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十一年,皇上驾崩,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之中。
驾崩之时身侧尚有竟陵王萧子良与皇长孙萧昭业,王融等人一举推荐竟陵王为帝,而萧鸾却是选择萧昭业。
两派的发生了剧烈的争执之中,因为未曾听到皇上留下遗诏,王融一派以鸡笼山文学派为主极力举荐贤良的萧子良为帝。
站在一侧的萧鸾的脸上阴晴不定,似乎是对这些人很是恼怒,如今皇上刚刚驾崩,就已经发生了帝位的争夺。
王融一脸正直的看着底下的群臣,希望大臣们的眼睛能够放亮一点,这个皇长孙萧昭业乃是如何一个人,作风如何,在外面可是有所传闻的。
自从太子萧长懋死去之后,萧昭业整日饮酒作乐,对于朝政根本就不关心,更别说什么治理国家之类的事情。
“诸位大人请听我一言,竟陵王乃是皇上的四子,与太子萧长懋是同母的兄弟,更是皇长孙的亲叔叔,竟陵王贤良有德,求贤若渴,在鸡笼山与太子合力开设了门馆,召集天下的贤士。”王融义正言辞的站在上面,萧衍的眼神却是很游离。
范云看着萧衍的样子,再看着王融如此的义愤填膺,在大臣门前愤慨激昂,倒是看不出任何的萧衍的激动的样子,好像之前萧衍对此事就是有些担忧,一直在劝竟陵王不要参与这件事情。
而竟陵王萧子良则是背着手,站立在人群之中,和萧昭业站在一起,萧昭业不禁失声痛哭:“你们这些个没有良心的大臣,竟然在皇爷爷刚刚临死的时候,却是在讨论究竟谁做皇帝。”
在痛哭的时候,还不忘偷偷的看一眼底下的观众的反应,果然王融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说什么。
昭业在外面的名声不是很好,但是到底是孝顺的,再说这立皇帝,从来都是按照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亲。
“王大人,我看还是过些时候再来讨论这件事情吧。”
王融一时之间也不知道究竟如何下台,,如今推举竟陵王萧子良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竟陵王,那可就真的说不清楚了。
走到上面,萧鸾眼神十分具有威慑力的看着王融:“王大人说够了吗?说够了,我可是要读圣旨了。”
皇上死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圣旨的事情,为何忽然之间萧鸾说是要宣读圣旨,萧鸾从自己的衣袖之中抽出圣旨,交给公公,公公双手接过圣旨,不禁宣读道:“皇长孙孝顺贤良,颇有太子的风范,今立皇长孙萧昭业为皇上,命萧鸾、诸渊等人辅佐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