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3章 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1 / 2)

清晨的阳光像调皮的小精灵,透过百叶窗,在“盘古云”研发中心的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悄悄酝酿着一场奇妙的科技风暴。

陆明远正对着屏幕,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试图破解数据迷宫的最后一道关卡。突然,“砰”的一声脆响从隔壁工位传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林晓芸像触电般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手里的豆浆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洒在她那件印着李逍遥图案的卫衣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瞪大了眼睛,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击中。

“我想到了!”她尖叫着,抓起桌上的马克笔,像一阵风似的冲向白板。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吸引了目光。只见林晓芸在“数据安全痛点”的标题下,画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图案——那是一张粮票!

“就像我奶奶总说的,六七十年代,每人每月四两粮票,谁也别想多拿!”林晓芸的声音里透着兴奋,“要是区块链配上粮票逻辑,数据访问不就有了‘数字粮本’吗?”

会议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声。新来的实习生小张偷偷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粮票”二字,屏幕上立刻弹出了相关信息:“1955年发行,2001年停用……”

陆明远转着钢笔的手指突然顿住,笔尖在掌心划出一道墨水痕。他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光芒:“分布式存储对应分散粮仓,智能合约相当于粮站账本,每个数据访问权限都像盖了钢印的粮票——晓芸,你这脑洞快赶上仙剑里的乾坤一掷了!”

林晓芸嘿嘿一笑,得意地扬了扬眉毛。

当她把“粮票链”的雏形方案投影出来时,研发部的老王差点把假牙笑掉。屏幕上赫然画着一张卡通版的“数据粮票”,票面上印着q版陆明远,他手持区块链长剑,身后是蜿蜒的长城图案,右下角还煞有介事地写着“全国通用数据访问券贰拾兆”。

“哈哈哈,这简直太有才了!”老王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当林晓芸开始演示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权限验证机制时,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刚才还在偷玩手游的程序员们纷纷坐直了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屏幕上,动画演示着“粮票链”的运行原理:每个“粮票”都像被注入了仙气,在区块链的星轨中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红色代表最高级数据,蓝色是普通访问权,绿色则是临时查看权限。

“最妙的是这个‘粮本’系统!”林晓芸兴奋地点击着鼠标,切换到另一个界面。

虚拟的电子粮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每个用户的“数据配额”。林晓芸解释道:“就像以前家里按人口分粮,企业可以给不同部门分配数据访问额度,用完了就得走审批流程,这可比传统权限管理有趣多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大家都被这个新奇的想法所震撼。

就在团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如何将“粮票链”付诸实践时,一封来自硅谷的邮件让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上次在数据迷宫里铩羽而归的杰克团队发来挑战书,附带一段视频。视频中,金发碧眼的程序员们举着披萨,背景是写着“dataFeast”的横幅。杰克一边咬着芝士,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听说你们搞了个‘数字粮票’?我们准备了‘数据满汉全席’,看看是你们的粮票经饿,还是我们的算法能吃!”

“呵,还真把数据安全当请客吃饭了。”陆明远冷笑一声,把挑战书打印出来,啪地一声贴在白板上。

旁边,林晓芸画的“粮票链作战图”格外醒目,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标注着粮票链的优势和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