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9章 北境危机(2 / 2)

即日起,太子全权主理对匈奴战事,三省、兵部、户部、工部,悉听调遣!

望诸卿同心戮力,共御外侮!”

“臣等遵旨!”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标志着大乾帝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

接下全权对战匈奴重任的袁泽,几乎没有任何喘息之机。

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京城,也压在他的肩头。

东宫,明德殿。

这里临时成为了战事指挥中心。

巨大的沙盘占据了大殿中央,上面插满了代表敌我态势的各色旗帜。

文书、参谋、各部官员进进出出,脚步声、汇报声、争论声不绝于耳。

袁泽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文书之中。

魏征、诸葛明、陈嘉庚、赵渊等东宫核心班底,以及三省、户部、兵部的官员们环绕左右。

“殿下,这是初步算出来的军费预算哦,第一批要调拨白银三百万两,粮草八十万石……”

户部尚书捧着那厚厚的账册,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优先保障北境军需!内帑也可以动用一部分嘛!”

袁泽想都没想,大手一挥,“派御史台的官员跟着一起去,好好盯着贪墨、克扣!

要是在战时敢这么干,查出来直接斩了!”

“殿下,京师三大营可以抽调五万精锐北上,不过需要点时间来集结、配备装备哦……”

兵部尚书汇报道。

“那就让他们三天内集结完毕!兵部武库全力配合!谁敢延误,军法伺候!”

“把京畿所有相关的作坊匠人都征调过来!统一安排,按件算钱,双倍工钱哦!

告诉他们,现在可是为国效力的时候啦!”

一道道命令从明德殿发出,那叫一个高效又果断。

袁泽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精力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每件事袁泽都事必躬亲。

并且魏征负责文书机要、监督执行;

诸葛明帮忙出谋划策、起草诏令;

陈嘉庚发挥他的商业人脉,帮忙筹措一些紧缺的物资;

白起则把所有的暗线都发动起来,全力搜集匈奴的情报,顺便监控一下朝野的动静。

不过呢,挑战才刚刚开始哦。

庞大的战争开销很快就把国库储备给消耗得差不多了。

各地粮仓的调动还引起了地方上的一阵小恐慌,物资价格也跟着波动起来。

一些离前线远的州县对突然增加的徭役和赋税有了不少怨言。

虽然还没闹出大的乱子,但潜在的动荡风险已经冒头了。

幸好之前已经准备大量物资。袁泽及时的安稳人心。

官僚体系的老毛病这个时候也藏不住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文书往来、物资调运中的损耗和效率问题。

都让袁泽深深觉得改革这些弊病太有必要了,可现在,他只能先解决最紧急的战争需求啦。

战争的压力,也考验着朝堂的凝聚力。

与以往不同,此次面对空前的外敌入侵。

以及天幕警示所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的警醒与团结,朝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以个人权欲为目的的派系斗争。

反对的声音更多是源于对战略本身的不同看法,或是源于地域、阶层利益在战争状态下的自然摩擦。

例如,以李纲为代表的部分勋贵和老将,依然坚持认为主动出击、寻求主力决战方能彰显国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太子“疲敌”、“守城”为主的策略抱有疑虑,担心旷日持久会导致国力透支。

而来自江南、蜀中等富庶地区的官员,则对持续加征的“战时特别税”以及北境坚壁清野造成的巨大损失感到忧心忡忡。

担心长期战争会拖垮整个帝国的经济,他们在支持抗战的前提下,更倾向于寻求一种能尽快结束战事、减少总体损失的方案。

这些分歧在朝会上时有展现,但都控制在政见争论的范畴内,并未演变成针对太子个人的攻讦或阳奉阴违的掣肘。

毕竟,匈奴大军压境,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这些帝国精英们心知肚明。

与此同时,北境的战报也开始陆续传回。

朔方城下,左贤王驱使附庸部落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

太守张巡,这位面容清癯、目光坚定的文官出身守将,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亲自登城督战,指挥若定。

新运抵的“破虏弩”发挥了巨大威力,巨大的弩箭带着凄厉的呼啸。

将匈奴冲锋的密集阵型撕开一道道血槽,甚至能将披甲的骑兵连人带马钉在地上。

守军士气大振。

然而,匈奴兵力占优,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攻城槌不断撞击着城门。

守军伤亡开始增加,城墙多处出现破损,民夫冒着箭石奋力抢修。

朔方城,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岌岌可危,却又顽强不屈。

云中郡的战况更为惨烈。

匈奴右贤王所部是匈奴真正的精锐,攻城手段凶狠。

守军苦战数日,城墙一段被投石机砸开缺口,匈奴兵蜂拥而入。

守将率亲兵死战堵口,血战竟日,才将敌军击退,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城墙缺口临时用砖石木料堵塞,摇摇欲坠。

雁门关外,单于阿提拉主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不断派遣游骑试探。

压迫守军神经,同时大规模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酝酿着更猛烈的风暴。

卫英的五千精骑,则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悄然出塞。

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超强的机动性,昼伏夜出,第一次袭击便成功焚毁了一个中型匈奴辎重营地,火光映红夜空。

卫英用兵诡谲,时而分兵诱敌,时而集中突袭,让匈奴后勤部队疲于奔命。

左贤王不得不分派更多兵力保护粮道,对朔方的攻势为之一缓。

卫英“飞将军”的名号,开始在匈奴军中流传,带着恐惧与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