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投亲,可惜亲人染疫故去。”
“我变卖了些银钱安葬亲人后,打算离开蓟城前往赵国。”
韩信说道。
贾诩笑道:“小兄弟果然重情义。”
"大人莫要取笑,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亲友曾在我落魄时慷慨相助,给予钱财助我经商,但我生性不爱经商,更喜研读兵法,令他们颇为失望。
"
"恩情难以为报,如今厚葬亲友,也算略尽心意。
"
韩信话音刚落,刘煜问道:"韩信,可愿为朕效力?"
刘煜话音未落,贾诩与李儒对视一眼。
二人皆不明所以,此韩信不过狂妄少年,言辞闪烁,真假难辨。
连他们也猜不透韩信心中所想,而刘煜竟欲重用此人,实在令人费解。
"陛下何以青睐韩信?他言语轻率,自视甚高。
"
"若为陛下所用,不过徒增负担耳。
"
韩信拱手答道。
"朕已招募新军,现命你统帅练兵。
"
"给你一月期限,可否胜任?"
"陛下信任,韩信必不负所托!"韩信激动不已。
"终于觅得明主!"
韩信原本欲投秦,因年少资浅未被重用,后至燕国亦然。
不想遇刘煜,竟得重用。
刘煜随即封韩信为车骑将军,负责新军训练。
谈及诱匡章、田忌入蓟之计,贾诩谏言:"主公,田忌尝败,未必敢轻易入城。
"
"不仅如此,匡章心思细腻,恐察觉异样。
"
贾诩与李儒各抒己见。
刘煜转向韩信:"你以为如何?"
韩信沉思片刻。
"主公之策甚妙,匡章智谋出众,非田忌勇武可比,故欲除田忌,当先杀匡章!"
韩信话音刚落,贾诩与李儒相视一笑。
“韩信将军,匡章镇守后方,为齐威王心腹大将,想要除掉他绝非易事。”
“二位先生,在下倒觉得此事轻而易举。”
韩信淡然开口。
“我们可设一计,诱匡章入城,再将其除去,从此便无后顾之忧。”
“此计甚妙!韩信,匡章一事便交由你负责,莫要让我失望。”
刘煜点头赞同。
“主公尽管放心,匡章定死于我手!”
“嗯,很好。
你先去操练兵马,我要组建三军。”
刘煜言毕,韩信面露不解。
“主公欲组建三军?”
“不错,每军只需五千精锐,但需骁勇善战之士,目前尚未有合适人选,先看看你的训练成果如何。”
“主公尽可安心,韩信必不负所托。”
“好!”
刘煜微笑着颔首。
韩信离去后,贾诩与李儒皆满腹疑虑地望向刘煜。
贾诩率先发问:“主公,韩信不过乳臭未干的小子,口齿伶俐却无真才实学,主公这般倚重他,实在令人担忧。”
“不必忧虑,我对人的判断一向精准。”
“对了,燕王那边进展如何?”
“回禀主公,燕王已然归顺。”
“好极!”
刘煜笑意更浓。
只要燕王归顺,太子丹亦不会再生事端。
眼下唯一让他忧心的是孙膑,若是戏码演得不够逼真,被他看出破绽,局面恐难收拾。
与此同时,田忌惨败,仅率百骑逃回。
匡章灭火归来,见田忌狼狈模样,心中亦生感慨。
遂将田忌送至主营,请医诊治。
田忌将战败缘由告知匡章,匡章听罢长叹一声。
“刘煜此人深不可测,将军此次冒险深入敌阵,损失四万将士不说,自身亦重伤累累。”
“若让大王得知,难保不会降罪,将军此刻处境堪忧啊!”
田忌摇头叹息。
田忌怒气未消,心想刘煜不过是靠些小伎俩才侥幸胜了自己。
匡章忙劝道:"将军莫急。
据探子回报,刘煜此次仅带六千人出征,显然他们主力受损严重。
"
"如今刘煜已是黔驴技穷,只需我们耐心部署,必能将其一举击溃!"
田忌仍心有不甘:"若让他与赵国勾结,那后果不堪设想。
赵国对齐、燕早有野心,燕国既已失守,赵国怎会坐视不理?"
匡章从容答道:"将军且放宽心,我们只须按兵不动即可。
况且田单已在后方集结两万精锐,刘煜若想胜我齐军,除非能在蓟城凭空造出百万大军,这绝无可能。
"
此时有军士来报,刘煜大军确已撤离平谷,退回蓟城。
田忌与匡章闻此皆感意外:刘煜明明以少胜多,为何又主动撤退?
田忌冷笑:"看来他先前也不过虚张声势,见我军压境,便知难而退。
"
匡章皱眉道:"未必如此。
刘煜退兵,恐另有深意,并非惧我齐军强盛。
"
他继续分析:"依我之见,刘煜正是有意退兵,引诱我军深入,好设伏一举歼灭!"
田忌听罢,冷哼一声:"匡章啊匡章,你虽是我齐国名将……"
蒙蒙细雨中,齐都临淄内,太子丹正来回踱步,忽然接到齐威王召见的旨意。
他虽感疑惑,却快步赶往大殿。
齐威王递给他一封密函,太子丹展开一看,惊喜万分。
“父王已掌控燕国,只需齐军入燕,便可攻下蓟城!”
太子丹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