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派人去利器局,跟商羊说,神机营的火药需求要优先供应,哪怕暂缓民用器械的生产,也要确保神机营的训练。”
袁泽思索片刻,又道,“本宫已经让户部拨付五十万两银子,在北疆设立‘火药工坊’,就地生产火药,这样既能节省运输时间,又能保证供应。
工坊的工匠要从内地挑选,优先选择家在北疆的工匠,让他们能就近照顾家人,安心留在北疆。”
“臣遵旨!”白起躬身应下,又想起一事,“殿下,草原的鞑靼部首领阿古拉派人来打听消息,问我们是否愿意结盟攻打匈奴。
臣按照您的吩咐,回复说‘大乾愿意和草原和平共处,只要不侵犯边境,就互相做生意’,但阿古拉好像不太相信,还在边境留了不少暗哨,监视我们的动向。”
袁泽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轻声道:“阿古拉不相信是正常的。以前大乾和草原,不是打仗就是互相抢掠,突然说要和平共处,换谁都会怀疑。
你不用跟他费口舌解释,而是要让他看到实际利益——让草原的百姓看到,和大乾做生意,能买到便宜的粮食、布匹、茶叶,能过上安稳日子,比打仗强得多。
只要草原百姓尝到了和平的甜头,阿古拉就算想打仗,也得不到支持。”
他转向诸葛明:“边境互市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第一批要交易的物资,都准备好了吗?”
“回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诸葛明笑着说,“陈嘉庚先生从南洋运来的茶叶、布匹,还有工部生产的新农具、瓷器,都已经运到北疆的互市点了。
互市的管理人员也已经到位,都是从海外乾商中挑选的,经验丰富,能确保互市顺利进行。每月初一、十五开放,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交易规则,防止出现欺诈、强买强卖的情况。”
“很好。”袁泽点头,“互市的关税要合理,不能太高,避免让草原百姓觉得吃亏。关税收入全部用于北疆的建设,每月要公布收支情况,让百姓知道这些钱用在了哪里。”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泉州传来急信!陈嘉庚先生说,三百多名华侨工匠已经坐船抵达泉州,其中二十多人擅长冶金和造船。
另外,南洋乾人商号捐赠的一百万两银子、十万石粮食也已经到港,正准备运往北疆。”
袁泽心中一喜,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太好了!你立刻去通知户部,派十艘大船前往泉州,妥善安排工匠和物资的运输。
工匠直接送到工部和北疆的火药工坊,粮食运到北疆的各州县,当面分发给迁移的农户,让他们签字画押,确保每一粒米都能送到百姓手中,不准有任何官员克扣。”
“臣遵旨!”内侍退下后,袁泽的心情好了不少,北疆的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让他对新政充满了信心。
诸葛明轻摇羽扇,忽然开口:“殿下,臣还有一事担忧。
匈奴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进犯,但仍在阴山以北虎视眈眈,他们的骑兵时常骚扰边境,掠夺百姓。
若我们一味地休养生息,不做防备,匈奴会不会以为我们软弱可欺,趁机大举进攻?”
还有之前天幕曾明示说天玄十七年匈奴大举入侵,差不多还有三年时间。”
袁泽拿起桌上的北疆地图,手指在“阴山”处点了点:“阴山是北疆的天然屏障,我们已经在阴山脚下修建了三座堡垒,派驻了五千兵力,只要守住这里,匈奴就很难南下。
另外,本宫已经让魏征在修订《大乾律》时,加入‘草原部族归附条款’——如果匈奴有部族愿意归附大乾,就可以享受和大乾百姓一样的待遇,分田、读书、做官,一视同仁。
匈奴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只要有一个部族归附,其他部族就会心动,到时候不用我们动手,匈奴自已就会内乱。”
白起眼中闪过赞赏:“殿下这招‘分化瓦解’真是高明!比单纯的军事打击有效得多。
白起眼中闪过赞赏:“殿下这招‘分化瓦解’真是高明!比单纯的军事打击有效得多。
草原百姓常年受战乱之苦,早就渴望安稳日子,只要我们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自然会选择归附。
臣这就去安排,让边境的士兵多向草原部族传递我们的政策,让他们知道归附大乾的好处。”
袁泽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去办,记住,要以安抚为主,不可用强硬手段逼迫。我们要让草原百姓心甘情愿地归附,而不是害怕我们的武力。”
“臣明白!”白起躬身应下。
这时,一名幕僚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走进殿内,躬身道:“殿下,这是户部送来的上个月国库收支账册,请您过目。”
袁泽接过账册,仔细翻阅起来,脸上渐渐露出笑容:“不错,上个月虽然北疆军费开支巨大,但商税和田税都有显著增长,再加上海外乾人的捐款,国库已经有五十万两银子的盈余了。”
诸葛明凑上前看了一眼,笑道:“商税增长二十万两,想必是商羊推行的‘器械标准化’起了作用。农具产量增加,农民收成好了,自然有更多的钱购买生活用品,商税也就跟着涨了。”
“正是如此。”幕僚点头道,“江南地区推广番薯种植后,田税也增加了十万两。番薯亩产高,适应性强,很多农民都愿意种,今年江南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太好了!”袁泽合上账册,对幕僚说,“你回去告诉户部,国库有了盈余,就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
幕僚躬身:“臣遵旨!臣这就去通知户部,按照殿下的吩咐执行。”
待幕僚退下,诸葛明看着袁泽,感叹道:“殿下自监国以来,日夜操劳,新政的每一项政策都围绕着百姓,如今初见成效,真是大乾之幸,万民之幸啊!”
袁泽摆了摆手:“这都是君臣同心,百姓支持的结果。若没有你们尽心尽力地辅佐,若没有百姓的理解和配合,新政也不可能推行得如此顺利。”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勋贵虽然暂时被压制,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还会联合其他勋贵给我们制造麻烦。
另外,匈奴虽然暂时没有动静,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
白起道:“殿下放心,臣已经加强了边境的巡逻,只要匈奴敢来犯,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至于那些勋贵,只要他们敢触犯律法,臣就会联合魏征大人,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袁泽满意地点头:“有你们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现在北疆的休养生息计划已经基本拟定,接下来就要靠你们去落实了。
诸葛先生,招贤堂和论道轩的筹备工作要抓紧,争取早日建成,为朝廷招揽更多的人才。商羊那边,你也要多关注,确保燧发枪能尽快量产,火药工坊能早日投产。”
诸葛明拱手:“臣遵旨!臣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启禀太子殿下,苏思雨姑娘再次求见,说是有关于启智女学分校建设的事情要向您请示。”
袁泽笑道:“苏先生倒是勤勉,刚走没多久又回来了。快请她进来。”
苏思雨走进殿内,手里拿着一张图纸,躬身道:“殿下,民女刚才回去后,就立刻拟定了启智女学分校的建设计划和图纸,想请殿下过目。
另外,民女还有一个想法,想在分校里设立专门的纺织和医术课程,让女学生们能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将来也好谋生。”
袁泽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点头道:“这个建设计划很详细,选址也很合理。设立纺织和医术课程的想法也很好,女子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真正独立。你这个想法,本宫准了。
工部会按照你的计划和图纸进行施工,你有什么需求,也可以直接和工部沟通。”
苏思雨喜出望外:“谢殿下!有了殿下的支持,民女一定能把启智女学办得更好,让更多的女子受益。”
袁泽笑道:“本宫相信你。你只管放手去做,本宫会做你坚强的后盾。”
苏思雨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袁泽看了眼沙漏,发现已经快到子时了,便对诸葛明和白起说:“时间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早朝,有什么事情,我们明天再议。”
诸葛明和白起躬身行礼后,便离开了文华殿。
殿内只剩下袁泽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感慨万千。
监国两个多月来,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有过困难,有过阻碍,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希望。
新政的推行虽然艰难,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百姓的生活在慢慢变好,朝廷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知道,新政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心中装着百姓,只要君臣同心,上下协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实现大乾的繁荣昌盛。
袁泽拿起桌上的监国玉玺,轻轻抚摸着,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不负父皇的重托,不负百姓的期望,将大乾建设成远超天幕时的乾朝,成为一个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盛世王朝!
夜色渐深,文华殿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袁泽坚定的身影。他知道,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新的挑战也在等待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带着这份初心和使命,在新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