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3章 (捉虫)(1 / 2)

老侯爷有两个儿子,一个从文一个从武,说起来脸上很有面。尤其是姜远这个儿子,年纪轻轻就给自己挣了一身军功出来。而大儿子姜仲年前花钱走了点关系,年底述职考评时官位又往上提了提。

两个儿子一直都很孝顺,他就这么舒心舒意的过了这些年。

可现在二儿子忽然开始违逆他了,这让他心里很不痛快。

之前在姜瑜失踪一事上他的确是做的有些不好,但从前姜远不在京中的时候他可是待姜瑜这个孙儿不薄,什么好吃好玩的大房家里孩子有的姜瑜也会有。

不能不说,原主姜瑜被捧杀这里面除了大房的柳氏在其中推动之外,老侯爷在无形之中也出了很大的力。

这次姜远回来,他立刻把人叫过来训斥了一顿。

姜远这次在西南奔波数日,本来就身心疲惫,回来后一直在骁骑营里待着是因为他请的那点假根本不够,有个兄弟替了他几天班,他一回来就帮人家替班了,这人情总得还给人家不是。

眼看就到年关了,姜远便让人提前回家和家人团圆了,剩下的班都是他一个人值守的。

然而老侯爷对此根本过问,他只看到了自己说的话在儿子心中已经没有什么份量了。

老侯爷训斥姜远的时候大房的柳氏正在房里给姜仲服侍更衣,丫鬟进来跟她说道:“大夫人,奴婢刚才听见老爷子在前院将二爷骂了一顿,那可是发了好大一通火呢!”

柳氏一听,眼底掩藏着笑意,在姜仲面前她还不至于将幸灾乐祸表现的这么明显。

此时她正在给姜仲脱外衫,手忽然顿住,她说道:“老爷,您要不要过去看看?小叔这才刚回来,而且已经是年根了,还挨爹的骂,让别人听见了终究不太好。”

姜仲道:“嗯,说的对,我换身衣服去看看吧。”

他这个心理是很矛盾的,一边想摆出一副好大哥的模样,让府里上上下下都对他有个好印象。一边又有些扭曲,总想着在老侯爷面前表现的更好些,最起码要比他这个弟弟更得爹的欢心。

这次说是去前院看看,也不知道是真的爱护这个弟弟,还是存了看笑话的心思。

大房这些小心思姜远并不知道,他在老侯爷那里一声不吭,不反驳也不顺从,就那么一直站着,老侯爷说什么他都沉默不说话。

有时候引起更大的怒火的不一定是对方的话语,也有可能是一直沉默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始终沉默着的样子,这会无形中让人更生气。

试想一下,一个人吧啦吧啦说了那么多,对方却一直沉默,这个人得不到回应,本来就生气,可对方不说话,他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里就更气了。

老侯爷现在大概就是这么个状态。

这个二儿子,不说认错,也不给他服个软,让他发火发够了想找个台阶下都找不着。

幸亏姜仲来得及时,他看老侯爷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忙上前说道:“爹,您消消气,二弟不一直都是这个闷葫芦的性子吗,您又不是不知道,何必跟他置这个气。”

说完他扶着老侯爷坐下来,一边给他顺着气,一边冲着姜远道:“二弟,你也是的,爹都那么大年纪了,你说几句话服个软很难吗?你的孝道都去哪了?我可跟你说好,你的事情我不管,但要是你把爹气出个好歹来,我不会饶了你!”

这番话说到了老侯爷的心坎里。他觉得还是这个大儿子孝顺,知道心疼他,而且从来都不忤逆他。

姜仲这个话说的也算漂亮,既给了老侯爷台阶下,缓解了尴尬的局面,还趁机捧高踩低了一把,又显示了他的孝心,让他在老侯爷面前博了不少好感。

老侯爷此时得了台阶下,心里的气也出了不少,说道:“看看,多学学你大哥,没事就不能让我少操点心!”

“行了,你先下去吧,明晚还要去宫里赴宴,你去准备准备。”末了又加一句,“我说的话你好好考虑考虑。”

姜远依旧没应声,他直接转身走了。

他的院子离老侯爷的院子有些远,之前他不怎么回来,房间都落了灰。

等到好不容易回来了,又跟家里人发生了龃龉,便索性直接住到了骁骑营,很少回来。

这处的院子还是发妻尚在时曾经一起居住的,院中还有一棵梨树。他的妻子是年少时就喜的人,因为名字里有一个梨字,他便在这院中种了这棵梨树。

院子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溶月阁,取自梨花院落溶溶月之意。

只可惜,经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

他从军走后,姜瑜年纪还小,大房就把他接过去那边的院子住了,这处院子便一直空着。

以前他从边境回来时,在家偶尔会住几天,但从不在这里住,就是怕睹物伤情。

可这次在京中安定下来后他想通了,想要直面过去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便搬过来住了。

今天晚上他把老侯爷气的不轻。

本来若只是因为上次的事情,老侯爷责骂他几句他肯定就受着了,让他撒撒气也就过去了。

可今天晚上老侯爷又再次提起了让他续弦的事。

他从头到尾就只说了三个字,不可能。然后便一直沉默着,任凭老侯爷怎么说他都不吭声,这才让老侯爷大动肝火,甚至拿起旁边的杯子朝着他就砸了过去。

还好老侯爷年纪大了手头不准,不然估计他要破相了。

老侯爷说,他今年也老大不小了,从前一直在外面,离得远,过的又是打打杀杀的日子,谁家有姑娘愿意嫁给你。

现在不一样了,你在京城骁骑营任职,而且才三十多岁,年纪正当好,咱们侯府也是有脸有面的人家,多的是姑娘愿意嫁。

听说那齐尚书家的女儿品行端正,贤良淑德,最重要的是对你一片真心。等过完年,我就让你大嫂给你张罗张罗,你去见见。

姜远紧握着拳,他当年早就发过誓,此生非阿梨一人不娶。即使她已经去世多年,他也不打算再娶,他不能让这么些年的自己活成一个笑话。

儿子没照顾好,若是再听爹的意见续了弦,等到来日到了地底下,他该怎么面对阿梨。

于是他坚定的回了老侯爷三个字,不可能。

老侯爷就因为这个逮着他好一通骂,姜远看在他年纪大了的份上没有顶回去,可这让老侯爷更加恼火。

好在后面姜仲过来了,捡了个漏,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两头都卖了个好。

如今这个家姜远是一刻都不想多待,这跟他曾经心目中的那个家一点都不一样。

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等找到儿子,他就跟老侯爷提分家。

侯府的爵位是大哥的,这一点他一直都清楚,从来没有跟大哥争抢的打算。

他如今好歹是个正三品的武将,比着二品的尚书品级也就低了一级,完全可以自己开府过活。

只是这么一来,侯府面上不太好看就是了。毕竟老侯爷还在,他还健在儿女就分家,闹出去整个京城都会看笑话。

想到这,姜远就忍不住揉了揉双鬓,他这个好面子的爹估计是不会同意分家的。

在他们这个年纪的人眼里,分家就意味着一个家族衰落的开始,所以轻易不会分家。

即便姜远心里有这个年头,但想要让老侯爷同意分家不是一般的难。

姜远觉得他可以从大哥姜仲那入手,让大哥多劝劝爹。

他不要爵位,一心只想分家。这么一来,最高兴的莫过于大房的人。姜远一但分了出去,那这侯府的爵位可就跟他没一点关系了,大房能彻底放了心。

怎么说大房的人都会帮着他分家。只是和姜远所以为的不一样罢了。

他现在对大嫂没什么好印象,可对这个大哥还是很敬重的。

他想着到时候他多求求大哥,大哥从小就待他好,一直是众人眼中的好兄长,要比他那个顽固的爹好说话很多。

不过分家这个想法现在不适合提出,儿子还没找到不说,眼下正是过年,不好说这个。

明天就是除夕,宫里会摆宴席请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及家眷入宫赴宴的。

以宁安侯府的爵位,每年入宫赴宴府里大房一家都是要去的。

大魏朝历年来都是年前二十九封笔停朝,一直到封笔封闭仪式结束,整个上京城的官才算真的放假。

姜远这骁骑营也是如此,只不过因为到了年关,放假之后没有宵禁,京城之中巡防营人数不够,便抽调了一部分骁骑营的人过去帮忙。

姜子延正好是那部分没有被抽调的,所以年前二十五六就没有什么事儿了。

可他顶了那个兄弟的职,需要帮人值班,一直到二十九才结束,所以也就拖到了今日。

然而这其中缘由老侯爷并没有过问,上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大魏朝年节放假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上元节,第二天正月十六才正式复朝。

乡下人常说,有什么事等年后再说,除非人命关天,事态紧急,否则不管什么事都不能挡着大家过年。

大魏朝一年到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年节,乡下人每年也只有在年节的时候能够穿新衣裳大口吃肉喝酒。

即便是那些光景不好的人家,到了过年时,也会狠一狠心买上几斤猪肉,让全家都沾沾荤腥。

年头和年尾都要过的满足,不然勒紧裤腰带紧巴巴的过了一年,到了年底还要继续苛待自己,那这就是乡底下常说的穷鬼的命。

京城里的繁华迷人眼,尤其是到了年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起了红灯笼,外地的客商也都归了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好年。

侯府今年也算是过个团圆年,往昔一直在外的姜远回来了,老侯爷儿孙绕膝,也算是天伦之乐。

只可惜姜瑜不在,整个侯府没人敢提起这个二房的嫡子。

三十是除夕,晚上要进宫赴宴。

姜远独居多年,不习惯丫鬟在身旁伺候。所以他这溶月阁里只有一个服侍的小厮,剩下的都是洒扫的婆子,再没有旁人了。

给他送朝服来的是个丫鬟,长了一双肖似姜瑜生母瞿梨的眼睛,给她整张脸上平添了几分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