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4章 铭记在心(2 / 2)

黄忠握紧大刀,明白已无退路,目光扫过城中百姓,略作迟疑后毅然说道:“好,我愿献城投降!”

言罢,他掷下武器,率领残兵走向徐荣等人。

不出所料,襄阳终落入刘煜掌控,而这皆因贾诩巧妙施行反间之策,令攻城之战事半功倍。

襄阳城门虽未经历激烈厮杀,内城却仍弥漫着压抑氛围。

百姓得知黄忠献城投降后,怒火、失落、恐惧交织于心。

昔日视他为英雄,今朝却斥其为罪人。

刘琮被贾诩安置在一座精致的宅院,正与亲信商议对策时,一名急促的身影闯入:“公子,黄忠已献城投降,未随我们入内城!”

刘琮震惊不已:“怎会如此?他明明答应由我决定降否,还说襄阳可暂守,为何……”

“局势危急,少主,我们该如何应对?”

那人焦急地问。

刘琮茫然无措,心神俱碎。

贾诩示意徐荣严加看管黄忠及其部众,随后冷眼看向黄忠,语气戏谑:“黄将军,待我拿下襄阳擒获刘琮后,自会让你解脱。”

黄忠怒火难抑,却仍保持镇定:“贾校尉,我既已归降,何以这般对待?”

贾诩淡然一笑:“乱世之中,成败皆为策略,我并无恶意,事成必有重赏。”

黄忠目光闪烁,沉默未语。

贾诩诚恳劝慰:“黄将军,放下疑虑,相信我,战事将速结,你与部属自会得应有之遇。”

随后,贾诩与徐荣率军直逼襄阳内城。

刘琮被困城内,身边仅剩残兵,毫无抵抗之力,阵脚早已大乱。

于禁战场勇猛,所向披靡,敌军无敢撄其锋,城内守军士气尽失。

襄阳城头,箭如飞蝗,城内守军虽拼死奋战,终难逃败势。

刘琮内心痛彻心扉,眼睁睁看着誓死追随他的部下在战场上相继倒下。

他知道继续交战只会让更多的生命消逝。

他抽出佩剑,凝视锋利的剑刃,内心挣扎许久,终究未敢挥下。

瞥见马背上的贾诩,刘琮神情痛苦,最终跨马出城门,毅然朝贾诩和徐荣走去。

徐荣见状,下令暂停攻势,与刘琮对视。

“贾诩,你赢了。”

刘琮缓缓开口,“我愿意投降,但求放过城中的百姓与我的部众。”

贾诩目光凌厉:“公子为何不早些如此?那样便能避免无数无谓牺牲。”

刘琮叹息:“若非万不得已,谁愿屈服?你的计策太过狠辣,襄阳归你,我不愿再有无辜性命因我而亡。”

徐荣上前,打量刘琮一番,哈哈大笑:“公子果真豪杰,令我钦佩!”

刘琮苦笑摇头,走向徐荣的军士,甘愿戴上枷锁。

战事至此终结,襄阳终于恢复平静。

残阳如血,城墙似披铜衣,铭记这一日的巨变。

贾诩立于城头,俯瞰这座以智取胜的城市,心绪难平。

“接下来如何行事?”

徐荣靠近低声问。

贾诩深深呼吸,挥手道:“传令三军,不可扰民。

我们想要的是城池,而非荒土。”

徐荣领命离开,于禁随后跟进,部署士兵维持城内秩序。

贾诩转身下城楼,直奔黄忠所在之处。

黄忠被粗绳捆绑,满身伤痕,冷眼看他,对所谓“自由”

充满戒备。

“黄将军,委屈你了。”

贾诩边说边亲手解开束缚。

黄忠轻揉手腕,因束缚而麻木的感觉并未让他皱眉,他眸中交织着期待与隐忧。

“贾先生,些许得罪无妨。

我只问,你曾言可治吾子,此话当真?”

黄忠直言相询。

贾诩颔首,神情郑重:“黄将军,敌友不论,我主对君素来钦佩。

所言属实,我主府中有良医,擅用药石,更有奇珍,令郎若有生机,定可调理。”

听罢此言,黄忠眼中的笃定稍显动摇,但依旧谨慎:“若能救我儿,黄某甘效死命!”

贾诩含笑摆手:“黄将军过谦,未来皆为主公效力。”

凝视贾诩真诚的眼眸,黄忠内心渐软。

他深知此人以智计着称,断不会在此事上虚言。

“好,我信你。”

黄忠起身拍净尘埃,语调透着希冀,“待襄阳之事完毕,即刻北上为吾儿求医。”

贾诩听后,目光微动。

本欲邀黄忠加入收复荆州的谋划,然见其满含期待的眼神,终未出口。

贾诩明白,于父亲而言,儿安胜过天下。

短暂静默后,贾诩徐徐说道:“黄将军既决意北上,自不会拦阻。

小儿治疗之事,我即派专人安排。”

黄忠眼泛感激,深深点头:“贾先生厚恩,黄某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