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7章(2 / 2)

魏惜点了点头:“既然互相倾慕,为何就不能在一起呢?”

“原因太多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她似乎懂了一些,爱而不得,本就是人间常态。

中秋节后,天气越发的寒凉,在邓氏的安排下,开始学习管账,她最不喜欢看账册。

奈何被邓氏一顿说教:“等你成了一个府上的主母,看账管账是最基本的。”

魏惜无所谓的说道:“那我就不嫁高官厚禄之人,最好宅子里没什么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账册看了。”

邓氏瞪了一眼魏惜:“你若学你长姐那样,那我就打断你的腿。”

魏惜默不作声,这会说什么也没用,若温言心里有她,绝对会和母亲反抗到底,打折腿也不怕。

这次,父亲也开始张罗她的婚事,留意京城里的贵公子们,他们说,只看品行和家世,不看长相。

可魏惜觉,若她看不顺眼的人,谁也不嫁,至少要比温言长得好,若不然,她是不能心甘情愿相夫教子的,就这个问题,和父母讨论了好几日。

此时,镇北侯府传来一件噩耗,他的四哥被劫匪所害,四嫂也回来了,大伙为了不让祖母难过,全都瞒着她。

四嫂也强撑着,在外人面前,摆出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但是眼底的哀伤,总是隐藏不了。

值得欣慰的是,四嫂有了一个小宝宝。

她能做的,就是没事找她去聊一会,让她想开一些。

那日,四嫂抱着她哭了,哭了许久许久,她也跟着一阵难受,仿若把她的心哭成两半。

听长易说,温言也和四哥在一起,两人一起没了消息,虽然怨他,恼他,但一点也不想让他有事。

有时听父亲说,此事还有些希望,毕竟尸首还未寻到,以前长易不跟他透露温言的底细,这次在她努力敲打下,也终于了解温言的身世。

温言原本是襄城人,在襄王麾下,后来随着兄长镇守边关。

庐城之战后,兄长惨死,得知是背后是小人所为,跟随魏临做了暗卫,为惨死的兄长报仇。

魏惜此时才明白温言的苦楚,若他还活着,若他大仇得报,不知愿不愿意过正常人的日子。

八月时节,母亲要她这几日不要出门,这才知京都城里出了一件事,恒王联合太子造反被俘,太子惨死在恒王手里,城外埋伏了恒王的士兵,这个时候出门,十分不安全。

但同时也有一个好消息,他的四哥来了,被劫匪所害只是迷惑恒王的假象。

那日,四哥骑马而来,府里的阴霾一扫而空,四嫂也顺利生下孩子,镇北侯府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她很想见一见温言,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来镇北侯府,毕竟从她放话不要在镇北侯府看见他后,温言就一直未出现过。

许多日后,从几个丫鬟的嘴里得知,镇北侯府来了一位温先生,是四哥的门客。

她们说这位温先生相貌不凡,温文尔雅,喜欢饮茶、对弈、身手也不错。

听到温姓后,魏惜迫不得已想要去看一看。

但她不想走正门,上次不欢而散,这个时候来找他,岂不是很没有脸面。

围着南苑巡视一圈,她决定爬墙先看一看虚实,确定这里住的人真的是温言,再做打算。

她让小厮搬来了梯子,不顾芽儿阻拦,她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南苑不是很大,在她这个位置,几乎可以俯瞰所有地方,只是没想到,当她爬上墙头时,正巧看到墙下的温言。

他亦如从前那样从容淡定,手里拿着一把折扇,一身青色锦衣,脸上挂着温暖的笑,让人不自觉想要靠近一些。

“七姑娘,你爬墙做什么?”

魏惜回过神来,方觉得自己糗大了,竟然被他抓到了,于是寻了个借口,指着旁边的枣树说:“我来摘枣儿的。”

她伸出手,试图去抓枣树的叶子,只差一点点的距离了,于是直接坐在墙上。

温言没有走,擡眼看着她。

枣儿还是没摘到,魏惜有些害怕,不敢再往前挪动了,她看了看温言,又看了看枣树,有些进退两难。

就在她决定从墙上下来时,另一边的芽儿问道:“姑娘,您有没有看到那位温先生?是不是像她们说的那样,长得玉树临风,气质绝尘。”

这下全完了,她有些无地自容,也不顾危险,伸出手直接抓几颗枣儿,朝着芽儿砸过去。

只是没料到,袖口上的流苏,会和枣树的树枝缠在还一起,挣脱时,身体也随之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