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早慧的太平王
◎护短的长公主◎
赵幼澄知道弟弟聪明,有些话他是知道的。至于为什么吵架,又或者她大逆不道说了什么大不敬的话,倒也不必一一赘述给弟弟。
她只要记住,这辈子阿弟一定会一辈子长寿平安顺遂就可以了。
就算逆天改命,遭天谴她也愿意。
赵诚性格很好,丝毫没有这个年纪孩子的鲁莽和恼羞。
只要赵幼澄不愿意说的,他就不会强求追问,等回了永嘉寺他才屏退其他人。
他身边伺候的内官叫吴顺,吴顺的干爹是辅仁殿的大总管叫王弼,王弼才学出众,学问丝毫不比文臣差,为人也很低调,先帝朝就在辅仁殿侍奉笔墨。
吴顺师从王弼,才学很好,虽然只有十四岁,但经学典籍信手拈来。
赵诚问吴顺:“上元节那日你当真看到冬凌了?”
吴顺是干爹王弼安排跟着太平王出宫的,为他求了一个安稳的未来。宫中残酷一辈子蹉跎,王弼不想吴顺死在宫中的斗争中。
吴顺性格也偏文雅,性情宽和,规规矩矩说:“不敢确定,当时看的不真切,但应该是冬凌总管。”
他这个人谨慎,赵诚知道他说的应该,就是确定。
尤其吴顺说看到冬凌领着人好像在寻人。
赵诚听赵善易的儿子赵旭说过,忠义候别院里搜出人来……
很多事他其实都知道,但姐姐不想他知道,他就装作不知道。
那夜冬凌在城中行走搜寻刘小娘子和忠义候的行踪,他乔装后别人注意不到,但熟悉的人还是能认出来,比如吴顺有双利眼。
赵诚既不喜欢周家,也不喜欢宗亲。
他早慧,又性格很谨慎,连太子这个玩伴他都少有玩闹。太子在东宫中,围绕他的人太多了,太子伴读就有七个人,东宫属官那么多,他都极少打招呼。整日呆在学政殿从不出门。
赵诚想了想还是嘱咐:“此事就当不知道,过去的事也不必再提起了。”
“奴记下了。”
赵诚:“不过是一句嘱咐,你不必这样。我的经义远不及你,你干爹在学问也在国子监的老师之上。改日还要向他求教。”
吴顺吓了一跳:“不敢当殿下如此赞。”
赵诚认真看着他:“我知道你干爹安排你出宫,就是不想你宫中蹉跎半生。在我身边我给不了你权力和尊荣,只能安稳太平。你若是后悔,我可以送你回宫中去,辅仁殿的执笔内官,你是可以做的。”
吴顺跪下:“奴不愿意回宫。”
赵诚点头:“那好,从今往后,你就住在永嘉寺,这书阁里的藏书随你看,若是想借书只管去阿姐那里去借,她书房里的书比我的多。”
吴顺不解看他,他笑笑仿佛像个孩子:“阿姐最喜欢漂亮的字,你的一笔字写得漂亮,肯定能入她的眼。”
说起赵幼澄,他总能变得像个孩子。
吴顺记在心里了,虽然心知那位公主不喜内官服侍。
三月初三,正式开考。
静义公主因为操持太后的寿辰事宜,抽不出身照料儿子。开考前几日就打发傅嘉宜出宫看哥哥。
傅嘉宜病了几日,本来也不是大病只是心情不好。出宫回了傅家在京中的别院。一个三进的宅子,布局并不大,比起宫中难免显得狭小。
傅嘉宜领着身边的人,排场还不小,见宅院不大,心中难免不痛快。
家中老仆等候多时了,她一一询问后,见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甚至连高中后用的爆竹、喜钱都安排好了。
她伤心归伤心,还是关心哥哥的。
好奇问:“这是谁准备的?”
家中的老仆答:“太微宫长公主殿下一并送来的,连同五郎考试用的东西,全套都准备妥当了。”
老仆听着很高兴,毕竟高中用的喜钱准备好,就是有个好彩头。
傅嘉宜一听愣了半晌,她以为赵幼澄心慕哥哥,心中不免冷笑,她倒是惯会做好人。
赵幼澄对这些并不知道,她还要操心两位师兄。
师伯已经入京,裴岘也领着师兄们见了裴荀,总之她也不能强求裴岘,毕竟他确实身份敏感,不适合和应考的学子和那些主考官们走得太近。
她特意让冬葵去送东西,回来后冬葵说:“两位都准备好了,宋师兄本家有长辈在京中,刘师兄有裴府的人照看。就住在宋家隔壁。”
赵幼澄这才放心了。
等开考的那几日,京中戒严,上京城的大小事都围绕着科考,
而赵幼澄却出城了。
她安排好之后,就带着冬葵冬凌出城了,连彭懿都没带。
这次跟着的人很多,章嬷嬷的丈夫刘据也跟着。
冯唐领着冯直已经回京了,冯唐觉得愧对她,这次特意领着冯直来和她请罪。
赵幼澄住在城外的别院里。这里还不是前世的公主府别院,只是一个寻常农庄,甚至有几分简陋。
冯直确实有几分江湖气,但做事分明,这么久没有回京,也是因为等着将江南的生意料理清楚了,并且将江南的几个粮商都安顿好,这才动身。
高崎当初求到他那里,他拿不出那么多粮米,就为高崎奔走,私自调了一批粮食,又用自己的人情从中说和几位粮商一同给高崎筹集赈灾粮。
这次江都下狱他硬是一人扛着,一个字都没有露出来,更没有让另外几人沾上这次的祸事。
赵幼澄没说惩罚,也没说不惩罚,只是领着人出城去看粮仓了。
旧粮出库,新粮入库。价格来来回回总有总有波动。
她问了冯直:“今年天道如何?”
冯直直言不讳:“若不出意外,就是丰年,但谁也不敢说的准。”
赵幼澄想了想:“丰年粮价肯定低,江南大族可不会让粮价压下去。那咱们就把粮价压下去。你的任务就是替我买粮,具体买多少我会告诉你,你就住在冯唐那里,记住,把粮价打听清楚,清楚到每一日。”
冯唐惊讶看着她,以为她没听明白他刚才说的。
她也不在意他们怎么看她。
她要做一个局,做一个大局。
但眼下时机不成熟,还不成型,也不好解释,她需要有人挡在自己前面。
只是这个人不好找。
两处粮仓她巡查后,在附近的田庄上看了眼,等回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
入城时城门外人声翻涌,她挑帘看了眼问:“这是怎么了?”
冬凌:“这几日学子们到处设宴聚会,城内容纳不下的,就去城外。”
在等出榜后,他们的前程才能安定,眼下虽然焦急,但也是放纵狂欢的时候。
赵幼澄只说:“避开些,直接回府。”
章嬷嬷见她终于回来了。
“可终于回来了,我这几日整夜都睡不着。”
赵幼澄听得笑起来。
章嬷嬷:“叶嬷嬷两个侄子来看她,正好说是有事见殿下。”
赵幼澄好奇:“找我什么事?”
叶雄是为周聿昭的事,这几日周聿昭莫名其妙通过步军营中的勋贵子弟约他,因为那日在茶楼见过,他也不在意。毕竟他和殿下有亲。
但这些日子因为大考他实在没时间,就推了,可昨日考完他又来约他。
叶雄见她不在城中就给她留了信,赵幼澄看了信,冷笑着,周聿昭你非要找死,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冬凌,你盯着安阳侯的外室,有机会就帮她进门吧,要不然私生女不好进门。”
冬凌明白她的意思。
至于她为什么会知道京中这些阴司事,冬凌从来不好奇。
叶雄还在等她的意思,以为她有什么吩咐,结果两处都静悄悄了。
不过两日后,赵善易让他去出差办事了。他这才放下心了。
当然上京城的人对这些毫无所知,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安阳侯夫人大病,听说安阳侯的外室带着一儿一女进了安阳侯府。
京中谁家有什么消息眨眼间都传遍了。
连赵善易都听说了,他忙里偷闲和裴岘调侃:“没想到那老小子还挺有本事。”
安阳侯夫人是京中有名的悍妇。
裴岘在整理兵部的折子,他和安阳侯同在兵部任职,一样领京畿兵马,但平日里交集不多。
见他幸灾乐祸,随口说:“儿女大了,总要安排亲事。”
赵善易一想也是,听说那女儿都十七了,可是能说门好亲。
“也是,那老小子最会钻营。”
可见赵幼澄做了什么,根本不重要。
只有周聿昭听到这个消息很错愕,他刚回府,听到方静云报给他的消息,他好半晌都没回过神。
刘氏当真是赵幼澄说到的那样,不论谁说什么都当没听见。朱氏再教训她,她也可以低眉顺眼,也不觉得羞愧,更不会觉得丢脸。更何况府中还有几个庶子媳妇,朱氏为了脸面也不能在人前教训她。
周聿昭倒是对她没那么大恶意,他知道她只是怕死,一口咬定他。这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