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根据此次礼部的统计数据,报名的举子一共有三千一百余人,上榜录取的有三百人整。
录取率为百分之十。
这录取率看似不低,但考虑到乡试的录取率,两轮筛选过后,所留下来的人万中无一。
“乡试两千人录取几十个,会试再从三千人里筛去大部分人,统共这么多学子,最后留下来的不过三百个人。”
这一回会试,齐景瑜没考上,心情低落了一会儿,再做做计算题,最终将自己劝好了。
反正这一回白鹿书院折戟了不少人,一共来了十几个人,但真正考上的不过三人。
这三人中,除了宁颂之外,剩下两个人都是上一次参加了会试没有考上的“老油条”。
有过一次会试经验,再加上年龄摆在这里,这一回终于考中了,也是应有之意。
“早就给你们说了,这一次会试就是让你们来试一试,能有机会已经很好了。”
考前和考后转换口风,已经是白鹿书院夫子们的传统艺能。
在会试之前鼓励学生们“一切皆有可能”,考试之后改口“原本就是来试一试”。
一时间,大家想要吐槽,都没有话好说。
“算啦,这一回恩科能考上举人就已经不错了。”
作为恩科的受惠者,他们原本也只是秀才,统共算起来才当了一年的秀才,就考中了举人。
如是再顺利考中进士,那一步,是不是就要他们封侯拜相了?
那也太吓人了。
在自我安慰时,白鹿书院的学子们下意识将宁颂刨除在外——
他们说得都是普通人的科考路线,那种不是普通人的人不被他们算在其中。
“其实我年龄挺大了。”听到同窗们这样说,宁颂忍不住说了一句。
在这个世界里,原主刚刚过十八岁的生日,可在以往的世界里,如果他没有出事,现在算上去也年纪不小了。
是一个如果顺利的话,可能在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的年纪。
归根到底,他之所以能够读书一帆风顺,是占了上辈子阅历上的便宜。
当然,也少不了上辈子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对于宁颂来说,他之所以能够会试入榜,是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缘故。但在旁人来看,十八岁的进士,无论排行如何,都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点儿年龄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宁颂的存在感甚至盖过了会试的第一名。
那是一位在乡试上蹉跎了多年,但却在会试上一举夺魁的中年书生。
主考官们喜欢他的稳重和端方,也喜欢他文章里的经世致用,因此才将他排在第一。
只不过这位端方的书生在放榜那日也没能稳重的起来,在得知自己是榜首时,一时激动晕了过去。
这激烈的反应也成为此次会试中一个值得说道的故事。
除去这位会元之外,纵观整个前十名,看上去都是与主考官们自己的风格相类似。
低调,稳重,踏实。
这一届选的进士,似乎主考官们的标准就是这些。
主考官未必希望他们能够走到封疆大吏、入阁拜相的程度,但绝对都想要这一批人成为官场上的中流砥柱。
一些人看懂了这背后的含义,叹息道:“皇上糊涂了半辈子,终于在这个时候清醒了。”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皇上弄出了这么一招,就是在为了自己的继承人留班底。
在这一届能够选出一批能用的人,在外锻炼三五年之后,到时候新帝也磨合好了,坐好了皇位,那时候若是新帝想做点儿什么,正好有凑手的人用。
要知道,边疆的敌人还未正式打退呢。
无论是时不时战乱的北边,还是情况复杂,民族问题持续不断,朝廷里时不时就要为此伤一次脑子。
除了继承权之争外,在这偌大的王朝里,每日都会有无数的问题在发生。
这一次单纯的会试,在无意间修复了之前摇摇欲坠的君臣之间的信任,朝廷里的风气一时间颇为积极。
对于朝臣来说,有一个理智清醒、肯为未来打算的皇帝当然是好事,哪怕会试与自己无关,只是传递出正面信号同样也值得庆幸。
相比之下,反倒是之前一直备受皇帝宠爱的端阳公主这些日子有些焦虑。
一直以来,她与成王相比,优势都是在于自己是皇上的亲生血脉。因此,一直以来虽然没有一个结果,但她对结果都较为自信。
可这一回,皇上没有让她插手。
那两位主考官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连她都不知道那是皇上的心腹。
会试比起朝政来说是小事,但无疑也传递着一些负面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若是平日里,她能够有事没事进一趟皇宫,与父皇撒撒娇,两人面对面交流,能够处理掉许多误会,可自从父皇生病以来,皇宫就不是那么好进了。
端阳公主直觉得有些不妙,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妙。
“……你去和成王下个帖子,和他私底下约个时间。”端阳公主想来想去,最终定下神来,吩咐道。
身边人吓了一跳。
自从皇上身体不好之后,两方之间都势同水火,轻易不会见面。
哪怕见面,都是互相冷嘲热讽。
“我怕被人摘了果子。”想起了一些往事,端阳公主咬咬牙说。
她没有忘记,自己的竞争者一直都不是只有成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