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师后勤处的干事郭文涛,正带着几个兵,一丝不苟地清点着缴获的物资。
郭文涛,人如其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斯文,不像个军人,倒像个下乡的教书先生。
他手里的武器不是枪,而是一本厚厚的账本和一个算盘。
此刻,他正对着一堆产自西方的牛肉罐头皱眉头。
“这批罐头,一共一千二百箱,每箱二十四罐。
生产日期……他娘的,全是英文,谁看得懂?”
郭文涛推了推眼镜,抬头问旁边一个正在用刺刀撬箱子的战士。
“干事,管他啥日期,先尝尝咸淡!”那战士撬开一罐,一股浓郁的肉香立刻飘了出来。
他用刺刀尖挑出一块,塞进嘴里,嚼了几下,眼睛一亮,“嘿,味儿不错!比咱们的压缩干粮强多了!”
“没出息!”郭文涛瞪了他一眼,但自己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打了半宿的仗,肚子里早就空了。
他正琢磨着是不是该“因公试吃”一下,帐篷帘子猛地被人掀开,一个负责警戒的哨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干事!不……不好了!”哨兵脸色煞白,上气不接下气,“南边山谷……好多……好多的白象兵!黑压压一片,朝咱们这边过来了!”
帐篷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那个还在品尝罐头肉的战士,差点没把舌头咬了。
郭文涛却异常镇定,他放下手里的账本,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问:“别慌,说清楚。有多少人?有什么重武器?”
“看……看不太清,但……但至少有一个营!漫山遍野都是人!没看到坦克和装甲车。”哨兵结结巴巴地回答。
一个营!五六百号人!而这个临时的物资点,算上郭文涛自己,一共就只有十五个人。
其中两个还是从前线下来、胳膊上缠着绷带的轻伤员,另外一个,是负责做饭的炊事员老王。
“一个营的步兵?”郭文涛沉吟片刻,嘴角反而向上翘了翘,露出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他拿起挂在墙上的56式冲锋枪,熟练地拉了一下枪栓,清脆的金属声在帐篷里回响。
“全体集合!把咱们能喘气的都叫上!跟我去山口看看,这送上门的‘物资’,不要白不要!”
一声令下,营地里能动弹的人迅速集结起来。
十五个人,拿着长短不一的各式枪支,甚至炊事员老王手里还提着他那把乌黑的切菜刀,组成了一支堪称寒酸的“部队”。
两个轻伤员说什么也不肯留下,梗着脖子:“干事,我们还能打!总不能看着你们去拼命,我们在后面喝肉汤!”
郭文涛看了他们一眼,没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
一行人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屯放点南侧的一个小山坡上。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山谷里的景象。
正如哨兵所说,数百名白象国士兵,正拖着疲惫的步伐,沿着山谷向这边走来。
他们队形混乱,许多人连枪都扛不动,拄着当拐杖,整个队伍弥漫着一种打了败仗的颓丧气息,像一群迷了路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