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6章(1 / 2)

第116章

◎及笄之礼◎

寒来暑往,四季更叠,时光如白驹过隙。

一转眼,热闹如旧的上京城已经是枝繁叶茂,暑气蒸人的第二年盛夏了。

六月的夏阳似火球般炙烤着大地,侯府里的仆婢们已经换上轻薄的夏衫。

时值正午,梨花院墙角的芍药被晒得恹恹的垂着头。

小池塘里,冒尖的荷花随着微风摇曳,花色斑斓的锦鲤躲在荷叶底下欢快地嬉戏着,荡出阵阵波纹。

东屋的支摘窗下,阿蓁正撑着下巴坐在楠木嵌螺钿云腿桌案旁,一双含着秋波的水眸目光游离,听着院子里聒噪的蝉鸣声发呆。

这大半年来,小姑娘日日忧心太子的安危食不知味,整个人消瘦了不少,肉圆的小下巴有了棱角,软如春柳的纤细腰肢不盈一握。

又因忙着学掌中馈和宫规还有帮母亲打理生意,日日都在柳絮茹和教养嬷嬷跟前,耳濡目染了两人的做派。

昔日白胖乖软的娇俏小丫头稚气脱去,如今出落成了上京城里人人称赞的端方有礼,又容色倾城的大家闺秀。

小姑娘今日穿着一袭淡雅的雪青色绣银线芍药襦裙,红唇轻点,蹙着黛眉坐的窗下,简直宛若西子。

忽然,一阵清风袭来,摆在桌案上没用镇纸压住的一张宣纸被吹了起来,欲飘向窗外。

阿蓁吓得回神,立即伸手抓住,似失而复得般放在心口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那张宣纸上墨迹有些晕染,边角磨损严重,像是被人日日夜夜拿在手上翻阅过般。

这正是萧宴祈半年前刚到抚州时送回来的家书,上面只有‘祈已到抚州,吾妻蓁蓁勿念’寥寥几个字。

自此,萧宴祈再没传过一句半字回来,且不知为何,每月传回朝中的战报也模棱两可。

阿蓁知道太子不想让她知晓应是不想她担心,她也明白太子如此做自是有他的道理,怕太子在战场挂念,她也懂事地从没往抚州寄过信。

可是越不知道情况就越加担心,阿蓁只能日日看着太子这封只有寥寥几个字的家书以慰相思。

窗外绿树浓荫,已经是盛夏了,也不知太子能不能在今年回来。

阿蓁轻叹一声,将手中的信纸放入了一旁的锦盒里,专注心神,提起笔想继续查阅账目。

可低头一看,上面不知何时写了满满一行的太子的名字。

阿蓁又羞又暗恼自己,涨红了一张脸,合上账本正想唤秋兰去拿些纸贴过来粘住时,这时秋兰正好从隔扇门后面进来了。

小姑娘心里记挂着人,本就没有从前那般喜好吃食了,如今苦夏更是没什么胃口。

府里的厨房和东宫里的桂嬷嬷变着法给小姑娘做吃食,梨花院里每个时辰都有不重样的养生滋补的糕点饮子送来。

秋兰笑吟吟放下一碟东宫里刚新鲜出炉,快马送来侯府的玉露团藕粉桂花糖糕和一碗冰雪冷元子。

随后笑吟吟禀报道:“姑娘,少夫人来了,说是有东西要给您,正在小厅坐着呢。”

秋兰所说的少夫人便是顾月澜,年初开春时,叶长榆和顾月澜已经如期成了亲。

小两口念及定南侯还在沿海打仗,原本是想将婚事往后延一延的。

定南侯十分欣慰儿子和儿媳的孝心,但想到战场上刀剑无眼的,若是自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叶长榆便要守孝三年。

如此怕是会耽误了两人,是以双方的长辈都一致决定这婚事如期举办。

府里有了顾月澜这个嫂嫂,阿蓁多了个年龄相仿的知心姐姐在身边时时劝导着,这半年才没那么难熬。

这会儿听到嫂嫂来了,阿蓁喜出望外道:“外边这样热,快将嫂嫂请进来!”

说着索性放下笔起身,自己亲自出去小厅将顾月澜请了进来。

“嫂嫂真是赶巧,这是东宫刚送过来的玉露团藕粉桂花糖糕,还有冰雪冷元子。”

阿蓁将那碗冰雪冷元子往顾月澜那推了一推。

“这大晌午的,嫂嫂走来我这院里定是热坏了,就不给嫂嫂上热茶了,嫂嫂喝这碗冰雪冷元子吧,就着糖糕喝很是不错呢!

我小日子快来了,方才午膳后贪嘴喝了一大碗湃冰的酸梅汤,阿娘知道,今日都不准我再喝冰的了。”

顾月澜刚想推辞,听闻阿蓁如此说,便笑着接下了,“妹妹送我甜饮喝,我也有东西要送给妹妹呢。”

顾月澜拿过身后丫鬟手中的锦盒,打开后笑着介绍道:

“明日便是妹妹的及笄礼了,我这有对上好的血玉耳珰,甚是衬妹妹明日要穿的绯红色闪珠缎裙,特送来给妹妹。”

明日是六月初九,阿蓁的十五岁生辰。

定南侯虽还在外打仗,但这是阿蓁回家后第一次过生辰,又是及笄这样的重要日子,柳絮茹和顾月澜在两个月前就给小姑娘操持了,打算给小姑娘大办。

阿蓁眼睛一亮,拿起那嫣红如血,触感温润,脉络如画的耳珰放在手里,“哇,好漂亮,谢谢嫂嫂!现在嫂嫂可比阿兄疼我呢!”

顾月澜失笑道:“我和你阿兄明日也给你准备有别的生辰礼,这耳珰是我瞧着配你明日要穿的衣裙,所以特给你送过来的!”

“所以还是嫂嫂比较疼我!”阿蓁笑得俏皮,将那耳珰放回锦盒里叫秋兰去收好。

“这两日阿兄那里,有战事的消息吗?”看着秋兰出去后,阿蓁拉着顾月澜的袖子满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