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都看好戏,刘玉娘也不在意。
今日方静云也在位,方静云抱着儿子,坐在一边乖乖的,听着朱氏摆规矩,看着刘玉娘对朱氏也不太上心,她心里五味杂陈。
谁能想到,她当初迷恋的忠义候,迷恋的男人,甜言蜜语背后,是这样的陷阱。
和文敬太子有姻亲的勋贵们都普天同庆,仿佛又见到了文敬太子当年,勋贵们的荣耀再现的当年。
马廷庸已经告老,听到这个消息,好半晌才回过神,摇摇头笑起来。
江南派控制着江南的杂税的摊派,陛下一心想整顿江南,可漕粮到了庆王手中,也未必能顺利吐出来,没了他马廷庸,陛下未必就能整顿好江南。
陛下终究年轻。
周宪实这一日告假不曾上值,忠勇侯府闭门谢客。
但来这里探听消息的人很多,大家都以为陛下选赵诚,周宪实出了力气。
可周宪实自己知道,他属意的是庆王的儿子。
赵诚对宫中的冷淡,他是知道的。
所以一听到赵诚当选太子,他就知道,自己输了。
陛下不会再用他了,赵诚也不会用他了。
柳氏见他一整日都在书房里,担忧问:“出什么事了?”
周宪实摇头:“没事。”
柳氏一脸喜色说:“听说太平王殿下今日加封太子。终于结束了,这半年来,太后娘娘一直悬着心,勋贵们也都小心翼翼。庆王妃倒是四处活动,听说庆王在江南也四处活动。前段时间都说陛下定了庆王世子,我还为此心焦。”
周宪实没办法和夫人解释,赵诚对勋贵毫无感情,或者是赵诚对太后毫无感情,对周家更是厌恶。
柳氏只管说着大年初一进宫祝贺的事情,周宪实一言不发。
柳氏以为他会安排的郑重一些,结果不见他说话,才问:“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周宪实和老妻说:“去准备吧。”
他甚至想马廷庸肯定是知道了,所以才告老,保了晚节。
这样想了后,就有些咬牙切齿,康亲王这等老狐貍,肯定是从开始就定了赵诚,偏偏这时候出京巡查。
廉亲王这只老狐貍。
赵善易一听到消息,就知道事情定下了。
他终于长舒了口气,只要太子定下,就能对北方用兵,整顿朝政了,这一年来,朝中乱象丛生,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赵善易见不得那些整日嘴上仁义道德的文官们。
昨日加封太子,京中彻底乱了节奏,之前去庆王府烧香的那么多人,今日都没了方向。
他特意去永嘉寺看裴岘,裴岘还在永嘉寺和武师练拳,见他来才停手问:“你今日不当值吗?”
赵善易是真的佩服他的冷静。
“西苑今日先生们见太子,过几日等册封典礼后,就过年了。”
裴岘看他一眼,赵善易就问:”当真不想起复?”
裴岘摇头:“京卫营在张克坚手里很安全,他做总兵领兵是问题。”
赵善易问:“那你呢?”
裴岘没说话。
赵善易问:“婉淳不在吗?”
“在。”
赵善易点点头:“这下,她可是名副其实的长公主了。”
赵善易觉得赵幼澄实在太适合做长公主了,宗亲中这么多公主,唯有她年纪轻轻让他佩服。虽然他经常说她心眼多,但何尝不是欣赏,她小小年纪,每一步都走的稳稳的,分毫不差。
内阁中吕大人对陛下选赵诚虽然不理解,但尊重。
毕竟赵诚占着大义。
三日后册封大典,赵诚加冠,在辅仁殿加封太子。
江南的庆王一瞬间销声匿迹,江南官场中的人都噤声了。何静生的折子还是源源不断的进京。
腊月二十七周聿昭进京。
他没想到陛下这么着急定下赵诚了。
庆王这人性情不够坚韧,经不住风浪,被陛下这一枪晃的失了魂。
陛下到最后都这样晃了众人一枪。腊月二十七,西苑的左书房中出了封王旨意。
庆王加封顺亲王,庆王世子赵旭加封庆王。
庆王府的人特意进西苑谢恩。
终于在年底,趁着年底的热闹声中,将国本定下。
延嘉殿中,周太后看着殿外的艳阳,前几日的雪才化,她心里的喜悦却没有想象中的浓。
大约是赵诚始终陪在陛下身边,甚至都没有进宫看她。又或者陛下命赵旭进宫陪太后过年。
她的儿孙都离她而去,没人愿意亲近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