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6章 韩毓秀(1 / 2)

胡大夫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以前是在外面给别的医馆当学徒的。后来学有所成后就回乡开了一家医馆,而他开的医馆是镇上唯一一家医馆。

胡大夫刚进屋就着急忙慌的被拉到了床边。

岑夫子道:“大夫您快给看看!”

胡大夫擦了擦头上因为一路疾跑生出的汗,放下药箱,搭上了那女子的脉。

刚号过脉,他脸色一变,道:“快、快去找稳婆,她要是不生就保不住命了!”

岑夫子一听赶紧让小童去找接生的婆子去了。

姜子延心里也暗暗着急,没想到这女子的情况竟然如此严重,只是现在还昏迷着,要怎么生?

“大夫,她还在昏迷中,这腹中的孩子......”

似是猜到他想说什么,胡大夫道:“她身体亏空严重,此时十分虚弱,我先给她用颗老山参吊一吊。”

说完他打开来时带的药箱,上面放的是他腌制的瓶瓶罐罐的药,放着两颗老山参,通常都是用来吊命应急用的。

“来,帮我把她扶起来。”胡大夫拿起银针一边准备一边说道。

姜子延想要上前帮忙,被冯轲挡了过去,他道:“郎君,这里血腥味重,我留在这里帮忙,您先出去等着吧。”

姜子延点点头,本来屋子就不大,而且还是一个陌生女子生孩子,既然用不到他,他还是出去比较好。

出来之前他看了岑夫子一眼,岑夫子那一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殷殷的关切,索性他也不叫他一起出去等着了,便一个人出了房间。

胡大夫扎到xue位上的针很快起了效果,女子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一醒来恢复意识,从

见她如此痛苦的模样,岑夫子一向老持庄重波澜不惊的脸上出现了十分担心关切的神情,他忍不住靠近道:“秀儿乖,再忍忍,马上产婆就来了,一会儿就不疼了。”

女子之前一向冷漠的神情在听到那声秀儿的时候忍不住哭出了声,因为身体上的痛苦让她的心格外的脆弱,然而就算她十分痛苦,嘴上依然冷冷的拒绝道:“不用你管!”

岑夫子忙道:“好好好,我不管,我不管,有大夫在,你肯定会没事的。”

小童对这块很熟悉,很快就找来了附近的几个婆子。这里的女人生孩子早,而且生的又多,如果全都要请产婆,光钱不知道得花多少,这请产婆的钱她们自然是不愿意出的,所以几乎很多人家家里上了年纪的婆子都会接生。一说有报酬,很快便找到了人。

几个婆子刚进屋,就被胡大夫告知了情况,于是紧张有序的开始指挥起来。

“快去,准备一身干净的衣裳,几盆干净的热水,还有干净的布......”

要的东西都送来了,几个婆子围着床,然后将人都撵了出去,只留下了胡大夫。

胡大夫见过不少这种女子生产时凶险的,所以一直坐在床边,随时看顾着她的情况,若是出现大出血或者脱力,他能够及时救治。

姜子延和岑夫子他们在门外焦急的等待着,门里面时不时传来几声惨叫,让人着实担心。

尤其是岑夫子,眉毛都挤到一块了,一点都不像他往日的样子。

小童顾念他年纪大了,见他不肯回房间等,于是特地搬了个椅子过来让他坐着等,谁知岑夫子摆摆手说不用。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从白天到了夜晚,来听学的学生们都已经下学回了家,房间里面的女子还没生下孩子。只是她喊叫的声音越来越弱,像是力气已经耗尽了的样子。

忽然门开了,胡大夫焦急的出来,又递出一颗老山参,说道:“她没力气了,孩子还没出来,快,将这熬了,三碗水熬成一碗端过来,一定要快!”

胡大夫说完便又进去了,他的老山参平时一年半载或许都用不上一颗,现如今直接用掉了两颗。

小童接过山参赶紧去了厨房熬参。

情况一直不太好,屋子里的血水一盆接一盆的端出来,厨房里的厨娘一直没有停歇的烧热水。

姜子延一直没走,毕竟人是他送过来的,冯轲也一直在旁边站着,依旧是那副冷酷的模样。

中间小童劝了岑夫子好几次让他回去休息,他都不肯,硬生生在门前椅子上坐着等了一夜。

直到清晨天灰蒙蒙的时候,屋子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哭声。

几个婆子长出了一口气,这姑娘生个孩子实在是太凶险了。

其中一个婆子打开门道:“生了生了,是个儿子,母子平安,恭喜恭喜啊!”

岑夫子闻言精神大振,让小童付了钱送她们回去,迫不及待要进去看看。

屋子里已经被几个婆子收拾干净了,床上躺着的女子也被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此时正安然的睡着。

岑夫子因为在外面坐了许久,起身走路有几分不太灵便,姜子延扶着他颤颤巍巍走进去,屋子里胡大夫还在。

胡大夫给那女子几个xue位又扎了几针,然后开了一个药方,道:“按这个药方去抓药,熬好后一日喝三次,喝上半个月就差不多了。”

“好好好,多谢胡大夫了。”岑言让小童去拿了银钱过来,这几乎是岑言这么些年大半的积蓄,毕竟两颗老山参的价格实在是不低,还有胡大夫的出诊费等等。

小童出门去送胡大夫,“您这边走。”

虽然说是母子平安,可随之而来的有更多事情需要安排。毕竟不知道这姑娘的家人在哪,以后要如何安置她。况且刚生完孩子肯定需要人照顾,事情还是很多的。

姜子延道:“夫子,看您似乎认识这位姑娘?”

岑夫子没答话,而是走近床前看了看床上的人,又看了看刚出生的小脸皱巴巴的孩子,母子都在睡着。

他道:“出去说吧。”

姜子延点点头,跟着岑夫子到了书房。书房一股古朴的味道,里面有很多岑夫子珍藏的书籍。这里离安置那女子的房间很近,岑夫子便带着姜子延到了这里。

书房外,冯轲十分自觉地在门口停住,体贴的帮他们关上了门,在门外守着。

“子延啊,这次老夫真的要谢谢你。”岑夫子到了书房后第一句便是向姜子延道谢,称呼也变得亲近许多。

“夫子不必道谢,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这还是两命呢,算起来我还赚了呢!”他半开玩笑的答道,话里让岑夫子不用放在心上。

“来,坐吧。”岑夫子对姜子延越发欣赏,招呼他坐下。

岑夫子叹了口气,娓娓道来了一段往事。

“你今日救的女子,闺名韩毓秀,说起来这名字还是我起的。”

姜子延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夫子是认识她的,而且听刚才他话的意思,名字都是他起的,想必关系匪浅。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世人皆知,名满天下的江南大儒明渊先生一生无儿无女,只醉心研究学问,受世人敬仰。可他们不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也犯过糊涂事,曾经有过一个女儿。”

“那时年轻,春风一度后便没放在心上,以至于后来她带着女儿找上门来的时候女儿已经十四岁了,到了该说亲的年纪。因为从小我没在她身边,觉得对她甚是亏欠,基本上对她的要求我都有求必应。后来不过半年她娘去世了,我才知道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自己活不长久,这才将女儿送了回来。”

“我本想将她多留两年,看看学生中有没有值得托付的,结果她却看上了一个穷小子,朝着闹着非要嫁给他。其实我对于寒门子弟并没有偏见,反对他们也不是因为那人家境不好,而是他居心不正。”

“他是为了成为明渊先生的入室弟子,想靠他的名声走捷径,故意接近她的。可小姑娘天真,傻乎乎的非要嫁。那男子为了让他同意,便生米煮成了熟饭。”

姜子延问道:“那明渊先生同意了吗?”

“明渊先生那时读多了圣贤书,觉得有伤风化,加上十分固执,便一直不松口。后来,他们俩便私奔了。明渊大为震怒,一气之下便跟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明渊后悔了,可却找不到她了。直到有一天,女儿带着个几岁的孩子回来了,给他赔了礼,说这几年想通了,当年的事是她的错,这次专门回来跟他道歉的,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孩子只取了小名,想让他给取个大名。她们住了下来,然而一个月后她们就不告而别了,从此再无音讯。明渊派人找了很多年也没找到。”

“那她们为什么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