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3章 开工(1 / 2)

正好谈到这里,林隽趁热打铁,对魏同知道:“诚如大人所言,此风再不整顿他日必成大患。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理当为民分忧。”

魏大人捋须点头:“大人此言极是,此前柳大人亦对此忧虑不已,然即便严饬亦无法遏制夷汉冲突日益加剧。加之西南多山,便是加派人手巡查各处也有心无力。”身为临安同知,扶绥夷民也是他的工作,想到这个烂摊子魏同知脸皮又皱了几分。

“难呐。”他叹着气,余光扫见林隽似有主意,便有些矜持的问:“大人可有何措施?”

林隽轻轻点头:“咱们不必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先从小事着手罢。”他将自己在路上的考量道来,“……大部分契书诈骗便是欺负倮民不通汉字,而写上两族文字就不一样了,不论如何总归倮族人看得懂上面的内容罢?如此想是能减少误会。”

让倮民在清醒状态下签约还能接受,但在契约上登记两族文字……魏同知当即摇头:“不成,倮族文字如何能出现在官方文件上?不成体统!”

林隽不意外魏同知的态度,他虽觉倮民被欺压可怜但本质上还未将人当作文朝真正的子民。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少数民族始终是被打压、防范、治理的存在。林隽提出将夷民的文字写在正式文书上,从中隐隐透出的将汉夷放在同等的位置,叫他不自觉的透出防备。

“他们也是我大文的百姓,如何不能?难道咱们还分两样对待不成?”

魏同知一噎,私下对土人有偏见是一回事,将其拿到台面上又不一样了。

林隽道:“我等身负教化万民之责,对这类暂未跟上中原教育的少数者难道不应照顾些许?”

魏同知对上林隽正义凛然的眼神,不由得愣了愣,随后道:“话虽如此,但据本官所知夷民中并非所有人都识字,何况要对照两种文字内容表述是否一致也需要精通汉夷双语之人,这样的人恐怕少之又少。”林大人到底年轻,做事太想当然了。

“这事再好解决不过。”林隽笑眯眯的说:“不会就学嘛,从各寨所各选取三名年轻人送到临安书院读书即可。他们不以科举为业,只需会读写汉字,想必还是很容易的。束修方面也不必犯愁,府衙可以担负他们的学费。”

“这……”魏同知不想还有府衙的事,“大人如此行事恐怕会引起其他学子的不满,且这还罢,咱们临安独树一帜会否引起其他州府责难?”

“魏大人此言差矣,临安府总归是我等管辖,其他州府还能过来指手画脚?”

“咱们治理一州还要看别人脸色不成?”

这两句话太重,魏同知认为林隽是在敲打他,脸上挂不住,一时面色铁青。

林隽见状走了下神:魏大人脸皮也太薄了些,有点什么都显在脸上,完全是个心情探测器嘛。

“希望两位明白,我等如今要做的便是给倮民一个态度——官府对汉倮两族是一样看待的!以此给予倮民信心叫他们不至于倒向他处。”林隽眼里不带一丝笑意的看了两人一眼,冷淡道:“至于学子那边,他们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见,但在那之前官府的决策不容阻拦!”

“两位可还有异议?”

林隽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然而一旦做出严肃表情那双长眼便格外有压迫感。两人被他冷眼一扫,竟都有些被他震慑到了。两人这才恍然——虽林隽此前态度温和好似哪家的子侄辈,然他到底是年纪轻轻就坐上四品大员位置的人啊,岂能是什么小绵羊?

魏同知沉默不语,刘通判忙道:“我看好得很!有了大人这两桩措施日后临安不知道要和平多少呢。大人您可帮下官解决大问题了。”通判身具掌管诉讼之责,若这两项措施施展开从而减少纠纷,他说的也不算错。

“行了,魏大人!既大人有了好主意咱们照做便是。”刘通判张罗起来:“大人初到临安,我等在听风楼备了酒席为大人接风,还请大人赏脸。”

既做了同僚少不得要应酬一番,林隽没有拒绝。

魏先自觉被林隽给了下马威,席间便有些抑郁。谁知林隽却亲亲热热的挨着他坐了,还招呼他:“魏大人吃这个,这个炖得酥烂,味道不错呢。”

其姿态之自然,叫魏先不知如何是好。

除了他们府衙的人外席上几位中年人作陪,想必是临安的富商豪族。在地方上办事总绕不过去这些人,迟早要打交道,早点见过也好。

林隽悉悉索索的问魏先:“魏大人,那几位哪家平日行事最妥当?”

魏先听了这话惊奇不已,差点要指着自己鼻子确认了,“大人问我?”他们,他们适才不是刚唇枪舌战做过一场么?林隽在想什么?不怕自己胡说八道误导他?

林隽做出一副腼腆的样子笑眯眯的说:“大人与他们打交道多,肯定更了解他们呢。我年纪轻经历的少,这方面还要大人多顾看则个。”

他眨眨眼,魏先竟从中读出“您一定会帮我免遭老狐貍坑害吧”的意思。

魏先:“……”

甩甩脑壳,老夫一定是疯了。

而林隽还眼巴巴的等着他解答呢。

细看林大人确实还是个小年轻呢,突然从京中下到边陲之地害怕被人蒙蔽也是有的。

魏先被林隽的厚脸皮弄得哭笑不得,一时竟不知该作何表情。他木着老脸说:“那边那位,谭家的,家里做茶叶生意,为人还算厚道,在百姓间名声不错;这个,李家的,做石炭买卖,为人虽有几分精明但颇具诚信,可以打交道。”

林隽听得频频点头,不时“哦”一声以表自己在认真听。

他实在是一个卖弄学识的好对象,连上皇都难以拒绝,何况是普普通通的魏老头?

魏先原本打算随便指两个敷衍过去,谁知林隽给的反馈实在太好,叫人情不禁的想要说更多,他不知不觉间就将自己在临安多年的经验教训都一一吐露出来。

林隽赞叹:“听大人一席话,我算是少走十年路啊。”

魏先:“……”

他心里受用,矜持的点了点头,“不过是呆的时间长些,有几个经验罢了。”

现在看来小林大人不是那样恃才傲物的狂生嘛。

对面与富商们说话的刘通判看见这一幕不由得大吃一惊:魏老头怎的又被哄好了?

众人熟识后一位富商向林隽举杯:“林大人,我敬您。久闻大人”擅于生财“的名声,我等只恨不能一见。”

他一一点出林隽在京城弄出来的动静,激动道:“没想到大人竟到临安任职——实在是天大的好事!我等就盼着大人能指点迷津,带领大家更进一步了!“

他们行商消息灵通得很,对这位新知府的背景比魏先还清楚呢。都说林隽会挣钱,依他的性子恐怕要在临安干出一番动静的。这样有“圣宠”又有头脑的人才,他们还不趁此打好关系抱大腿还等什么?

其他人亦是举杯一通夸,就想打听林隽在临安有无计划。

魏先坐在旁边眼见一群人对林隽夸出花儿,还有那些林隽弄出来的新鲜事……他拧紧眉头:这与自己打听的似乎不一样啊。

商人最是重利,若林隽当真如传言那般肆意妄为,这群人会这般上赶着巴结么?

魏先若有所思。

而林隽面对一众商人打探高深莫测的摆摆手:“项目嘛正在酝酿中,哈哈,到时各位就知道了。”就是不给个准话。

咋还能说半截呢?众人抓心挠肺,奈何林隽嘴紧得很。不乏有想将其灌醉探话的,但他的酒量会虚么?

最终林隽喝趴了一群老油条,飘然离去。

林隽一家正式在府衙后面的官署安了家。

黛玉忙不叠地收拾了工作间一头扎进去研究黄色火/药,青知时不时的去打下手。

宝玉这边也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化学仪器,开始学着“科学”配胭脂水粉,青知偶尔跳出来指手画脚的提建议他也好好听进去了,颇有些收获。

见小的们各有事做,林隽安心的开始自己作为知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