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标准的“和平军官”,军校毕业后虽然赶上了龙熊之战的尾巴,但战争在他下放到连队那年就结束了。
这十年来,他按部就班地晋升,却从未闻过真正的硝烟味。他这一代的军官,都是如此。
此刻,他正死死地盯着桌上那份刚刚下发的、崭新的“合成旅编制表”,呼吸都有些急促。
他原本的摩步旅,最重的家伙就是几门突击炮和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剩下的就是卡车和兵。
而现在,他的新编制表上,赫然写着:一个坦克营(85式主战坦克)、两个机械化步兵营(81式步兵战车)、
一个炮兵营(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一个防空营(红旗-7防空导弹),
还有一个……陆航直升机大队(直-9武装型、直-8运输型)!
林念北感觉自己的心脏在狂跳。
虽然他不知道这些超越时代的武器是他爹从系统换来的蓝图造出来的,
但此刻他手里的家伙,比他爹当年打龙熊决战时的主力装甲师还要阔气!
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他,将作为风暴的尖刀,亲手撕开敌人的防线。
他感到一种战栗,那是混杂着恐惧、激动和无上荣耀的复杂情绪。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南方那片漆黑的夜空,仿佛已经看到了战火在燃烧。
“爸……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他喃喃自语。
改编,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西南前线的几个军营,都变成了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四个功勋卓着的步兵师番号,正式成为了历史。
官兵们脱下原来的臂章,换上了崭新的、代表着合成旅的标志。
有人欢喜,有人愁。老部队的战友被拆散,分到不同的单位,离别时免不了抱头痛哭,喝得酩酊大醉。
而那些被分到新单位,看到一排排崭新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武装直升机时,年轻士兵们的眼睛里又冒着兴奋的光。
林念北的旅,被授予了“剑锋”的代号。第一合成旅,剑锋旅。
这个代号本身,就代表着林楚生对它的期望。
然而,组建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困难。他的新部下,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单位,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新配属给他的炮兵营长,是个参加过龙熊之战的老炮兵,五十多岁,看谁都像看新兵蛋子,
对林念北提出的“三分钟内完成短停射击并转移”的新战术嗤之鼻以鼻,
嘴里总是念叨着“当年我们打熊军,光构筑一个炮兵阵地就得三天,这打仗哪有这么打的,简直是儿戏!”
新来的陆航大队大队长,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技术顶尖,但也桀骜不驯。
开会时,他居然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旅长,我的飞机金贵得很,到时候你们步兵兄弟的腿脚可得麻利点,别让我们在天上干等着挨揍。”
林念北气得差点拍桌子,但他忍住了。
他知道,光靠发火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