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谋离开◎
承明殿中,禄喜候在一侧,看着铺开在帝王面前书案上一片空白的诏书,研好的墨汁已经开始有些变干。
这片空白的诏书是萧珏用来写对还朝帝姬封赏的,届时写好之后,会盖上御印封存,待到明日的早朝当着众臣宣读,而后送到帝姬的手中。
帝王不知在思虑什么,许久之后落笔,待到墨汁在诏书上干涸,禄喜拿出御印加盖,目光扫过诏书上的内容,尽是对宋婉的溢美之词。
不敢再多看,禄喜封好诏书。
第二日,太监在朝堂之上宣读了帝姬还朝的圣旨,赞颂了宋婉虽为前朝帝姬,但为大邺百姓牺牲的功德,尊玉璧长公主,邑千户,设府邸于邺京,有另择驸马之权。
在诏书宣读完璧之后,萧珏言:“玉璧公主仁德至善,乃大邺之功臣,当配的我大邺万民最高的崇敬。”
此诏书出乎上奏折之人的意料之外,他们之间为宋婉请命的人多数是为了帝王的清誉名声,少数是为了自己青史留名,当中并没有多少人是真的为宋婉请命。
他们料到帝王会将还朝公主的尊荣给予宋婉,只是未曾想到帝王会对宋婉又这般高的赞誉。
早朝散去之后,周濡面色有些难看回到都察院,都察院上下看到他们的右都御史与左都御史先后脚回来,却见周濡面色不虞,虽极力掩饰,但仍旧逃不过众人的眼睛。
左都御史曾越的面色倒是稀松平常时候的模样,并无异样。
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时日都察院里头的两位大人暗自较劲,明明是周濡占了上风,甚至今日去上早朝的时候还满面得意,为何过了一个早朝便变了颜色。
不多时,早朝上的消息传来,都察院中的人更是摸不着头脑,明明周濡所追求的规劝帝王,为帝姬请命都成了,为何还会不悦。
只亲近曾越的近臣摸出了些门道。
周濡规劝帝王、为帝姬请命为的是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而今日早朝上帝王的一则诏书,关于这件事情史书上留下的只会是帝姬的功绩,与帝王的仁德。
并不会提及周濡半个字。
所谋求的落空,当然不悦,但周濡似乎并未死心,若说之前想要留名青史不过是一个奢望,却在有机会实现的时候却又一场空,如今已经变成执念了。
周濡如何想的暂且不提,皇宫之中,因着萧敏上次对宋婉的劝解,被萧珏允了在宫中走动,她给太后请安之后,离开之时在寿康宫外撞见明毓公主。
两人相遇,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她们身后的丫鬟默契的离的稍远些,给皇家的姐妹留下地方叙话。
萧敏率先发言:“恭贺皇妹,如今的局面是你想看到的。”
明毓不言,她们所为都是为了宋婉,她知道萧敏对宋婉没有恶意,明毓并没有理会萧敏不善的态度。
许是明毓的态度,让萧敏缓和了些,她道:“萧明毓,这皇宫,这邺京乃至这天下是什么事情能够瞒过帝王的,如今你所期望的局面你看到了,劝你不要再给都察院中的人书信往来了。”
萧敏顿了顿,又道:“你知道萧珏不会容忍后宫干政,更何况此事涉及到宋婉。”
此言,终于让明毓的眉头皱起来,她以为她做的隐秘,却不料萧敏竟然知道了此事,若是萧敏都知道了,定然也逃不过萧珏的眼睛。
此时明毓公主心中才生出一股后怕,虽是后怕,但却不后悔,她道:“若是不做些努力,哪来的这今日的局面。”
萧敏:“可皇妹就敢确保你所找的人心思就纯正没有其他图谋?”
明毓公主:“可达到目的了不是吗?”周濡之所以敢一直不断试探帝王的底线,明毓公主在其中功不可没。
见明毓这般说,萧敏深深的看了明毓一眼,没再说什么带着她的人离开皇宫。
看着萧敏离开,明毓公主闭眼,她自是知道周濡的心思不纯,但是始终是帮忙达到了目的,过程如何并不重要,最终达到目的便可,这是她从萧珏身上学到的。
早朝时当着众人宣读的圣旨,在下了早朝后不久便被太监送来曾经的王府,如今的公主府邸上。
宋婉接过圣旨,她起身追问:“既然是这般,本宫可自由出入这公主府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