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我做的对,我能把自己想做的做好。即便你们是我的父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为亲近的人,即便我从小到大,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得到你们的认可与认同。但在远离这个家的千百公里之外,在大学校园里,我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认可。
现在,他终于如己所愿,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不光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关注和认可了自己,在起点中文网上,那部叫做《那些年我追过的女孩》小说,也得到了网友和读者们的认可。
刘海峰觉得,自己这一年半的大学时光,收获最大的,最想收获的,最珍贵的收获,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只有别人对自己认可,他才能将骨子里,那些父母和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自卑,阴冷,灰暗,消散一些。
只有这样,他才能自信起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如今,他觉得自己,拾起了很多的自信,他在内心里,经常自己鼓励自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也正是因为这些,此时的自己,才会自信满满。他决定放寒假,回到老家,要做两件大事,一件事,是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做一个追梦人。另外一件事,就是要跟内心,过往的一个纠结,跟一段无法释怀的感情,彻底的做个了断。
2014年的元旦过后,便迎来了寒假,刘海峰又是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票,从秦皇岛回到了老家。
他先是联系了自己当年,在苏基中学,初一七班的同学们,想要组织一场同学聚会。他不仅仅把能联系上的同学,通过电话,或者见面,都逐个通知了一遍,就连当年的班主任孙金艳老师,他更是亲自到老师的家里,说了近期同学聚会的事,邀请老师一起参加。
班主任孙老师,不禁喜出望外,微笑着对刘海峰道,海峰啊,你们当年上初一的时候,是2005年,这一晃都快十年了,你们那届学生,从毕业以后,就没有聚过会。我也有好多年,没有看到你们了,我想你们呐。
刘海峰笑着道,老师,很快,您就能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也都想你啦。
孙老师继续道:能来多少人参加聚会?
刘海峰道:当年咱们班,有六七十个同学吧,后来初三毕业的,也就还剩四五十个。现在确定能来的,至少有一半,很多同学,都没了联系方式,有些人都在外地打工,赶不回来。
孙老师点了点头:能来多少就来多少,你们这些人里面,也就是你,还有当年的号召力。还能一呼百应,让同学们来参加聚会。
刘海峰没有跟班主任说,这次聚会,他之所以千方百计的组织,邀请同学们参加,其实,他只是为了见一个人,只是为了那个想见的人,而组织的这场聚会。
当然,这些同学们,刘海峰唯独没联系上呼兴华。不是他不想联系呼兴华,而是呼兴华不接他的电话,拒绝跟他联系。他便给呼兴华,要好的几个女同学,都一一打去电话,让女同学们,一定要带着呼兴华来参加聚会。
刘海峰的小心思,女同学们自然早已知晓。她们各个保证,放心吧,聚会的时候,你会看到呼兴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