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用了,我这制茶,无需人在灶底看火的。”于清茗得意的说道。
他进了屋子,掀开灶间的遮尘的布,梁辰远远便看见灶间有一个风箱。
“我这风箱面对着我,我在炒制茶的时候可以用脚控制风力的大小,你看,就是踩着个踏板就行了!”于清茗指着一块凸起的木板说道。
“这是先生设计的?”梁辰好奇的问道。
“我哪有那心思,是我那小儿想的,他就爱捯饬这些东西!”于清茗笑着说道。
“那是他看您辛苦,才想着帮您减轻负担。先生家的小公子可真是孝顺!”
不管事实如何,在父亲面前夸儿子。总是没错的。
“尚可尚可!”于清茗说道,“茶放这,咱们开始了!”
梁辰按着于清茗的指示,将茶放在茶盘中。就如所有的制茶程序一样,不管什么茶,杀青永远是第一步。
杀青完毕,便是对茶进行第二次炒制。炒制茶有时候不仅仅需要经验,也是需要技巧。在揉茶时用几分力,从哪个方向用力都是有讲究的。
于清茗倒也大度,自己在制茶时,还会一步一步的讲解给梁辰听,如何用力,发力甚至是哪个手指发力都讲得清清楚楚。
梁辰想什么是真正的豁达,大度,面前的这位表现,可以算是最好的示例了吧!
两斤左右的茶,炒制再精细,也费不了多久时间。
“这茶……好!比我想的还要好!丫头,你可是要吃亏了!”于清茗闻着茶香,笑着说道。
“那是您老的本事!我这茶经过先生这么一炒制,那价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啊,我可没亏着!”
“说的好!这茶不错,你有没有想着给它打出名头!”
“名头?什么名头?”
“我朝三大名茶:雾青,雪隐峰,山色,好茶要让人记住,总得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不然若是他人提起,总不能说那个茶,这个茶吧!就是你之前卖个安小子的茶,他也取了一个名字:半阳。话说,那茶已经打出名头了,前个听安小子说那茶卖上五十两一斤了。”
“啊?这么厉害!”梁辰惊道。
“可不是!这是你的茶,这名字就由你取吧,也许哪一日便成了我朝的第四名茶。”
“取名字啊……嗯……要不就叫云中青吧!”
千丈峰高耸入云,那山上得猴子都住在峰顶,这采的茶估摸着生长在山巅之上。那里整日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只能隐约见到几抹青色。
“云中青?云中一点青?这和我的雾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错不错,就叫云中青吧!”于清茗满意的点着头。
“对了,先生,你看我这茶怎么样?”梁辰示意梁南卸下竹篓。
竹篓被放在地上,于清茗一低头便看见篓子里的生茶。
“这是?”
“这是那半阳茶树后来发的青芽,先生看看如何?”
于清茗撚起生茶,嗅着茶香,观着茶色,最后了然于心。
“丫头,你又要赚上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