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好,”陈阿爹接过草药,小心地揣进怀里,又拿起地上的柴禾,“那我先回去了,不耽误你们做事。”
阿禾送他到院门口,又叮嘱了一句:“阿爹,这两天别上山砍柴了,等伤口好了再去。”
陈阿爹应着,慢慢走远了。阿禾回到院子里,看见秦斩正看着手里的图册,嘴角带着笑意。“系统提示弹出来了,”秦斩说,“‘乡村医点急救培训覆盖,外伤处理效率提升70%,百姓自救能力增强,解锁‘急救物资’储备模板’。接下来,咱们就按模板准备急救物资,每个医点都备上消毒的布条、艾草叶、消炎草药,还有处理烫伤的膏剂,这样大家遇到外伤,就能第一时间处理了。”
“我这就去统计各村医点需要的物资,”素问说,“刚好今天采的草药够多,可以先给附近几个村的医点送过去。”
阿禾看着院角晒满的草药,又想起刚才陈阿爹感激的笑容,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他小时候,娘上山采野菜时摔断了腿,因为没及时处理,后来腿就落下了病根,走路一直不方便。那时候他就想,要是村里有个能治病的地方就好了。现在,医点建起来了,还有素问姐教他医术,秦斩带来的急救图册能让更多人学会急救,再也不用像娘当年那样,因为没处治病而受苦。
“我也去帮忙,”阿禾拿起墙角的竹筐,“我去把草药分类装起来,再把图册整理好,等下和素问姐一起送去各村医点。”
秦斩点点头,看着阿禾和素问忙碌的身影,心里也踏实了不少。他刚来庐江的时候,看到很多村民因为缺医少药,小伤拖成大伤,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设了医点,请了素问这样的郎中,又推了急救培训,现在终于有了成效。系统提示里的“效率提升”“能力增强”,在他看来,都不如村民脸上的笑容来得实在。
太阳慢慢升高,晨雾散去,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院子里,把草药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阿禾蹲在地上,把薄荷和蒲公英分开装,素问在旁边整理图册,秦斩则在清点需要补充的急救物资。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翻书声、草药碰撞的声响。
“对了,”素问忽然想起什么,抬头对秦斩说,“上次去西边的石家村医点,发现他们那里的布条快用完了,这次得多带些过去。还有,石家村多水田,村民容易被蚂蟥咬,得给他们多备些驱蚂蟥的草药。”
“我记下来了,”秦斩拿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写着,“石家村:布条二十卷,驱蚂蟥草药十斤,急救图册五本。还有别的村需要补充的吗?”
“东边的柳溪村,上次去的时候,他们说需要处理烫伤的膏剂,”阿禾抬起头,“柳溪村有好几户人家做豆腐,经常有人被蒸汽烫伤。”
“好,柳溪村:烫伤膏五罐,布条十五卷,急救图册五本。”秦斩一一记下,“等下我让驿站的人把这些物资送过去,你们要是去送图册,路上注意安全。”
“放心吧,”素问把整理好的图册放进布袋里,“柳溪村和石家村离得近,我们中午前就能回来。”
阿禾把分好的草药装进竹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草屑。他看着院子里的一切,晒好的草药散发着清香,墙上挂着的经络图被风吹得轻轻晃动,桌上的急救图册整齐地叠放在一起。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医点,更像是村民心里的依靠,不管是小伤小痛,还是需要急救,只要来这里,就能得到帮助。
“那我们出发吧,”素问拿起布袋,对阿禾说。
阿禾点点头,提起竹筐,跟着素问走出院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院门口的老槐树下,秦斩还站在那里,看着他们远去的方向,手里握着那个写满物资清单的小本子。
医点的草药香还在空气里弥漫,混着泥土的气息,成了庐江乡村里最安心的味道。阿禾走在田埂上,看着旁边田里劳作的村民,心里想着,等把急救图册和物资送到各村医点,大家就能学会更多的急救方法,以后再遇到外伤,就再也不用害怕了。他想起刚才陈阿爹的笑容,想起素问姐教他包扎时的耐心,想起秦斩为了村民奔波的身影,忽然觉得,能在这里学医,能帮到村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田埂上的小蓝花随风摇曳,像极了素问鬓边别着的那一朵。阿禾低头笑了笑,加快了脚步,跟着素问朝着柳溪村的方向走去。前面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庐江的乡村会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