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8章 送葬(2 / 2)

不日后,徐长御下葬,徐令光于墓所结庐,为姑守孝。

*

太师府。

听闻宋太师病倒,长期住在东州城河南尹官衙的宋瑾,也难得回了一趟家。

小烛明灭,夜色沉沉。

屋里光线很暗,床榻前,宋太师将宋瑾和宋瑜兄弟都喊了过来,吩咐着家业后事。

“胤儿年少,不堪大任,你们皆为庶出,资望不足,我死之后,归附朝廷,方为上策。”

宋瑜鼻子一酸,制止道:“父亲,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宋太师摇摇头,人都有生老病死,他不怕死,他怕的是家业后继无人,家族势败如山倒。

宋瑾问道:“父亲此番协助陛下逼薛太尉离京,便是在向天子投诚吗?”

“皇后存,宋氏存。”宋太师道:“兵权旁落后,皇后才是宋氏唯一的仰仗。”

宋瑾和宋瑜静静听着宋太师的嘱托。

“我早先已与陛下达成交易,逼薛太尉离京后,皇室会再扶持一位宋氏子弟入仕,为皇后依仗,为宋氏依仗。”

宋瑾蹙眉,“是谁?”宋氏最有声望,有战功的齐州世子还在孝期,宋氏此时应该是无人可用的。

宋太师避而不答,只跟二人分析着朝局道:“如今有穆之在庐江,掌庐江兵力为宋氏外援,二郎为河南尹,三郎居门下,宋氏可暂时无忧。”

“尚书台如今是李嗣源主事,他是个和事佬性子,我死之后,朝廷必是推他与齐王执政。”

“其子李允与皇后有幼时情谊,当初又是我推举他为秘书郎,李氏可以合作。”

“殷太常是皇室驸马,其孙殷恒是陛下心腹,可以结交,无需走的太近。”

“需知魏国仍是门阀政治,士族才是国之根基,天子与士族之间,必然是有一道隔阂,镇之以静,以安群情,才是宋氏的长远之道。”

宋瑾和宋瑜点头,记住了宋太师的吩咐——

镇之以静,以安群情。

夜色深后,兄弟二人准备退下,不打扰宋太师休息。

宋太师却又唤住了宋瑾,嘱咐道:“江波之事后,你姨娘便有些幽忧之疾,恐怕大限将至了,你既回家,就抽空去看看她。”

宋瑾神色一滞。

宋瑜看着宋瑾,江波之事后,江姨娘大受打击,心中愤懑,却又对宋氏无可奈何,心病难除,久而久之,便抑郁成疾,如今更是终日卧榻,不得起身了。

江波之事,宋瑾有责任,他就是因为无颜再见江姨娘,才长期居于官衙逃避。

听宋太师如此说,宋瑾心中一阵愧疚,默然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

薛太尉是在一个细雪初停的清晨离开建安的。

与过往万人拥捧的情形不同,这一次,他是低调离京,只有几个亲信相送罢了。

此番,薛太尉折了儿子,也没能如愿留在京城执政,威望大损,以免秦州人心生变,他必须尽快返回秦州,安稳秦州军心。

薛太尉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外甥长大了,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君主了。

既欣慰,又惶恐。

他们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此番,薛太尉自己没能留下,却将自己的心腹长史裴雍留在了建安,担任中书侍郎,以巩固关陇世家在内朝的势力。

明年开春,必须将胡法境安稳送上齐王妃之位。

裴雍点头应和着,将薛太尉送上离开建安的车马,目送车队远去后,才转身返回。

回去路上,裴雍一路思索着,薛太尉被迫离京,他也必须做些什么,来稳定裴氏在京城的势力了。

想到这里,裴雍调转马头,转身往温氏家去。

*

时至腊月,腊梅初绽。

这一日,华林园听雪阁,天子手植的梅花开了,萧昱便携了魏云卿一道来赏梅。

前几日才下了雪,如今雪未融尽,一片白雪红梅世世界,宛如琉璃仙境一般。

二人在梅花中闲走着,萧昱对她道:“显阳卫尉被撤职,如今显阳殿需要选一位新的卫尉,你心里可有合适人选?”

魏云卿摇摇头道:“我对朝臣又不熟悉,哪里选的出?陛下做主就好,反正你选谁我都放心。”

萧昱捡着她发髻上掉落的梅花,道:“我近来的确给你物色了一位新的显阳卫尉,只是这毕竟是你宫中的官署,还是要合你心意,你信得过才好,所以,我把他召进了宫里,让你自己看一看。”

魏云卿扬头,好奇,“是谁?”

萧昱神秘一笑,拉着魏云卿往前走着,往一个方向指了指。

魏云卿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梅花掩映中,一道清隽挺拔的身影映入眼中。

一如既往的沉默安静,端重沉稳,只是那一身干净平整的白布衣已然换下,换了一身绯红的官服。

青年孤身傲立梅树之间,从容俯身,深深作揖向帝后请安,梅花纷纷落在他的身上,随着直起的身子,又纷纷散落在地。

魏云卿愕然,看着那清风朗月般的青年,呆了片刻后,心中恍然,继而一笑,看向萧昱,安下了心——

“堂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