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握紧拳头,“若无人愿领军出击,那我便率部出城扰,破坏其攻城器械与粮草供应,让他知晓围城并非易事。”
思索良久,刘表点头应允:“谨慎行事,务必保全自身安全。”
凌统微微一笑,“主公请宽心,他们想伤我并非易事。
此行定不负所托,助主公稳固荆州。”
目送凌统离去,刘表的笑容渐敛。
他想起一个月前与贾诩的首次交锋,那时的自己何等自负,以为胜券在握,却险些因此失掉荆州。
“主公,您在想什么?”
蔡瑁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刘表回神,望向蔡瑁,“我在忧虑,凌统此番恐难善罢甘休。”
蔡瑁蹙眉,“凌统虽显鲁莽,但他并非孤军奋战,我们亦会派兵支援。”
刘表叹息,“贾诩诡计多端,用兵如神,当年我们在南郡对峙时,何尝不是自视甚高,最后……”
说到此处,他的面色愈发凝重。
蔡瑁沉默片刻,他亲历过那场战役,“主公若是担忧凌统安危,现在增援犹未为晚。”
刘表苦笑着摇头:\"此时派兵只会暴露我们的弱点。
不过,我对凌统的情况有些担忧。
\"
凌统率军悄然潜行,于月光下逼近贾诩的营地。
他胸有成竹,坚信此次突袭会让贾诩措手不及。
冷月当空,寒风呼啸,凌统所率精锐宛如暗夜中的黑影,悄然向贾诩营地靠近。
每一步他都谨慎至极,深信此战定能让贾诩措手不及。
在他眼里,贾诩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怎会是他精锐之师的对手?
待他们突破外围防线冲进营地,却见四周寂静无声。
营帐内火光摇曳,然而营地却空无一人,似已被彻底遗弃。
察觉不对,凌统脸色骤变,转身欲逃,却发现四面八方皆有火光闪烁,贾诩的军队已布下天罗地网。
四周爆发出震天大笑,贾诩的士兵如潮水般涌现,将凌统及其部属团团围住。
贾诩端坐马上,身旁是他的心腹爱将徐荣,徐荣钦佩地说道:\"军师智谋无双,此计果然妙绝。”
贾诩轻摇羽扇,微微一笑:\"不过是给凌统一个小小的警示。
我早料到他会乘夜偷袭。
年轻人总爱冲动行事。”
被重重包围的凌统神情震惊,咬牙切齿道:\"贾诩,你用的是什么诡计?”
贾诩仰天大笑:\"这不过是兵家常用之术。
凌统将军,你还太嫩,轻视敌人才是最大的失误。”
凌统眼中燃起怒焰:\"我绝不会轻易屈服!”
他猛然吹响手中银哨,随即,远处林间骤然飞来一片箭雨。
原来,刘备早料到可能有变故,事先安排了一支伏兵在附近,伺机而动。
贾诩面色如常,急令道:“全军备战,迎击来敌!”
月光下,两军激烈交锋。
凌统冲锋陷阵,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而贾诩镇定从容,指挥若定,即便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乱阵脚,却仍以过人智谋稳定军心。
徐荣见状,迅速率亲兵扑向凌统:“凌统,莫要嚣张!”
二人在战场展开殊死对决,刀光剑影间全力以赴。
尽管年纪尚轻,凌统武艺非凡,几个回合便让徐荣连连后退。
就在凌统欲发起致命一击时,一支冷箭自背后袭来。
他胸口剧痛,身体随之瘫软倒地。
徐荣抬眼望去,只见于禁冷冷注视着他。
凌统面色惨白,气息微弱:“此役,我认输!撤军!”
双方激战正酣,喊杀声震耳欲聋。
刘表的援军与贾诩僵持不下,凌统虽英勇,却也陷入重围。
最终,靠一名亲兵的机敏,成功突围,率众返回长沙。
进城后,凌统遍体鳞伤,满面羞愧,对刘表说道:“刘荆州,我知错了,太过年轻气盛,中了贾诩的圈套。”
刘表叹息一声:“我年轻时亦如此,总以为实力决定一切,但战争更多时候比拼的是谋略。”
凌统低头答道:“多谢刘荆州教诲,我定牢记于心。”
刘表微笑道:“经此一役,相信你会更成熟,我们也更团结。”
二人相视而笑,此战虽使荆州元气大伤,却也让众人齐心协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深夜,营帐内,火盆跳动的火焰映照四周。
徐荣握着酒杯,眉心紧蹙,转向对面的贾诩问道:“军师,我实在不解,为何你之前放过凌统?按战局来看,我们完全能擒获他,甚至取其性命。”
贾诩轻摇羽扇,眼中透出睿智的光彩,嘴角含笑:“徐将军,你以为除掉凌统对我们有何益处?”
徐荣思索片刻,答道:“那岂不是能极大削弱敌方士气?长沙守军因失去首领必生恐惧。”
贾诩将扇子搁下,凝视徐荣良久,缓缓开口:“一时的震慑无济于事,真正制胜之道在于战略考量。
纵使斩杀百千个凌统,对我亦毫无意义。
然而,若我们故意放走凌统,反倒能让长沙防线彻底松散。”
徐荣微露疑色:“军师之意是……”
贾诩莞尔:“徐将军,此举正是为了制造假象。
让他们误以为我们惧怕他们,或是自身实力有所欠缺,因此不敢贸然下手。
这般心理暗示之下,长沙城内守军定会放松警惕,认定我们难以攻克此地。”
徐荣豁然开朗:“原来如此!那军师接下来有何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