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章(1 / 2)

第24章

宁颂办好了手续,从里正家里走出来。

他面上若无其事,心中却在反复琢磨着里正给出的信息。

宁家,到底是怎么想的。

或者说,他与宁家的关系到底要怎么定义。

原身被收为养子,而后又赶出家门,固然是因为养父母不喜,可到头来,原身并没有干出什么实质上的、忤逆的事情。

养父母对原身的讨厌,大多数是在于原身不成器,没能在科考上取得进步;或者是占据了养母亲子的位置这样理由。

可他不是离开了吗?

当他的身份从养子退回到亲戚的时候,昔日被排斥、被讨厌的原因就不再成立。

相反,作为亲戚,养父应当对他参加县试的事情感到欣慰才对。

再不济,也得是冷眼旁观。

对方当真会从中作梗,断了他考试的路吗?

夏日的风吹在脸上,仍然带着一份燥热。宁颂如今是村里的名人,没走几步,就有人与他打招呼。

“呦,书生仔。”

宁颂态度温和地与人打招呼。

他的表现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仍然热情有礼,完全看不出是要搬去邻村,谋求自己的前程。

见他这样,村里人反而不好打趣了。

“要多回来看看。”

将令人不悦的话咽下去,最终说出口的是这一句。

“当然,我的家在这里。”宁颂说道。

正是有了一路上同村人的打岔,回到家时,宁颂眉眼间的烦躁已经尽数消退。

没有了焦躁的情绪,他的理性彻底回笼。

管他呢。

他神色平静地想到——无论养父母怎样想,他这个书是非读不可。

况且,按照三代来论,原主的祖父、父亲都是再清白不过的民户,从明面上看,并没有符合规定的地方。

就算到时候有人从中作梗,他亦有办法,解决迎面而来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权益,他不会退缩。

更何况,退一万步想,说不定养父母并不打算搭理他呢?

里正所说的,不过是他自己的猜测——比起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付他这个无名小卒,对方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弟弟才对。

若换做他,他就不会浪费时间在一个毫无威胁的子侄身上。

如此开解自己一番,宁颂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

行李装好放在了牛车上,宁木与宁淼也坐好了。

“照看好自己,当心不要掉下去了。”

宁木年纪小,宁颂将他装在大竹筐里,安放在车上。宁淼看着弟弟,自己坐在车边沿上。

宁颂专门叮嘱宁淼。

“好,知道了。”不知不觉间,宁淼早没有了刚认识是叛逆少女的模样。

但她的触觉依然敏锐。

“是去里正家里受了委屈吗?”宁淼小心翼翼地看着宁颂。

“没有。”

宁颂用绳子固定好了家具,转过身来,伸出手让宁淼按着自己的胳膊爬上车。

“不是受了委屈,但有一点儿不开心。”

宁颂不愿意做什么都不说的家长,在他看来,既然宁淼有着天生的灵慧,就不应该只把她当小孩子。

果然,听宁颂愿意同她说话,而不是敷衍她之后,宁淼的眸光亮了亮。

“为什么不开心呢?”

宁颂说:“是因为觉得自己太弱小了。”

是的,弱小——这是宁颂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不过是里正的一个猜测,不过是养父母的态度,他就需要忧虑地思考一番。

生怕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让自己一番努力白费。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也什么倚靠都没有。

正像那湖中的浮萍,稍稍一阵风吹来,就不受控制地左摇右摆。

“可是哥哥还小。”宁淼如同一个小大人那样安慰道。

她虽然不懂官场上的事,但她懂生活中的道理。

“刚出生蚂蚁小小的,什么都搬不动;等它长大了,就能搬得动米粒了。哥哥也是一样的。”

何况,在她看来,宁颂现在就很厉害。

是啊,他才十五岁。

正如宁淼所说,他年纪还小,未来时间还长。

“你说得对。”宁颂眸子中浮现出了笑意,“我会向蚂蚁学习的。”

虽然“莫欺少年穷”在现代已经是一句类似于调侃的话语,可放在他身上,却成为了心情低落时安慰自己的话。

他还年轻,还有很多未来。

在宁淼与宁木童言稚语的开解下,宁颂到了西山村时,已经彻底将郁结的情绪扫了出去。

刘大郎驾着牛车,前一步到了,听到了动静,连忙前来开门。

“颂哥儿,你这院子真不错!”

西山村虽然热闹,但归根到底也是乡下,因此,对于租来的这座小院儿,刘大郎心中并没有什么期待。

可当他真的搬进来,才发现不俗之处。

小院本身结构很好,加上宁颂又费了不少心思来清扫和装修。

如今来看,一个小院儿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东厢房住的是刘家两人,西厢房离书房近,由宁家住着。

住宿区被分开,给了两户人家隐私。

至于其他区域,就属于双方共用。

水房、厨房,还有墙边上开辟的那一块地,都比刘大郎想象中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