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侧,马厩之中。
钟龙听说田单返回齐国,成为大将,统率三军。
他将草料放入槽中,叹息道:“我钟龙虽为齐国守边大将,如今却沦落至此,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计可施。”
正感叹间,背后忽闻一语。
“将军可知田盼之死?”
钟龙回头,见来者正是贾诩。
“是你?你是谁?”
钟龙记得,贾诩原是刘煜手下制扇之人,也是他厌恶的对象。
“我是贾诩,字文和。”
“贾诩?你来自何处?”
钟龙问。
贾诩微笑:“将军有所不知,我和诸位非同一世界,来自后世,与贵时不同。
主公带我们入此界,正是为称霸而来。”
“荒谬!”
钟龙断然不信,怎会有此等怪谈?
“将军有所不知,我主刘煜,实非凡人。”
“他可穿行洪荒,往来时空,更能在其中提升我等实力。
可以说,将军身为戍边大将,乃万人敌,但若随主修习洪荒之道,其门下一卒亦能胜将军十倍。”
贾诩言之凿凿。
钟龙闻言,大惊失色。
这刘煜,竟是术法高深之士。
钟龙心中暗想,这贾诩绝非普通术士,他的言论远超自己的想象。
世上哪有这样的术士,能让一介小卒成为万夫莫敌的猛将?
若真有那种洪荒世界,刘煜恐怕早已不是凡人,而是修仙者了吧。
钟龙冷笑着说道:"若刘煜真有这般神通,又怎会甘心屈居人下?他若真是天外之人,又何必让我在他帐下养马?"
贾诩摇摇头,语气平和却充满深意:"将军错矣,争雄天下,靠的并非蛮力,而是智慧与谋略。
有了这些,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这天下终究要由天下人主宰,将军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
"武力虽可磨练,但聪明才智却是天生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主公重用将军,并非因为你的武艺,而是欣赏你的能力。
你妹妹钟离春已在主公军中效力,这足以证明主公的考量。
此刻若执迷不悟,不仅耽误大事,更会让将军后悔莫及。
"
贾诩一番话,钟龙却嗤之以鼻:"先生不必多言,我知你是个人才。
但我既已效忠齐王,断不会背弃誓言。
背主求荣之事,只会让人耻笑。
"
贾诩微微一笑:"敢问将军,齐威王算得上明主吗?"
"齐威王虽非完人,但有他在,齐国尚能维持安定。
这就足够了。
在我看来,这七国之中,难觅真正明主。
即便秦国,也未必有真正的贤君。
"
钟龙陷入沉思,自己渴望追随明主,可明主究竟在哪里,他却不得而知。
如今七国纷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人人都期盼有一位圣明领袖拯救苍生。
只是,这样的明主又在何处呢?
贾诩微微点头:“将军所言甚是,这七国之间并无真正的明主,这一点想必将军心中已明。”
“而我主刘煜自起于东汉末年,令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如今世人皆称颂我主之德,若将军有所疑虑,不妨随我去见他。”
“真的……能去吗?”
钟龙有些惊讶。
尽管他对其他世界的说法存疑,甚至包括贾诩提及的洪荒之境,但贾诩既如此说,他也无法反驳。
贾诩肯定道:“自然可以,请将军即刻启程。”
“好!”
钟龙随即跃身上马,跟随贾诩朝向辽东的昆仑镜进发。
途中,贾诩引领钟龙巡游荆州、许昌及长安等地,只见各地百姓生活安定,不见战乱痕迹,每处都有祠堂林立,碑文记载着刘煜的功绩。
最终返回蓟城时,钟龙默默无语。
“将军观罢我主开创的世界,可有何感想?”
“难以言表,唯知刘煜确为天命所归。”
“未曾想后世七国尽灭,唯余大汉。”
钟龙感慨万分,七国争霸终归一统,此结果让他内心复杂。
贾诩轻笑一声:“历史更迭乃常理,我主刘煜不过顺应天意,使天下归一,让百姓得以安居富庶。”
“这般明主,将军是否仍有异议?”
贾诩停下脚步。
钟龙内心澎湃。
错过刘煜这样的贤君,将是毕生憾事。
思及此,钟龙急忙下马。
贾诩亦随之而下,钟龙拱手说道:“罪臣钟龙愿投效主公刘煜,此生愿为主公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贾诩连忙扶起钟龙:"将军乃真男儿,怎可言死?"
"主公现不在蓟城,若将军真心归降,此事告知主公即可。
"
钟龙惊问:"主公已不在蓟城?"
贾诩叹息道:"齐威王与魏惠王欲在邺城会盟,主公已带赵云、乐毅两位将军前往。
齐魏联盟后,蓟城定受威胁,主公自当未雨绸缪,绝不会坐以待毙。
若有变故,称霸七国之志恐遭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