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2章 征战东南亚(2 / 2)

这一点,就像现代的维和部队,以和平与友善的姿态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渐渐地,当地百姓对大乾的军队由惧怕转为尊敬,甚至主动为乾军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有的还带着自家孩子来军营送水果。】

卖针线的陈婆坐在小马扎上,对着周围的人说,“不让士兵欺负人,还帮他们挖井、盖房子——这样的军队,谁不待见?”

教书先生路过,听到这话,忍不住停下脚步:“我就说辛将军厉害,不光能打胜仗,还能让外乡人服他。这才是真本事——能征服土地不算啥,能征服人心,才是最厉害的!”

朝堂内,长孙皇后听着外面的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柔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哪怕是在异域他乡,也是这个理。

辛将军能善待当地百姓,不把他们当外人,这才是真正的‘王道’,比单纯的武力征服管用多了。”

袁泽在一旁连连点头,深有同感:“这就叫软实力!比硬打硬拼管用多了,你看百姓都主动帮忙了,这占领的地方能不稳吗?

咱们在那边设官府、办学校,把大乾的好东西都带过去,那边的人肯定更乐意归顺。”

【经过多年的征战,辛弃疾终于成功征服了东南亚的大片土地,让大乾的旗帜插在了遥远的南方。

他凯旋而归时,百姓们早早地就等在路边,手里拿着鲜花、水果,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震得路边的树叶都哗哗响。

昭文帝亲自出城迎接,穿着龙袍,满面笑容,拉着辛弃疾的手,对他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重重嘉奖了他和他的将士们,赏了金银、田地,还有世袭的爵位。】

“该!辛将军立了这么大的功,就该受这么大的赏!”卖酒的李老板激动地说,“这些年他在外面太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的,回来可得好好歇歇。将来我要是能见到他,非得敬他三大碗好酒!”

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望着天幕,眼里闪着泪光,喃喃道:“大乾的旗子,插得这么远了……真好,真好啊……想当年,我爹就盼着这一天,可惜他没等到……”

【说起来,辛弃疾可不单单是战场上的猛将,在文学上那也是造诣非凡,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文坛上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诗词,既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壮阔,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又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浪漫细腻,让人觉得他心里装着一片温柔的湖。被人冠以“词中之龙”的称号。

并且有人这样评价他,“武将里最有文采的,也是文人中最会打仗的。”】

街头的书铺前,围了一大群人,掌柜站在高凳上,手里拿着新抄的辛弃疾诗词,高声念给大家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听听这气魄,光念着,就觉得浑身是劲儿!”

一个老秀才摇头晃脑地接道:“还有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哪像武将写的?

柔情里带着风骨,比那些大家写得还好!可见辛将军不光有勇,还有智,心里装着山水呢!”

小姑娘们则捧着诗词抄本,小声念着,脸上带着红晕:“‘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将军心里肯定装着好多温柔的念想呢……”

【而且啊,辛弃疾的性格也是十分迷人,像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豪爽豁达,对待朋友那是真心实意,两肋插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就拿他和陈亮的友谊来说,两人志同道合,都怀着抗匈复国的壮志,是一对相见恨晚的知已。

他们经常一起纵论天下大事,诗词唱和,喝着酒,聊着天,能从天黑聊到天亮。

有一次,陈亮遇到了困难,被人诬陷下狱,辛弃疾得知后,二话不说,四处奔走,动用自已的人脉和钱财,硬是把他救了出来,帮他解决了难题。这份真挚的友情,就像现代社会中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深厚情谊,令人羡慕。】

“这才叫真朋友!”一个酒客端着酒杯,感慨道,“不像有些人,平时称兄道弟,拍着胸脯说‘有事找我’,真遇事了,躲得比谁都远。辛将军这样的,才叫够意思!”

“我爹常说,看一个人好不好,就看他待朋友怎么样。”一个年轻后生说,“辛将军这样的,打仗厉害,待人还真,难怪有人愿意跟他交心。换了我,也乐意跟这样的人做朋友。”

朝堂内,袁泽听到这些,连连点头:“辛弃疾这性格,我喜欢!豪爽、仗义,对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现真心换真心,才能有长久的朋友。我就喜欢这样的,不玩虚的!”

陈嘉庚抚着胡须,笑着说:“志同道合者,方能成挚友。他与陈亮都怀抗胡之志,心里想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份友情里既有私交,更有家国情怀,自然经得起考验,比那些酒肉朋友强多了。”

【在家庭方面,辛弃疾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对妻子范氏温柔体贴,相濡以沫,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妻子说话,给她讲战场上的趣事,或者帮她做些家务。

他给妻子写的诗词里,满是柔情,比如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说就是写给妻子的。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伴家人,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也觉得很幸福。

他教育子女,要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不能只想着自家的小日子。他的言传身教,让子女们都深受影响,长大后也都成为了有担当的人,有的参军报国,有的教书育人,都在为大乾做贡献。】

街头妇人凑在一起闲聊,手里拿着鞋底,你一言我一语:

一个妇人说,“辛将军真是一个好男人,虽说老在外打仗,但凡有空就陪着家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还帮着媳妇做家务呢!”

“教孩子也有一套呢,”另一个妇人接话,“让他们胸怀大志,长大后都成了有担当的人,有的去当兵,有的去教书,没一个败家的——这才是会当爹的!”

“能打仗、会写诗,对家人还好,”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说,“这样的人,真是挑不出毛病!我家那口子要是有他一半好,我就烧高香了。”

朝堂内,长孙皇后听着这些话,颔首微笑:“在外是铁血将军,在家是温情丈夫、严慈父亲,能把家国责任与家庭温情都担起来,才更显难得。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既能保家卫国,又能兼顾小家。”

袁泽在一旁笑道:“这才是真正的‘男神’啊!事业家庭双丰收,放在未来绝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