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宁抿了抿唇,听得沈洵道:“一知半解,就不要出来卖弄了。”
盛晋这个朝代,一共延续了十三位君王。其中有功德满身的,自然也有残酷暴戾的。但是,因天降异象而被指责的君王只有一个,是盛安帝。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本来在民间也享有极重的威望。当时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都安居乐业。
只是没想到,这样的盛况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打断。那年夏天,河流暴涨,大雨连绵一月不止。堤岸崩塌,山
洪汹涌而下,夹石卷土,顷刻间吞噬了山下的村子,能逃出来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由于山洪弄脏了水源,瘟疫产生。这场瘟疫没有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使更多人遭难。
山洪毁了上千亩良田,夏季正是庄稼生长的重要时节,如此一来,盛晋那一年的收成也格外惨淡。
山洪再加上瘟疫,不免让一些人心底产生不满,不知从何时起,百姓之间开始有一些不好的流言产生。盛安帝因为山洪之后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其他事。等到他得知流言一
事之后,失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若只是百姓胡乱猜测,倒也还好,关键是当时的国师竟然也站在了盛安帝的对立面,指责他德行有亏,所以才招致了祸患。
国师在众人心目中,一直都是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百姓相信国师能传达上天旨意,自然对他深信不疑。盛安帝早在继位之初,就有撤销国师一职的念头。只是苦于国师在民间的地位崇高,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想到,国师这一次居然会任由流言甚嚣
尘上,对盛安帝的命令也不放在心上。
好在盛安帝在位多年,积累了不少肱骨之臣,顶着压力,治好了水患。打开国库,让百姓渡过难关。之后,才腾出手来彻查流言,发现国师竟然与一个朝臣勾结,企图借这次机会扳倒盛安帝,以维持自己的地位不倒。
此事一出,不消说,国师一职肯定不会再延续下去了。盛安帝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再次发生,特派人到各地为百姓普及灾祸之前的征兆,好让他们提前准备,不至于再被大哥措手不及。
这种办法很奏效,只要百姓不再盲目的担惊受怕,此类流言还是很可控的。
这段历史,就记载在何先生刚刚所说的那句话之后。但凡他用心读过《盛晋史》,多少都会有些印象,也就不至于说出如此无知可笑的话了。
“这位公子,是否自视过高了?”何先生不满的乜了沈洵一眼,嫌弃他碍事。
沈洵抿了抿唇,瞪了何先生一眼,倒是不在意被人说自视甚高了,反正被说过这么多次,他也习惯了。只是不
愿意在这里多停留一刻,因为这人的眼神太不老实。
何先生见他不答话,心中颇为自得,这种人他见得多了,一来就想贬低别人擡高自己,可是自己又没什么真才实学,那哪儿能擡的起来呢?
“何先生不觉得待在这样的地方,委屈了自己吗?”昭宁示意小圆子对何先生递上一张纸条,“京城的学堂那么多,缺没几个好的教书先生,我瞧着甚是可惜。如果何先生有意,不妨去看看。”
何先生想都没想,立马就接了纸条,
脸上的笑还未来得及展开,就敛了下去,“在下曾也在京城,只是喜爱这里,所以很.”
“灼灼,”沈洵不知昭宁这是何意,他觉得昭宁肯定是读过《盛晋史》的,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位何先生只是半吊子水平,“管他做什么?”
他喜欢呆在这,就让他待到死好了。
昭宁哭笑不得,拽着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再说了,“我回头再跟你说。”
何先生并不理解他二人,还以为他们这是因为自己起了冲突,心下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