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要去山阳看灯会,但是在傍晚天黑之后,倒也不必急着出发。
其实竹林距离山阳才二十里,马车行进也不过半个时辰。为了这二十里,我在竹林里呆了两个多月,为此碎碎念了好久,但也只能怪自己不识路。
考虑到三个人徒步行去,需要顾及我的身体状况,叔夜雇了一辆马车。酉时四刻出发,到了山阳县时天空已经暗沉下来,大街上,早已悬挂好各式各样的花灯,如意宫灯、龙门鱼灯、碧玉莲灯,一盏盏烛火在灯里绽放光芒,使得山阳县的夜里亮如白昼。
每年灯会,自会有很多深闺中的姑娘来到街上赏灯,再看看灯会上的男子,是否有一个是自己中意的。这自然是因为魏朝民风的开放。
出发之前,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让叔夜和子期打扮了一番。其实打扮一番,也是让他们把长发束好,整理整理自己的仪表。
魏朝的男子多流行阴柔美,出门之前还需要画面整首,佩戴玉饰香囊,衣服大袖翩翩,脚踩云履,才能衬托出他们如仙般的飘逸气质。
叔夜在头上随便挽了个髻,用黑檀木簪簪好,顿时白玉般的脸颊露了出来,一个俯首间,身后的青丝与脸颊、颈项缱绻交缠,黑白的让我禁不住诱惑一直盯着看。子期没簪发,只用幅巾把头发上束,光洁的额头上无一丝碎发,整个人看起来清爽秀气。至于我,不是这次灯会需要“表现”的主角,所以只拿同衣服色系丝带把头发松松束上,在身后随意放着。
果然,我们三人走在石板街上,和身旁散发着脂粉味的男子比起来,自然俊逸,引来了无数深闺姑娘倾慕的目光。当然,也有男子嫉妒的眼神。
在众姑娘的眼中,只见左边高挑男子一身竹青色长衫,衣缘绣翠绿青竹,如玉般侧脸和颈项惹人遐想,丰姿冷然,举手投足间好似谪仙一般飘逸洒脱。右边的男子着一袭鸦青宽衫,素净淡然,只消伫立在人群中,即使衣着色深也不能掩盖他的气质绝然。而两人中间的男子,比旁边两人矮上一截,身穿荼白衫子,衫摆刺绛紫花莲纹,眉清目秀,眉毛弯弯,笑容恬然。
比起左右气质迥然不同的两人,中间之人则显得清淡许多,若不细看,只会把眼神停住在左右两边的男子身上。然他又一身白衣让人不得不去注意,这样三个气质截然不同的男子走在大街上,左右两边的人自动让开一条道。姑娘们开始窃窃私语,希望能认识这几位俊雅公子。
嗯,看姑娘们的表情,是我要的那种效果,自然造成轰动是意料之内的事。只是旁边两座山干嘛把我夹在中间走路?
我放慢脚步,特意想要落到两人身后,让他们出现在众人面前就好。但是两人也放慢脚步,跟在我身旁,不让我落下。我不死心走到叔夜右边或是子期左边,没一会儿又被拉到中间。
叔夜目不斜视看着前方,“琴人,好好走。”子期则不说话,拍拍我的头。
又不是在家里,在外边还拍我的头,我在别人眼里又不是小孩子。算了,两人带着我出来,我走丢回不去才是自讨苦吃,跟着他俩吧。
街上男女老少仍沉浸在叔夜的仙姿和子期的淡然上,街上没有灯会的热闹,只有两旁的屏息。待到我们离去许久,才回过神来,回味之前看到的美景。
被旁人瞩目多了,叔夜和子期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仍然悠闲地走着,如同在竹林里散步一般。我觉得芒刺在背,紧张得不行。
这两人,该不会是早就习惯了别人这样*裸的盯着他们看吧?我开始后悔了,没使得他们紧张,反弄得自己不自在。
好不容易,注视的目光少了,我才将注意力集中在街道两旁的花灯和其余小杂物上。街道熙熙攘攘,灯内的烛火独自燃烧,仿佛时间在花灯里停滞一般,不属于这凡尘的喧闹。两撇小胡子大叔叫卖酸甜可口的糖葫芦,憨厚的大哥糊着自家的泥人,精明的小贩笑得合不拢嘴地向姑娘们介绍钗花钿珠。
这里才是红尘十丈,青烟繁盛的人世间,比起竹林,有了更多的人情味。两月余没有入过闹市的我,也被这喧嚣吸引,左边看看木簪,右边瞧瞧泥人。一颗心也热闹起来。
前边有人在猜灯谜,我好奇的跑过去,才发现里三层外三层,竟是挤不进去,无奈我只好放弃猜灯谜,去到人群后方的柳树旁找叔夜和子期。
我们就这么站着,看着热闹的人群,谁也没有说话。其实这样,也很好,我在心里想着。
突然,衫摆一紧,有什么扯着,我低头一看,是一个约莫只有五岁的小女娃,眼睛水灵灵看着我,脸上肉乎乎的,身穿粉红色小袄襦裙,梳着两个小圆髻,再系上飘飞的粉红色软丝带,说不出的可爱。
“娘娘~”软软的童音,听得我脸上一僵。小娃,我是*么?
小女娃又扯了扯说:“我要娘娘~”她眼睛和鼻子红红的,似乎刚哭过。
我蹲下身问她:“你找不到娘娘了么?”莫非是和她娘走失了?小女娃点点头。
“娘娘长什么样呐?”她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抓着我衫摆的手扯了扯,“这样~”
汗,这样是哪样啊,难不成你的娘亲长得和我一模没两样?还是你的娘也穿白色衣服?旁边的子期看着我嗤笑,我瞪了他一眼,没见过小女娃乱认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