听见过他的人说,他的长相与你所给的画像十分相似,就连年纪也相仿。不过却并不像你所说的顽劣不堪,反而是年轻有为。”

姜远听到这里皱了皱眉,问道:“此话怎讲?”

“凛州府城城西开了一家造纸坊,就是他开的,而且因为这个造纸坊的缘故,城西老百姓的生活都好过了不少,但凡提起他的,都是交口称赞。你确定这是你儿子吗?”

姜远道:“不管是不是,等见了面。他现在在哪?还在凛州府城吗?那我立刻出发去找找他。”

“你别急,我听说他要离开凛州前往京城了。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好像还有个弟弟,学问很好,去年的秋闱还是解元。二月底要会试,应该是一起来的。算算日子,他们也差不多快到了,你不如直接在京城等。”

姜远脸上一喜,“你说真的?他们要来京城了?”

“对,吴远方表叔给我的信上写的是这样,不过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你家姜瑜我就不清楚了。”

“没事,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费心了,多谢!”

姜远得了消息,开始在京城打探消息,尤其是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是他的重点排查对象。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姜子延进京时拖家带口,压根就没有住那些学子们租住的客栈或者小院子。

他们一行人三辆马车,两辆骡车,因为车上有老人和小孩,所以路上走的很慢。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京城。

他们是赶在上午到的,姜子延先带他们去饭馆吃了个饭,让他们在这里歇息一会儿,他直接带着林昭还有冯轲去了牙行。

京城里的牙行比凛州的大太多了,而且而且惯会看碟下菜。

姜子延他们一路上风尘仆仆赶来,马不停蹄的就过来看房子,都没来得及收拾一下自己。

牙行里的人看他们穿着有些寒酸,语气不是很热情的说道:“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

姜子延也不管他态度如何,直奔主题说道:“我要买房,要大一些的,你给我推荐几处宅子。”

牙人没想到对方口气这么大,一张口就要买房,这里可是京城,京城的地价寸土寸金,说买房就买房,那肯定是不差钱的人。

牙人瞬间就换了一副态度,热情的道:“这位客官,您可以仔细说一下您的要求吗,小的先帮您筛选一下。”

姜子延有过一次买房子的经验了,也不跟他绕圈子,直接将自己的要求说了。牙人办事倒是挺利索,给他推荐了三处宅子。

来的时候他们空出来一辆马车,直接坐马车过来的,就是想着去看房的时候能节省一些时间。

牙人带着路去给他们看宅子,第一处院子有些荒凉,井边杂草丛生,院子原来的景致应该还不错,但现在十分破败。

他们要住的人虽然不算多,但有老人和小孩,最好还是买那种现成的,直接就能搬进去住的,不用修缮。

看了一下午房子,在看完第二处宅子时,姜子延问了林昭和冯轲的意见,他们都觉得这里还不错,姜子延就拍板定了这里。

这处宅子是以前一个官家院,因为犯了事被抄了家,这个宅子也就空置了。放置了很久都没卖出去。

一来是人家闲着宅子晦气,而来是这宅子的价格确实是高了不少。

毕竟所处的地段好,出门走不远便是集市,而且房子挺大,是处三进的院子,还有抄手游廊,前面一排倒座房自不必说,东西厢房就有两排,与他们在凛州住的那座房子很相似。

姜子延问了价格,要一万两。

这价格确实贵,当初在凛州买房子也不过一千两左右,这差不多的房子到了京城,竟然贵了十倍。

姜子延问能不能给便宜一些,牙人陪着笑解释道:“客官,这个价格已经不贵了,你可能刚到京城,还不太清楚,这个地段可是很抢手的,距离皇宫也就隔了三四条街,那可是相当繁华的地界。”

姜子延心里也有底,这房子地段确实好,如果放到前世的中心城市来说,那大概就是二环以内的房子了。

“你给开个实价吧!大家都不容易,让你有得挣,我也能拿实惠。”

牙人笑了笑,悄悄比了个八出来,姜子延倒是没敢往八千两上想,牙人的意思是九千八百两。

便宜二百两已经算是不少了,单单只看银两的话,还是觉得优惠了很多,但如果跟一万两相比较的话,那确实是不多。

姜子延又跟他讨价还价商量了一下,最后一九千七百两的价格成交了。

这座宅子确实很不错,景致优雅,院中还有亭台池塘,青砖黛瓦整整齐齐,根本不用修善。屋里面的家具基本都是新的,稍微打扫一下就能住。

除此之外姜子延又买了三个下人,韩毓秀带着孩子还要照顾岑夫子,所以特地买了个奶娘给他们使唤。

王大桥还负责前院打扫以及管理马厩。另外又买了一个婆子做洒扫,还有一个灶房里忙活的厨娘。

定好了地方之后,姜子延让冯轲坐马车回去客栈接人。

他和林昭两个人领着新买的下人留下先打扫房间,毕竟今晚就要住,得先把住的房间打扫出来。

打扫的用具一应俱全,院里头有井,直接打水就能用。只是天有些冷,打扫起来手十分凉。

新买的婆子干活很勤快,人称张婆子。她打了水直接去了灶房,灶房旁边就是柴房,柴房里还有些柴火,生火烧了些热水,用热水擦桌子手不至于那么冷。

等晚会儿岑夫子他们过来了也能用热水泡泡手、泡泡脚,暖和暖和身子。

那位奶娘姓李,称李妈妈。厨娘姓崔,称崔妈妈。张婆子烧好了热水,李妈妈和崔妈妈拿着抹布,还有打扫的工具进了房间开始打扫。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冯轲把人接来了。

一家人正是在这个小院里安顿下来,赶了一个多月的路十分辛苦,晚上的饭吃的简单,吃完便早早歇下了。

如今已经是一月下旬了,二月底便是春闱,在京城安顿下来后林昭又进入到了专心读书的状态。

考虑到老人和孩子,一路上肯定走的慢,所以他们从凛州出发的早。

陈勉和杨肃出发的要比他们晚些,但因为路上走的快,到时比他们还早到了几天。

陈勉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家里人不放心,特地给他派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厮照顾他。

杨肃也不是自己孤身一人,他身边跟着一个女人照顾他。

三人再来之前就约定好了到时候在京城最有名的酒楼留个信儿,等来了之后就在那碰面。

陈勉让小厮每天去酒楼盯着,看看有没有林昭的信儿,而杨肃他俩已经碰过面了。

等林昭来了之后三人很顺利的会面了。林昭像上次一样邀请他们来家中一块住,却被他们都拒绝了。

陈勉拒绝是因为他家里给了足够的钱,让他在这边住客栈。他还带着一个小厮和一个婆子,不好把人都带去林昭家里住。

这个理由没什么问题,林昭看向杨肃,他这个大哥做事说话一向十分利索,这次倒是吞吞吐吐了起来。

两个好兄弟都看着他,杨肃也知道自己不该隐瞒,说出了实情。

杨肃道:“实不相瞒,这次是罗娘跟我一起来的。”

陈勉双眼闪烁着八卦的信号,“罗娘是谁?大哥,该不会是你给我们找的南边的风大嫂吧?”

“罗娘确实是我未过门的妻子。”

一听这话陈勉就更惊讶了,未过门的妻子难道不应该避嫌吗?为什么反倒跟他一块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