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十六章 “白石界”是真是假(2 / 2)

何禹并不知道张承道心中所想,只当对方一直没说话,乃是快要道心破碎之故,便安慰道:“何况道友当初不是说,你来到白石界,乃是长辈对你的考验么?如此说来,恐怕真正的白石界也还尚存,待张道友通过了考验,不妨到真正的白石界中去,再救在下一次,到那时,你我也就重新相识了,哈哈哈……”

说着,何禹甚至故作轻松地笑了起来。

“何道友所言甚是!”

张承道忽然也想通了。

虽然何禹安慰自己的话中,什么长辈的“试炼”都是当初自己胡编乱造的,但不管眼下自己所在的这个白石界是不是真正的白石界,至少何禹说的有一句话没错,自己修得的修为不会跑掉。

如此一来,等自己努力修炼,突破到大乘期,甚至修成仙身,再回到地球,岂不是无敌了?

到了那时,既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生活,又能天下无敌,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吗?

或者,就算回不了现代社会,那自己在这个虚假的“幻境”中所修炼的修为、突破的境界,不也是保留在自己身上么?

这不就是能继承等级的“删档测试服”么?

那等到“正式服”,自己还不得爽死?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张承道郑重对何禹拱手道谢:“何道友所言,实在醍醐灌顶。

“世间百态纷纷扰扰,无论此间天地是否为真实的世界,都不影响在下自己的存在,所谓‘我思故我在’,既然已经在此间天地了,那便随其波、逐其流,淬炼自己、磨炼仙道,方为正途。

“如此,便是将来找到了界域门,离开了白石界,我也不算荒废光阴,亦对得起这场‘考验’了。”

“张道友能如此想就好。”何禹说着,神情也放松了一些,他轻叹道:“好一个‘我思故我在’,多谢张道友开解……

“既然,张道友也想通了,那在下就不多待了。”

说着,何禹站起身,拱手道:“道友留步,在下告辞,愿道友事事如愿。”

张承道回了一礼:“多谢何道友。”

……

何禹离开后,张承道便召集了众人,为孙平举行了一场葬礼。

这是白石仙宗立派以来,宗门内第一场丧事,也是第一位死去的弟子。

张承道并未隐瞒,而是将有关唐明明的事,尽皆告知,也特意强调,来日若是再发生这种事,一定要衡量自己的修为,若是不敌,当以保全自己为先,第一时间回宗门求助,万不可将自己置于险地云云……

自然,有关此间天地可能是一个投影或幻境的事,张承道并未吐露,这是他和何禹早就商议好的。

葬礼过后,整个白石仙宗的气氛低沉了许久。

罪魁祸首之一林凤仙,差点让暴脾气的慕容如烟给杀了。

张承道倒是无所谓杀不杀林凤仙,一来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幻境,那真正的孙平,或许并没有死。

当然,孙平死不死,都不影响林凤仙的犯罪意图,只不过就算杀了林凤仙,杀的也是一个虚假的世界里的投影,除了泄愤,并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即使是对林凤仙最为宽容的叶疏云,也没再为林凤仙说话了,众人只是报到了张承道跟前,请求张承道对其发落处置。

“私刑不可取,”

就算只是“测试服”,张承道也下定决心好好“玩”。

于是,他沉吟片刻,说道:“将其投入大牢,令刑部审理此案,以新律定罪量刑。”

“新律”,就是张承道早先令朝廷官员们重新设计的律法。

当时经过十几次审稿修改,总算改成了和现代社会相似的那种,更为完善,也更不容易引起歧义的法律条文。

虽然大部分官员对新律都颇为抵触,但……

真正有胆子反对张承道的,早就在当初陇西造反时附从了,剩下的都是既没有胆子,又没有骨气的,根本成不了气候,就算再看不惯新律,也咬牙从之了。

“师父!”

慕容如烟脸色一变,第一个就反对道:“这贱人害的是咱们白石仙宗的弟子,本身又算得上是修士,如何能用管束寻常百姓的律法去审理!?”

旁人不清楚,敏感度足够高的慕容如烟心里却十分清楚。

若是将林凤仙送到刑部,以新律去审理,只怕根本够不上斩首!

毕竟,孙平的死,林凤仙并不是直接凶手,就算论罪,也只是论她侵害白石仙宗财产、致使其弟子意外身亡等等的罪行,并没有谋杀。

而这种不痛不痒的罪名,恐怕服刑都服不了几年!

这怎么可以!

“修士也只不过是修习了仙道的凡人,两者之间并无差别。”

张承道哪里看不出慕容如烟的心思,只是他虽然也恨林凤仙害死自己一个弟子,却并不想因为区区一个林凤仙,令自己一年的努力白费。

自上而下的革命不是革命,有绝对压制性的超凡力量的世界,也很难诞生革命,但至少,自己可以做到推动社会步入“法治”。

倘若自己开了先河,仅凭好恶去肆意给林凤仙定罪,那新律就算制定得再完善,也只是几页废纸,同旧的律法及地方上的“习惯法”、“宗族法”没有任何区别。

张承道难得耐心地对慕容如烟解释道:“如烟,莫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仅仅一个林凤仙,不能破例,也不该破例,要让‘新律’落到实处,这才是为师辛苦布局的意义。”

但显然,张承道的解释,并不足以让慕容如烟服气。

只是张承道作为慕容如烟的师父,更是宗主,威严所在,又说得如此严肃,以至她不得不闭了嘴,但心中仍是不服得很。

她不情不愿地拱了拱手,口中嘟囔道:“师父说的对。”

然后一撇头,白眼都快翻到了天上去。

叶疏云则主动揽下此事,道:“那弟子就带着她跑一趟长安城,还请师父手书一封,以便将其送入刑部大牢。”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