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2章 王阳明(2 / 2)

袁泽拍着桌子:“我就喜欢这种不服输的!当年我跟我爹说要改革税法,他也追着我打,结果还不是被我说服了?”

赵渊摇头苦笑:“太子殿下与王先生,倒真是一个性子。都是认准了理,八头牛都拉不回。”

魏征难得笑道:“这叫志同道合。太子殿下如今推行新政,不也像王阳明先生当年一样,顶着压力也要做吗?”

【后来考科举,两回都落榜,别人愁眉苦脸,他倒拉着落榜的朋友喝小酒,拍着桌子说:“没中才好!说明咱学问还不够,接着琢磨!”

他爹骂他“没出息”,他梗着脖子回:“中科举是运气,当圣贤才是真本事,急啥?”你看这犟,犟得有底气,不是瞎较劲,是认准了“成大事不在一时”的理儿。】

工部里陈嘉庚抚掌:“好心态!做生意也是这样,一次赔了不算啥,总结经验接着来,总有赚钱的时候。王先生这格局,一般人比不了。”

一旁的商羊撇嘴:“落榜了还这么乐呵?换作我,早找个地方哭去了。不过话说回来,他这话倒是在理,真本事比啥都强。”

此时还在整理药材的苏思雨轻声道:“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王先生能有后来的成就,想必就是这份从容不迫的心态帮了他。”

人群里,中年妇人叹气:“我家那小子,上次乡试没中,在家哭了三天,要是有王先生一半豁达就好了。”

教书先生接话:“这就是境界不同。王先生志在圣贤,科举不过是敲门砖,中与不中,于他而言,影响不大。”

【别瞅他犟,脑子转得比谁都快,机灵起来能把人绕得晕头转向,可这机灵不是耍小聪明,是为了干正事,滑得有章法。】

茶楼里,说书先生拍着大腿:“这才是真英雄!有勇有谋,能刚能柔!”

挑夫接话:“可不是嘛!光犟不行,得有脑子,不然就是愣头青,成不了事。”

一旁大汉对挑夫说:“是极是极。”

【当年仁帝时期太监刘瑾权倾朝野,他偏要上书骂刘瑾,结果被打四十廷杖,贬到龙场当驿丞。

刘瑾还不放心,派人追杀他。眼看追兵快追上了,他眼珠一转,把帽子、鞋子往钱塘江里一扔,自已扒着商船的船帮躲起来,愣是让追兵以为他投江自尽了。

后来刘瑾死之前听说龙场有个姓王的在讲学,气得直接嘎了:“这滑头!竟敢骗老子!”——你说他机灵不机灵?绝境里还能想出这么个招儿,既保住了命,又没耽误去龙场的正事。】

天玄帝起了刘瑾,冷哼一声:“刘瑾这等奸宦,人人得而诛之!王先生敢上书弹劾,有胆气!”

长孙皇后蹙眉:“四十廷杖,可不是闹着玩的。王先生为了正道,竟能忍受如此酷刑,实在令人敬佩。”

魏征激动道:“好!骂得好!对付奸宦,就得有这种不畏强权的骨气!”

袁泽咋舌:“四十廷杖?那不得把屁股打开花?这位王先生,是个狠人!不过这金蝉脱壳之计,玩得挺溜啊,比我上次装病骗我爹那招厉害多了。”

人群里,穿蓝布衫的老汉骂道:“刘瑾那狗东西,当年害了多少好人!王阳明先生敢骂他,我敬他是条汉子!”

卖糖葫芦的小贩接话:“这招金蝉脱壳也太妙了!既保住了命,又让刘瑾吃了个哑巴亏,解气!”

【在龙场那会儿,当地百姓不待见他,觉得他是外乡人,天天往他住的山洞扔石头。换作别人,要么躲要么骂,他倒好,捡了石头在上面刻几句诗扔回去。

百姓看不懂字,觉得新鲜,凑过来看他写字,他就趁机跟人唠家常,教百姓认字、种地。

最后百姓竟帮他盖了间茅屋,喊他“阳明先生”。你看这机灵,不是耍心眼,是用真心换真心,把敌意变成了交情。】

苏思雨温柔一笑:“用真心换真心,这才是最难得的。王阳明先生没有因为百姓的敌意而记恨,反而用善意去化解,实在难得。”

慕容雪点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对你好。王阳明先生这招,比任何强硬手段都管用。”

【天玄帝时期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时更绝,他手里只有几万临时凑的兵,宁王有十万大军。

硬拼就是鸡蛋碰石头,他偏不按常理来,天天琢磨着怎么“攻心”。先是让人到处散布消息,说朝廷派了二十万大军,先锋已经快到南昌了,吓得宁王手下的兵人心惶惶。

接着又伪造了几封宁王部将的投降信,故意让宁王截获,信里写着“何时献城、如何内应”,把个宁王忽悠得疑神疑鬼,对着自已人也举着刀防着,愣是把好好的军心搅成了一锅粥。】

十一皇子府中,十一皇子袁恪抚掌:“好一个‘攻心为上’!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王阳明先生这计谋,堪比孙武、吴起!”

二皇子袁耀赞叹:“虚张声势,离间敌军,此乃兵法上策。王先生能将兵法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实乃奇才。”

十一皇子袁恪又点了点头:“兵者,诡道也。王阳明先生此举,既减少了伤亡,又能平定叛乱,实乃上策。”

七皇子袁祥感慨:“这就跟做生意一样,硬碰硬肯定不行,得想办法找到对方的弱点,一击制胜。王先生这脑子,太好使了。”

【等宁王反应过来不对劲,想带兵打南京时,王阳明早带着人端了他的老巢南昌。宁王急着回救,半路上又被王阳明在鄱阳湖设了埋伏。

王阳明让人在船上堆满柴草,瞅准风向一把火点燃,火借风势烧得宁王的船队噼啪作响,十万大军没撑几天就垮了。

宁王被抓时,红着眼骂他:“王阳明!你这是耍诈!不算好汉!”

王阳明倒笑得坦然:“我耍诈?总比你叛乱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强。能少死人、平了祸事,别说耍点诈,就是让我扮个小丑,我也乐意!”

你看这机灵,不是为了自已占便宜,是为了护着百姓,滑得有大义,透着股子“只要能成事,手段活泛点怕啥”的担当。】

人群里,老婆婆抹着眼泪:“可不是嘛!打仗最苦的是咱老百姓,能少死人,就是积大德了!”

一名年轻人接话:“宁王就是活该!还骂人家耍诈,他叛乱的时候咋不想想自已不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