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风雨
华林园依山而建,整座景山都被划入了皇家私园,这两日又淅沥沥下了些小雨,远山氤氲着一层雾蒙蒙的水气,远远望去,山顶如在云间浮动。
正值春日,园中草木向荣,更有曲水花榭,亭台楼阁,林列其间,错落有致。
魏云卿松绾发髻,脚踩一双漆画木屐,身穿一条鹅黄色褶裙,月白色褶衣的袖口,松垮垮挽起半截,露出一截雪白的腕子。
髻上金步摇,臂上玉条脱,颈上软璎珞,腕上多宝镯,都是天子赏赐的稀世珍宝,随着女子的行动,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金玉声。
魏云卿挎着一个小竹篮,蹲在曲水岸边,捞着随波漂流的杏花瓣。
草地上浮着一层细密的雨水珠,濡湿了女子曳地的裙摆。
华林园的杏花开的正艳,一场春雨下来,竟打落了大半,魏云卿一时兴起,便带着宫人们来拾取花瓣,搜集起来酿杏花酒。
算算日子,现今酿起来,到三月中便可品尝了。
吴妙英和徐令光在树下捡着花瓣。
吴妙英本就是宫中女史,她幼年入宫,是受徐长御教养,此番再回宫中侍奉,便先去向病中的徐长御问了安。
徐长御见到她颇为欢喜,嘱咐她和徐令光要一起替她好好侍奉皇后。
吴妙英离宫去齐王府的时候,徐令光还只是个八九岁的小丫头,而今已经长的这般大了,吴妙英颇为感叹,二人再见,亦是欢喜亲切。
杏花树下,吴妙英边捡着花瓣边问徐令光道:“皇后今日该去式干殿用膳了吧?”
徐令光道:“先前陛下曾召皇后到飞仙阁,今日不知是何打算,晚些我到式干殿去问问。”
吴妙英看了看蹲在流水边捡花的小皇后,眼底含笑道:“那我去跟皇后殿下说一声,早些回宫沐浴更衣,晚上还要在陛下处留宿呢。”
“嘘。”徐令光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提醒道:“先前皇后依制到陛下处用膳后,陛下并未让皇后留宿。”
“啊?”吴妙英不解地微张着嘴,“为何?”
徐令光摇摇头,悄悄附耳跟她低语了几句,“大婚之夜,陛下便以三月庙见之礼不肯留宿,所以帝后至今不曾圆房,天威莫测,我们做奴婢的,最好是少说话。”
“什么?”吴妙英蹙眉。
原来皇后根本不知道用膳后该留宿帝宫?这不是她们这些女史的失职吗?若是陛下怪罪……
可也不对,陛下自己心里清楚皇后该留宿的,只要他挽留皇后,皇后也不会推脱,那陛下又何故拖延?
陛下与皇后的关系明明很是融洽,可怎会至今还未圆房?
她试探着问徐令光,“你的意思是,如果陛下不主动要皇后留宿,我们也不提醒皇后留宿吗?”
徐令光语重心长道:“姑姑派我来服侍皇后之前,已嘱咐过我,要多看、多听、少说话,一切以陛下之意为准。”
“原是如此。”吴妙英恍然大悟,“若是徐长御的吩咐,此中必有深意。”
她虽不懂,可她知道徐长御不会害天子。
“说多错多,不说虽有错,可至多是失职,无非被问责一番,可若是多嘴坏了陛下的事,就是小命不保了。”
吴妙英点点头,若是天子有心拖延圆房,此时告诉皇后该留宿,皇后见天子不留宿她,难免会对天子心存芥蒂。
倒不若暂时不说,等天子主动留宿皇后。
届时她们再自认个失职之罪,这事儿也就糊弄过去了,也不会影响帝后感情。
另一边,魏云卿已经捞了一小竹篮的花瓣,雪葱般的手指,被冰凉的流水冲的发红。
她起身,把竹篮递给一旁的宫女,仰头看了看远处的山景。
雨雾升腾,山色空蒙。
她转身,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拢了拢头发,对远处的吴、徐二人道:“我要去爬山了。”
吴妙英和徐令光立刻结束了悄悄话,快步赶至皇后面前。
吴妙英担忧道:“天色阴晴不定,恐再有降雨,山路湿滑,实不宜行。”
徐令光附和道:“且今日殿下该依制前往陛下处用膳,宜早早回宫准备。”
魏云卿不以为意地一笑,“没关系,时间还早,陛下现在应该也在忙于政务,我下山回来后再去也不迟。”
吴妙英抿唇不言,若是皇后留宿帝宫,是要从现在就开始沐浴梳妆更衣的,皇后如今这散漫闲淡的装束,如何能见天子?
“走吧。”
魏云卿接过宫人递来的竹杖,从容往山路而去。
*
东斋。
朝臣五日一休沐,宋太师会依制在休沐前一日至东斋为天子讲政。
这一日,宋太师会将朝廷近期重大政务为天子禀报、讲解。
若无大事,则以师傅之尊与帝清谈,谈议古今得失,帝王之道。
近来朝廷最大的事情便是霍肃改任齐州牧了,萧昱与宋太师心里都心照不宣,故也未做多言。
之后,宋太师又禀报了一些因霍肃改任齐州牧,致使并州牧之位空缺,而造成的朝廷其他人事变动。
“出河南尹温简为并州牧,迁廷尉刘讷为河南尹,迁侍中赵平为廷尉。”
话未说完,萧昱便打断道:“赵侍中清正端严,宜在朕侧,何故要出其为廷尉?”
虽是平级调动,可侍中是天子近臣,廷尉则是外臣,不在天子左右。
赵平是天子亲政的拥趸者,先前才刚因密谏天子,不宜对宋氏降礼,推迟帝后大婚之事得罪了宋太师,而今便被排挤,调离天子身边。
萧昱微微不满。
宋太师道:“是因为将要征召庐江内史高承入朝为侍中,所以有此变动。”
萧昱眼神一动,高承原是薛太尉的司马,后离开太尉府担任庐江内史,在庐江做了六七年,一直不曾变动,他都快忘了这个人了。
此刻,萧昱才明白过来,原来薛太尉要安排到内朝的亲信,竟是渤海高承。
薛太尉的人要入内朝,赵平也不得不让位了。
萧昱也不得不服宋太师的手段,姜还是老的辣,排挤走一个忠正直臣,安排来一个薛太尉亲信,还安排的让各方都心服口服,确实高明。
萧昱吃个闷亏,无话可说。
“那庐江内史由何人补任?”萧昱问,庐江离京城太近,当年的庐江之乱差一点就攻陷台城,其官员任命不可不谨慎。
“由太尉参军宋穆之领庐江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