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章 、使臣(2 / 2)

皇上听见朝臣窃窃私语,相也难免,京城人平日里那里得见打扮这么奇怪的异乡人。

只是一干窃窃私语的人中间有两人不动如松,格外显眼。

一个是霍年起,他打惯了这些人,所以不以为意。

另一个是沈洵,低着头.在神游。

沈洵头一次在上朝之时走神,眼下还有两团极为浓重的青影,是昨晚没休息好所致。

也不知怎么的了,从未失眠的他昨夜里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脑子像失控了一般,到处乱飞。时而想到那张

未定期限的圣旨,时而想到青白色裙角下露出的半只云履.

“沈翰林意下何如?”

皇上透过冕旒看着一脸严肃的沈洵,略微擡高了声音,眼神里带着几许恶意。

沈洵神情未变,因为他根本没听见皇上在叫他。他本就在神游,在朝堂之上的位置又比较靠后,听不见实属正常。

他身后的小官瞅了瞅他,不见沈洵有所反应,悄悄地拿了笏板捅他。

沈洵冷不丁被人捅了一下,神游打断,回神了。金銮殿上静悄悄,都在等他的回应。但是沈洵却不知原因,兀自超前迈了小小一步,企图离后面那名小官远一点。

都站得这么远了,别再捅他了。

皇上伸手掩唇,轻轻咳了一声,笑意

差点泄露出来。他亲眼见着那个好心提醒的官员露出一脸灰白之色,终于放弃了提醒。

蒙根不知道皇上是故意的,只道沈洵无状,而君王天威不足,无力震慑,心下不屑,难免在面上显现了出来:“这位沈翰林似乎对我狄戎不以为意啊?”

沈洵这回听清楚了,朝着蒙根的方向投去一眼,看清了来人之后,眉头一皱。这反应也太清奇了些,蒙根心口

一滞,觉得这人看起来有些面熟。

霍年起倒是终于看见了今年的新科状元,没想到是老熟人,眯了眯眼。

“沈翰林为何不言语,难道是不赞同和亲一事?”

冯太傅尚且记得殿试当日的尴尬场面,抹了一把花白胡子,装作善解人意地样子。

毕竟现在还没人表态,众人都在观

望,不敢作第一个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万一和皇上的意见相左,那可就不好看了。

冯太傅话音一落,虽有人在心里骂了声老狐貍,但是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沈洵,期待他的反应。

沈洵看了一眼冯太傅,眼神略带奇怪。他转脸又去看皇上,发现皇上也在看着他,心下生疑,他的意见明明已经同皇上说过了,为何又要问?

他皱了皱眉,好在想起了师父的告诫,“旁人的记性没你那么好,你要理解。”

他要理解,是的。

“自然是不同意的。”沈洵平静道。

蒙根睁大了眼,他终于想起了这个年轻人。他曾在江城的城楼上见过的,难怪这么眼熟!

他当然不会同意的,这人同霍年起一

个样,指望着大秀能一锅端了狄戎!

蒙根心底不屑,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冯太傅早知他会如此反应,心头暗骂这人不知好歹,面上却故作不解:“听闻沈翰林来自江城,难道不希望江城的百姓从此免受战乱之苦?”

这话说得委实太重,明里暗里指责沈洵弃江城百姓于不顾,有忘恩之嫌。

朝堂之上霎时间一片寂然,都在等着看沈洵的反应。

沈洵却道:“冯太傅如何能保证蒙根说的就是真的呢?万一是虚晃一招,后果你来承担吗?”

哗地一声,寂然被打破了。大多数的朝臣只是听说过沈洵在殿试之上,如何同冯太傅针锋相对。但都仅限于听闻,未曾亲眼见过。现在一见,顿时觉得开了眼界。

要知道冯太傅不仅是当今圣上的太傅,还是先皇的太傅,又是太后的亲兄长,可以说位高权重了。便是皇上再通冯太傅说话时,都不敢如此。

如今一个小小的翰林,他怕是不想活了吧。

霍年起轻笑一声,“冯太傅这是默认了吗?”

冯太傅气得脑门青筋一抽,偏还要装

出若无其事来,“霍小将军何出此言,我等为何不先听听蒙根使臣如何说?”

蒙根看出来了,这俩人是合起火来反对和亲,听得冯太傅之言,忙道:“我狄戎向来说话算数。我们的王觉得连年战乱于国于民不利,特此提出和亲,这已是我们诚意的表现,不知二位为何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