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已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什么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以及……当这种心被发挥到极致时,能有多么强大的能量和多么离谱的操作!】
【他的人生,因为“颜控”而充满了戏剧性,也正因为这份近乎偏执的纯粹。
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如此鲜活、独特、让人忍俊不禁的形象。】
顾府内,顾夫人可谓是“苦秦久矣”,她对着铜镜,越看越觉得自已确实只是“清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顾浩兴冲冲回家,拿着一幅新得的前朝美人图,想与夫人分享。
却见顾夫人正端坐堂中,慢条斯理地品茶,眼皮都不抬一下:
“哟,咱们的大画家回来了?怎么,今儿是又去‘观察生活’了,还是又回味您那‘白月光’表姐去了?”
顾浩顿时冷汗涔涔,连连摆手:“夫人莫要听那天幕胡诌!往事如烟,如烟啊!”
顾夫人放下茶盏,微微一笑:“夫君既如此爱美,不如也帮为妻品鉴品鉴?
你看我今日这眉毛,画得可还入流?可能比得上那表姐之万一?”
顾浩头皮发麻,搜肠刮肚地开始赞美,只求过关。
下人们躲在廊下窃笑,互相使眼色:“瞧见没,老爷今晚怕是又得睡书房了!”
【好了,说完了顾浩这闻名遐迩的“颜控”属性,我们再来看看他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宫廷画师。
艺术创作这事儿,那肯定得有点天赋和激情才行,不过呢,物质基础也很重要哦!
就像俗话说的“饱暖思淫欲”,搞艺术也一样嘛。
有了安稳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比如说宫廷里收藏的那些前代名画可以随便看随便学。
还有最好的颜料、绢帛、纸张供着,更有机会接触到全国最厉害的文化精英圈子,跟那些名士大儒谈天说地。
这么说吧,宫廷画师的这段经历,可是他艺术人生走向巅峰的关键一步呢!】
博主声音提高,带着兴奋,【获得了稳定环境和丰富资源的顾浩,开始了疯狂的创作!
而昭文帝,毫无疑问就是他最钟爱、也是最重要的“模特”,没有之一!
据《乾史·艺文志》记载,顾浩为昭文帝所作的画像、行乐图、日常小像等多达百余幅,这还不算那些可能散佚民间的。
可以说,他用自已的画笔,为后世留下了一位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昭文帝形象。
远远超出了传统帝王画像那种正襟危坐、威严刻板、如同庙宇神像般的模式。
他画的昭文帝,是活的,是有脾气、有喜好、有弱点、有真性情的人!】
博主一边说,一边在光幕上展示出一系列风格轻松、生活气息浓郁的画作幻灯片,并配以详细的解说:
第一幅:【诸位瞧瞧这幅,《御书房理政图》。
乍一看,昭文帝在御书房里认真地批阅奏章呢,那叫一个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得很,活脱脱就是一国之君的派头。
御案上的奏章堆得跟小山似的,旁边还有毕恭毕敬站着的内侍,这办公的氛围,真是严肃得很呢!
不过呢,顾浩可是捕捉到了一个超有意思的小细节:
昭文帝陛下有一只手藏在紫檀木龙纹御案
再瞅瞅昭文帝陛下的眼神,虽说看着奏章的方向吧,但明显就是在走神嘛。
那瞳孔都没聚焦在字上,嘴角还挂着一丝似有似无的、沉浸在自已小世界里的微笑。
这哪是在专心批奏章啊?分明就是在开小差嘛,魂儿都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
要么是在想念某个漂亮小姐姐,要么是在回味啥好玩的事儿,要么就是纯粹在发呆呢。
顾浩这幅画,可真是大胆又传神,把帝王也有工作不专心、心不在焉的时候,给刻画得那叫一个入木三分!
这要是在朝会上被御史瞅见了,那不得引出一篇长篇大论的《谏君王勤政疏》啊?】
大乾的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议论纷纷:
"原来昭文帝陛下还有这样一面!真真是……意想不到!却又觉得格外亲切!
感觉陛下就像邻家那位虽然位高权重但偶尔也会犯傻的兄长似的。
"
"这画风,爱了爱了!顾圣真是抓住了精髓!
原来皇帝陛下也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会调皮捣蛋啊!这么一想,感觉缴税都没那么心疼了(不是)。
"
"顾浩是不是在陛下身上装了什么?怎么什么私密瞬间都知道?
画得这么真!陛下居然也允许他画?看来陛下也是性情中人,不拘小节!
"
“顾画圣这胆子也忒大了,这种画也敢画,还敢流传出来?
不过……画得真好!嘿嘿,昭文帝陛下都不介意,咱们看着乐呵乐呵,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