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那匹棕红色的马已经奔到了驿站门口。驿卒小郑翻身下马时,腿一软,差点摔倒,幸好秦斩伸手扶了他一把。小郑的额头上满是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把灰布服的领口都浸湿了,他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牛皮袋,递给秦斩:“将、将军,庐江郡丞让我送的急件,是、是关于粮食的!”
秦斩接过牛皮袋,拆开一看,里面的文书上满是喜悦的字迹:“庐江郡今夏稻谷丰收,共收新粮四十五万石,除留足本郡百姓口粮与种子外,可余二十万石,可随时调往寿春,支援咸阳。另,新稻种长势良好,可挑选优质种子五千石,随粮车送往关中,供明年推广。”
二十万石!秦斩看着这数字,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原本还担心凑不齐十万石,没想到庐江一郡就能拿出二十万石,不仅能满足咸阳的需求,还能多留些储备,以防冬天出现意外。而且新稻种能推广到关中,这意味着明年楚地的粮种技术能帮到更多地方——这可比单纯调粮更让他高兴。
“好,好!”秦斩把文书递给老周,“你立刻让人把这消息抄录三份,一份送寿春郡府,让他们开始筹备粮车;一份送长沙郡府,让他们不必再凑粮,专心把粮仓加固好;还有一份,留着,等小林回来,让他再送回咸阳,报个平安。”
老周接过文书,脚步轻快地进了驿站的书房,笔尖在麻纸上划过的声音,和外面的马蹄声、舂米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
秦斩又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热茶,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胃里。他再次看向眼前的系统提示,淡蓝色的字迹已经更新:
【“楚地快马传书网络”完善:通过优化驿路、统一换马机制、建立紧急信息优先级,信息传递及时性提升80%,各郡响应速度加快;粮事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后,资源调配效率再增30%,可缩短粮车筹备时间至3日内。解锁“紧急信息优先处理”模板:凡标有“粮”“灾”“疫”字的文书,可优先使用驿站最快的马匹、最优的驿路,沿途驿站需无条件配合。】
“紧急信息优先处理模板……”秦斩轻声念着这几个字,心里更踏实了。以后再遇到粮荒、灾害,就能更快地传递消息、调配资源,不用再像去年那样,因为信息滞后,让百姓多等几天救济。
驿站里的马蹄声还在不断响起。不一会儿,又有驿卒从长沙方向赶来,送的是长沙郡粮仓的盘点清单;再过半个时辰,颍川驿站的驿卒捎来消息,说颍川的粮车已经备好,随时可以来寿春接粮。来来往往的驿卒,抱着不同的文书,骑着不同的马,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为楚地的粮事奔波。
老周从书房里出来,手里拿着抄好的三份文书,正要交给待命的驿卒,却看见小林骑着乌骓马回来了。乌骓马的鬃毛上沾着些草屑,呼吸还有些急促,但眼神依旧精神。小林从马背上跳下来,腰间的牛皮袋已经空了——显然,他已经把调粮的指令送到了庐江和长沙。
“将军,庐江、长沙的郡丞都接了文书,说会立刻筹备,庐江郡丞还让我带话,说他们的粮仓随时能开仓运粮。”小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语气里满是自豪,“沿途的驿站都很帮忙,在颍川驿站还换了匹新马,比我原来的马跑得还快!”
“好样的。”秦斩拍了拍小林的肩膀,把老周手里那份报平安的文书递给她,“这是庐江郡丰收的消息,你再跑一趟咸阳,把这个送过去,让咸阳的郡丞放心。这次还是用最快的马,路上要是累了,就多换几次马,不用急着赶回来,安全第一。”
小林接过文书,又塞进牛皮袋里,这次他没有立刻上马,而是走到马厩旁,给乌骓马添了些黑豆。他轻轻抚摸着马的脖子,低声说:“辛苦你了,等我回来,给你多喂点好料。”
乌骓马像是听懂了,用头蹭了蹭他的手心,发出温和的嘶鸣。
老周看着这一幕,笑着对秦斩说:“这些驿卒和马,就像咱们楚地的血脉,把各郡的消息、粮食连在一起,缺了谁都不行。”
秦斩点点头,目光望向驿站外的驿路。此时晨雾已经散尽,阳光洒在驿路上,把路面照得暖洋洋的。远处,小林骑着乌骓马再次出发,马蹄声清脆,像是在敲打着楚地的脉搏;近处,老周正在指挥驿卒们整理刚到的文书,舂米声依旧断断续续,市集的吆喝声也越来越响。
这就是寿春驿站,一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却连接着楚地的每一个角落,连接着楚地与咸阳的每一次呼应。马蹄声起,是信息在传递;马蹄声落,是民生在安稳。而秦斩知道,这驿路上的每一声马蹄,都是楚地越来越好的声音。
他站在驿站门口,看着那匹乌骓马渐渐远去,心里想着:等这次调粮的事办完,就再把驿路修得宽些,让粮车能跑得更稳;再给各驿站添些马,让驿卒们不用再赶着一匹马跑全程;还要在驿站里设个小医点,要是驿卒或过往的商贩生病了,能及时看上病——毕竟,这驿路不仅要快,还要暖。
风又吹过驿站外的芦苇,芦苇穗子晃悠悠的,像是在为这美好的愿景点头。而驿站里的马蹄声,还在继续响着,一遍又一遍,回荡在楚地的天空下,成了最动人的民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