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1章 玉虚炼器补塔缺 青崖智取浩然火(1 / 2)

己酉年小雪前一日,婴孩岛的海风扎得顾青崖后颈的火焰胎记直跳。他蹲在四象塔跟前,拿根海草戳着塔身缺角——好端端的朱雀纹缺了半拉翅膀,漏风处灌得塔心的混沌火种忽明忽暗,跟老艄公喝多了酒晃悠的油灯似的,晃得人眼晕。

“奶奶的,这缺角比海里八爪鱼啃得还难看!”顾青崖啐了口带盐沫的唾沫,怀里的《玉虚炼器诀》“啪嗒”掉在礁石上。

这破书还是从虬首仙尸身上摸来的,黄纸封皮上“元始天尊御笔”六个朱砂字早被海水泡成了红兮兮的花脸,瞧着像谁家虎娃偷抹了胭脂,歪歪扭扭没个正形。

翻到“补器篇”,蝌蚪文写着:“器缺需以同类灵火补之,儒家浩然火生于人心,聚于圣殿,非仁德之士不可取。”顾青崖挠着脑袋,忽见书页夹缝里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叶上用指甲刻着“曲阜孔庙,长明灯”——正是金灵圣母的笔迹,边上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火鸦,瞧着像刚被雷劈过,翅膀毛都炸起来了。

“得,跑一趟曲阜!”他刚把炼器诀塞回怀里,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回头一瞧,四象塔缺角处竟钻出半截青铜刺,刺尖挂着块破布,正是青玄子丹炉上的饕餮纹!

塔身上的四象纹突然活泛起来,青龙甩尾“啪”地把青铜刺抽成铜丝,铜丝落地拼成“速去速回”四个字——敢情青铜海的老小子们想趁塔体不全钻空子!

一路西行没遇上啥正经风浪,不过三日就晃到了曲阜地界。

顾青崖刚踩上码头,就见孔庙牌坊下戳着三个白胡子老头,每人手里拎着盏青铜灯,灯上刻着“克己复礼”,灯油却不是寻常货色,是淡黄色的雾气,闻着跟老艄公吐的酒气一个味儿,就是多了点墨水香,熏得人直犯迷糊。

“来者可是东海顾青崖?”中间的老头捻着山羊胡开口,声儿跟撞了编钟似的嗡嗡响,震得顾青崖耳朵里直冒回音,“我等乃颜回第七十二代孙,闻你欲取长明灯,可懂我儒家大道?”

顾青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考较的了。他故意挠着头装傻,把草鞋往脚脖子上提了提:“大道?俺懂!不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嘛,俺娘蹲海边补渔网时总念叨,说见着白胡子老头就得磕头。”

左边的老头气得胡子翘成了虾须,手里的青铜灯晃得跟拨浪鼓似的:“竖子无礼!我儒家大道,核心在‘仁’在‘礼’,岂容你这般曲解!”说罢挥了挥青铜灯,灯上的“礼”字“嗖”地飞出来化作光幕,全是周公制礼、孔子问礼的图画,看得人眼晕——敢情是拿老黄历砸人呢,跟说书先生甩醒木似的。

“乖乖,这是要考俺八股文?”顾青崖眼珠一转,想起玉虚炼器诀里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他清了清嗓子,扯开嗓门就喊:“三位老丈说‘礼’是啥?依俺看啊,礼不在磕头作揖,在心!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是‘仁礼’;商汤祈雨以身祭天,是‘义礼’;如今东海百姓被青铜海逼得啃海藻,俺拿火种镇归墟,让他们能撒网种地,这算不算‘民为贵’的礼?”

这话跟炸雷似的,震得三个老头面面相觑。

中间的老头捋胡子的手停在半空,右边的老头“啪嗒”把青铜灯掉在地上,灯里的雾气凝成“民为贵”三个大字,在地上骨碌碌直转。顾青崖趁热打铁,往前跨了半步:“您瞧这长明灯,照的是圣贤道理,可道理若不能让百姓填饱肚子,跟灶王爷画像有啥区别?俺那渔村老艄公临死前,嘴里还叼着半口海藻呢!”

“这...这...”左边的老头掏出卷油乎乎的《论语》抖搂,竹简上的字都被摸得发亮:“‘不学礼,无以立!’你连礼仪都不懂,凭啥拿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