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9章(1 / 2)

第69章

月色昏黄,一灯如豆。

魏林弓着背,坐在桌子边上喝茶。

他打量着四周的陈设——红木茶几,几个凳子,看上去都是最常见的木料做的。

除此之外,墙上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没有落款,按照经验来看,应当是主人自己写的。

总之,这位曾经的少爷看上去经济状况都称不上好,很是符合对方穷秀才的身份。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书生们穷归穷,偶尔也会被他们这些人嘲笑,可归根到底,对方有的是社会地位。

就像他们这些依附于权贵过日子的人,纵然日子过得花团锦簇,在外人看来亦是不错。

可在这样的读书人面前,似乎总少了一点儿底气。

更何况,曾经这位被赶出家门的小小少年,如今已经是秀才了啊。

怀着极为复杂的心绪,魏林端着桌上的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他想起了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

那一日,林大人找上门,想要与宁家结一门亲事。

这本是极好的喜事,奈何对方想要结亲的对象出乎人的意料。

主母黄氏笑吟吟地答应了林大人的请求,借口自己到底是伯母,管不了宁颂的婚事,将事情拖了下来。

“世兄的盛情我当然不会拒绝,只是一则世怀不在家,我做不了主。再次嘛,也得去问问颂哥儿的想法。”

林家是来结亲的,不是来结仇的。

林大人听黄氏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想了想点了头,留下了信物暂时先回了临州府。

黄氏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叫来心腹。

“我想了,这事儿不能让老爷知道。”

在外人看来,小辈们的婚姻都是大事,黄氏无法自专,就应该快马加鞭去找丈夫拿主意。

可黄氏并不这样想。

“当时将颂哥儿赶出去,是我的意思。当初,我想的只是颂哥儿与我们家没有缘分,想着将他放出去会更好。”

“可颂哥儿显然是不这么想,在离开之后,从来未与我们联系过。”

黄氏的心腹一个是身边跟了她多年的老嬷嬷,专门负责内宅的事,另外一个,就是魏林了。

魏林低着头,脑海中随着黄氏的这句话,想到了当时宁颂被打了一顿板子,生着病被塞进了马车时的样子。

小小的一个孩子,当时他们都以为再见不到他了。

“我担心,颂哥儿若是对我们心怀怨恨的话,要得了这门亲事,会与我们翻旧账。”在自己的心腹面前,黄氏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这婚事不能成。”

婚事不能成——若是没有这婚事,宁颂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侄子,哪怕背着他们偷偷用功,考取了功名,仍然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一个没有助力,没有家族的普通秀才能翻出什么花儿来?

但若是和林家结亲就不一样了,有了林世兄这位妻族长辈作为后盾,宁颂之后的路就会顺得多。

若是丈夫知道了,怕也是会将注意力投入在这个侄子身上。

她的儿子还没成长起来呢。

所以,无论如何,这门亲事不能成。

“姑娘的意思是?”老嬷嬷拧着眉问,哪怕黄氏嫁入了宁家这么多年,老嬷嬷的称呼仍然没有改过。

“不告诉老爷,魏林去一趟。”黄氏拧眉道。

“最好让颂哥儿自己拒绝了这门亲事。”

若是宁颂不愿意,那么无论是林家还是丈夫这边,双方都好敷衍。

“……这,若是老爷知道了呢?”魏林听完了,忍不住问。

黄氏笑了笑:“他不会知道的。”

何况,知道又如何?

丈夫靠的是她和她家,而不是自己都还没有立住的侄子。

翌日,魏林带着黄氏写的亲笔信出发了,目的地是临州府的白鹿书院。

他不停歇地赶到时,宁颂恰好不在书院中。

那位自称是管家的、姓吴的人拒绝了他想见一见宁颂一双弟妹的要求,将他带到了这里。

眼前茶壶中的水已经换了两回。

就在魏林踌躇着是否该离开时,门外忽然有了响动,他站起身来试图走出门张望,还没有动身,就有一人携带着夜色的凉意进了门。

见到来人,魏林愣了一下。

眼前人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直缀,头上一根木簪子将头发束起,脚下踏着的鞋看上去也是最普通的款式。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装束,来人却穿出了一种写意潇洒来。

就好像是魏林还在黄家时,偶尔见到的世家公子。

这是宁颂?

这怎么可能是宁颂!

在他的记忆中,宁颂分明是那个羞怯的、胆小的、不敢言语的少年才是。

难道读书会有让人脱胎换骨的本事不成?

“你非要见我?是伯母的意思?”就在魏林还处于震惊、不敢相信的情绪中时,眼前人已经说话了。

语气中透露着几分陌生,可说出来的话却不是这样。

“是,是的。”对于这样陌生的宁颂,魏林在说话时,竟然打了个磕绊。

“哦,伯母有什么吩咐?”

能有什么吩咐?

魏林在对上宁颂似笑非笑,似乎看透一切的目光时,难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总不能说,其实主母的目的,是派他来想办法诱使对方拒绝婚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