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章 三合一(1 / 2)

第25章三合一

◎中秋宴筵无好筵◎

中秋节这一日,天刚刚亮宫门外就已经有禁军在守着了,早朝会的大人们,和进出的各府的马车都已经陆续到达这里。

赵幼澄想,今日她会遇见很多很多人,和她有仇的,或者是有恩的……

中秋节时令还早,但是一早一晚已经不热了,章嬷嬷替她笼住披风,有些担忧道:“怎么脸色差成这样?都养了两个月了,还是这样。”

赵幼澄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因为她半夜没睡,熬夜熬的。

中秋宴大家若是看到她面色红润,一副长寿之相,往后她还怎么好避居养病。

“没事,今晚回去我多休息几日就好了。”

章嬷嬷也不再多说,小殿下如今加封,中秋之后,宫中肯定会派人来的。到时候事情还多着呢。

等她下了马车,章嬷嬷生怕她着凉,替她挽好披风,其实想提醒她,长公主仪仗不用走路的,可赵幼澄偏偏喜欢慢慢走,尤其在宫中漫游。

这可是让别人为难了,两仪殿的宫人们已经出来接赵幼澄了,宫人们将她拥在中间,一行人浩浩荡荡,雀仙桥上的人群实在瞩目,让宫门中进来的命妇们都好奇张望。

很多都是重臣家眷了,引她们入宫的是延嘉殿的小内官,其中礼部老尚书施有纶的夫人是醇亲王妃的胞妹,也是太后的亲表妹,在京中也是有头有脸的夫人,她远远望着小小年纪就张扬的赵幼澄,问内官:“不知这位是宫中哪位殿下?”

小内官最是不敢得罪这些和宗室有亲的贵人,笑眯眯道:“这是婉淳长公主。”

新加封的殿下,不熟悉的女眷还是不知道这位是谁,但是施夫人却是知道了。

笑着接了句:“殿下回来了?算来也有十五了吧?”

后面一位夫人笑着接话:“十五了,去姑苏也八年了吧。”

施夫人久久望着远处的赵幼澄一行人,再没说话。

赵幼澄对宫门前的人群不感兴趣,连眼神都欠奉。

等进了两仪殿,苏皇后今日十分忙碌,筹备中秋宴是她和皇帝的孝心,中秋宴就特意放在延嘉殿旁边的花园里,这宫中的宴会向来是声势浩大。

赵幼澄见皇后规规矩矩的行礼,皇后见她一脸和煦,又见她面色不好,温和问:“太医署的药停了吗?看着还是单薄。”

“没有,可能是入秋变天了。”

皇后还是担忧,她要是奉命照料好赵幼澄,谁也不敢怠慢了这位长公主,宗室的老王爷们看着呢,当年先帝托孤可是将这对姐弟给好几位老王爷托孤了。

正说着,殿外传来叽叽喳喳的说笑声。

苏皇后笑着说:安成过来了,正好你们姐妹几个作伴。”

赵幼澄知道她要去准备延嘉殿的宴会了。

苏皇后生了两子一女,幼子早夭,赵幼宁是苏皇后的长女,小她一岁,陛下登基那年就得封安成公主,和其他嫔妃生的几位公主比起来,赵幼宁在宫中的宠爱是独一份,性情难免有几分跋扈,跟着的汝宁公主、安宁公主都是后宫嫔妃所出。

安成公主喜欢艳红,像一团火一般热烈,见了她有些好奇,但也规规矩矩:“见过皇姐。”

赵幼澄笑笑:“自家姐妹,不必行礼。叫我阿姐就可。”

安成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安成,姐妹两没有任何过节,只是因为彼此性情不相投。安成对她不挑衅是因为没把她看进眼里。

但后面的几位公主心思很活络。

齐齐给她行礼:“见过姐姐。”

她随口问:“怀宁呢?”

赵幼宁诧异看她,她本以为她是江南长大骨子里矫作软弱,没想到她说话这么直接,就说:“她喜欢读书,大约是在看书吧。”

皇后见她们姐妹几个说话能说到一块去,便说:“安成照顾好你姐姐。”

赵幼澄也听话跟着她们出了两仪殿,出来后她就哄她们:“我身体不好,不好拖累你们,你们只管去玩,不用等我。”

她跟着一群小公主们在宫中漫步,宴会的前奏已经准备好了。

夫人们已经领着家里的小女孩们在宫中的贵人们的各处见礼了。

赵幼宁这才领着几个妹妹们姗姗来迟,殿中的夫人们都注目这这几位公主。

周太后一眼看到跟在后面的赵幼澄,眼神有些亲切。

待小公主们行了礼,周太后笑呵呵道:“快起来,都是好孩子。安成今日可不能顽皮了,今日你父皇母后都忙,等过了今日你要的那匹马,给你准备好。你们几个皮猴子也都有,但是一定要听师傅们的话,不可蛮力骑马知道了吗?”

安成想要一匹蒙古马很久了,一听太后送她,脸上的喜色遮也遮不住,周太后虽然和陛下不是亲母子,也有些嫌隙,但做事向来十分大气,最爱恩威并施,名声一直都很好,哄小孩子根本不用心思。

陛下和皇后也乐见安成和太后祖孙和乐。

周太后哄了赵幼宁,掉头就说:“阿鲤,可好些了?来,到祖母跟前来。”

赵幼澄立刻笑起来说:“祖母,我已经大好了。”

这话说的很违心,满座的人都看得出来她身体赢弱,并不康健。

周太后握着她的手,上下看了番,最后叹气:“不可沉迷佛经,正是好年纪,你身体不好,不能送你蒙古马,你有什么想要的没有?”

赵幼澄不好意思笑说:“黄太医不准我出门,我也没什么想要的,只是我闲着无聊只能看书画解闷。”

周太后并不问她的病情和吃药的状况,可见她的脉案太后是清楚的。

皇祖母的爱护之心,她不会拒绝。

傅嘉宜坐在下首就不一样了,看着赵幼澄面无异色,拾阶而上然后坦然坐在周太后身边,十分平静看着下首的一众人,心中十分震惊,短短几日不见她已经加封婉淳长公主,比安成公主更尊贵,对这些官眷们毫无怯色,仿佛生来就是天家贵女。

殿中的小娘子们又是一番行礼,赵幼宁耐不住这帮人的啰嗦,央着周太后说:“皇祖母,我先去求父皇了,若不然他不准我学骑马,就辜负了您的蒙古马,这是要不得的。”

周太后笑着凶她:“就你最调皮,不可叨扰你父皇,知道吗?”

赵幼宁像阵风似的,领着几个公主走了。

施夫人看着赵幼澄笑着说:“上次见殿下还是孩童,如今都这么大了。”

赵幼澄故作好奇看她一眼,没说话。

“不知这位是?”

周太后笑说:“这是施夫人,算起来还是你的表姨奶奶。”

这不伦不类的称呼,难不成和周家有亲,就成了她长辈?

赵幼澄还没说话,这位施夫人做事情有些可恨,周聿昭当年有一妾就是她送的。

另一位夫人笑说:“殿下在江南长大,果真是江南的山水养人。”

安阳侯的夫人笑着说:“老娘娘这些年时时惦记着殿下,劳心伤神,殿下如今归来,也当是做晚辈的孝心。”

施夫人便说:“这是自然,小殿下年纪小,自由散漫惯了,有老娘娘教导,往后定然能觅得良缘。”

章嬷嬷听得气愤,这话很是难听。

赵幼澄只当没听到,任由她们随便说。

她陪坐在皇祖母身边十分安静,看得出来她身体不好,也不爱说话,更不会和这些人搭话。

周太后的一腔热忱,因为她的木讷和屡屡不接话,也变得意兴阑珊。

殿内气氛也有几分古怪,因为赵幼澄的不肯接话,甚至是漠视让几位多嘴夫人有些下不来台。

周太后笑着说:“她身体不好,哪里舍得让她操心,只盼着她往后能一直自由自在。”

赵幼澄听得感慨万千,原来皇祖母对她也曾有过这样的期盼。

她实在不耐烦听酸话了,便起身和她说:“祖母且和夫人们热闹,我先去吃药了。”

周太后微微皱眉,看她一眼,然后才和文襄嘱咐说:“带阿鲤回去休息,别让她见风,去找那件金镶宝石的披风给她披上。”

她并不问赵幼澄吃什么药,只管吩咐文襄照顾好她。

赵幼澄起身和一众夫人们道:“我先失陪了。”

说完带着人就出了大殿,从头到尾都是客客气气,没有接谁的话,也没有对谁好奇。

可就是这样才让在座的各位夫人更加惦念她。

周太后见傅嘉宜魂不守舍,笑着说:“嘉宜过来陪我坐坐。”

傅嘉宜到底没见过这种大场合,有些不好意思,提着裙摆上了台阶坐在周太后身边,周太后握着她的手赞道:“嘉宜性格柔顺,才是大家闺秀的样子,那几个皮猴子实在是顽皮。”

傅嘉宜被夸的面色微红,一帮夫人们也都和静义公主夸赞起傅嘉宜。

赵幼澄即便不在殿中,也对殿内的人也一清二楚,她从前都打过交道的,施夫人为人喜欢拿腔拿调,年纪大了,成了施家的老封君,凭借着和太后的表亲关系,在上京城里十分有体面,儿孙们定的亲事,也都是一等一的显赫人家。围在她身边的夫人们非常多。

……

赵幼澄跟着文襄进了延嘉殿后面的延禧殿中,章嬷嬷已经让冬青将提着的匣子递给文襄,章嬷嬷十分客气道:“殿下的药已经熬好了,劳烦文总管给热一热。”

文襄已经认得她了,当年的太子妃的保母嬷嬷。

“殿下这是折煞老奴了。”

赵幼澄入京那夜,他因为避讳怕有传染病,没能将人接进宫里。如今这位小殿下已经加封长公主,得陛下和皇后娘娘时刻惦记,已经是他高攀不上的人物了。

赵幼澄并不理会文襄的殷勤,和一个奴才计较没意思。

而且文襄惯来如此,毕竟年纪大了,资历也够了,宫中新进来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文襄见赵幼澄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说什么,对延嘉殿的宫人们还是一样的和颜悦色,心中没有放心,反而更忌惮了。

她是太后唯一的亲孙女,但是祖孙两如今客客气气的,没有大家想的那样祖孙涕泪,满是孺慕之情,这位小殿下的心思让人猜不透。

赵幼澄喝了药就在偏殿中睡了一觉,她前一案寅时睡卯时起,真真熬不住了。

等一觉醒来,已经是亥时了。

章嬷嬷和冬青守在榻边一动不动,她迷迷糊糊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几时了?”

冬青见她醒来十分欣喜,道:“殿下终于醒了?娘娘那边催了几次了。”

章嬷嬷却老神在在道:“不着急,殿下身体不好,若是没有睡够身体出了什么事,谁也担不起责任。”

看得出来她谁都不怕。

赵幼澄起来还有些迷蒙,坐着由着冬青给她梳洗,章嬷嬷细细嘱咐她:“宴会设在西游园里,女眷们在兰园,外朝的臣子们在对面的竹园,两面都能看到对方,但又看不清楚,取一个中秋团圆之意。陛下身边的杨总领来问过一次了。”

赵幼澄问:“那就过去吧,去的太晚了也不好。”

等她领着章嬷嬷道西游园,园里已经掌灯,宫人们在其中穿梭有序。守园子的内官不认识她,听了名字便去通报,不多会儿杨寿山居然出来接她。

他面带喜色道:“老奴见过长公主殿下。”

赵幼澄:“今日大宴同庆,不讲这些虚礼。杨总领辛苦为我跑一趟。”

杨寿山立刻接话:“陛下今日也是这话,殿下随我来,陛下一直担心着你呢。听说你休息了,一直不准人去催。”

赵幼澄笑眯眯听着,跟着他进了竹园,竹园里君臣已经入席,赵幼澄披着披风踏着暮色而来,赵晖远远看见,便问:“阿鲤来了?”

赵幼澄规规矩矩行礼:“儿臣见过陛下。”

然后又同在座的宗室中的老王爷们一一行了礼。

宗室中辈分最高的康亲王和醇亲王已经不在了,由他们的长子继承了爵位,只有廉亲王健在,但如今人不在京中,宗室中都是些叔伯一辈的人。

皇后领着嫔妃们在对面的兰园里陪太后,站在这里还能看到对面兰园里的献艺的乐工们。

赵晖嘱咐了几句,让杨寿山去送她:“去吧,和安成她们去玩吧。”

赵幼澄这才退出来。

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老王爷们见见她。当年先帝托孤给在座的宗室,不过是怕他薄待了两个孩子。他就要给宗室们看着,这两个孩子他不会交给太后娘娘,也不会交给别人,他亲自看护着。

让他欣慰的是赵幼澄的态度,对他也多是孺慕之情,让他这个叔父也觉得欣慰。

杨寿山陪着赵幼澄进了兰园,赐的宴已经上了,周太后见她进来,笑说:“可是睡醒了?”

赵幼澄有些不好意思,见了礼乖巧坐在她身边,并不说话。

杨寿山便告辞:“老娘娘体恤,老奴将殿下送到,这便回去复命。”

周太后笑说:“快回去吧,照看着些陛下。”

杨寿山不敢反驳,退步出了兰园。

偶尔殿内有官眷家的小娘子们献艺,赵幼澄看的津津有味,因为知道今日太后不会和她提起亲事。

在座的几位宗室中的王妃们都有相看小娘子们的意思,傅嘉宜今晚被人夸了又夸,比几位公主的荣宠更甚,整个人和在姑苏城的时候完全不同。

赵幼宁被拘在皇后身侧,对这种场合不感什么兴趣,只有官眷家的小娘子们才会比个高低,天家公主连嫉妒是什么都没有体会过,向来是要风得风,要雨的雨。更不能理解小娘子们的攀比心。

赵幼宁心里只惦记着她的蒙古马,什么时候学骑射,什么时候能去打猎。

大梁开国太宗是北方人,祖上曾在丰州为奴为蒙古人养马,后草原上大乱,赵家先祖擅驭马,骑射功夫了得,在军中崭露头角,最后杀出一条血路平了北方草原,南下结束了乱世建立大梁。

只是传到如今,赵家子孙擅骑射的没有几人了。

赵幼澄还是优点佩服赵幼宁,她一直都活得随心所欲。

中秋拜月祭祀结束后,太后招待了一整日,也乏了。

中秋宴会到现在就结束了,说来也有些乏味。

施夫人一整日都没能和赵幼澄搭上话,有些气恼,见赵幼澄和太后告辞,周太后留她:“何必急着这一时,今晚就留在宫中歇息。”

赵幼澄温柔地笑说:“明日正逢空悟大师讲经,我已经抄了很多了,明天要献给父王母妃……”

周太后听得突然多了几分哀伤,看着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今晚说这些其实不合适,但她年纪小,今晚又是中秋团圆的日子,她孤苦一人,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皇祖母的哀伤赵幼澄只当没看见,自顾自说:“我给阿弟告了假。改日再进宫来看皇祖母,入秋了皇祖母要保重身体。”

皇祖母曾对她的疼爱是真的,利用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