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八点五十。1号楼大会议室。厚重的木质大门紧闭,门外走廊异常安静,只有皮鞋踏在水磨石地面上的轻微回响,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张建军低声道:“首长,这边。”他替周秉昆推开沉重的门扉。
会议室内部空间高阔,光线明亮。一张铺着墨绿呢绒台布的长条形会议桌占据中央,桌后已坐满了人。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烟味和纸张油墨的气息。周秉昆踏入的瞬间,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主位上,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左臂衣袖空空垂落的老者率先站起身。他面容清癯,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明亮,仿佛能穿透一切虚饰。
“秉昆同志到了!好!”独臂将军余秋里声音洪亮,带着战场上淬炼出的金石之音,
“同志们,这位就是周秉昆同志!从北疆特区、从吉春拖拉机厂闯出来的实干家!经中央批准,到我们计委,担任经济政策司司长!大家欢迎!”掌声随即响起,沉稳而节制。
余秋里抬手压了压掌声,目光扫过全场:“大家别看他年轻,他的成绩,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志不在年高。
国家计划委员会,是咱们国家经济运行的‘总调度室’和‘参谋部’!所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资源配置、发展蓝图,都要从这里发端或经过这里统筹!大权在握,也责任如山!秉昆同志肩上的担子,不轻!”
他随即开始逐一介绍与会者,语速不快,字字清晰:
“这位是常务副主任马洪同志,我们的‘大管家’,理论功底深厚,日常工作靠他掌总。”马洪戴着眼镜,学者气质,微笑着向周秉昆点头致意。
“陈国栋同志,副主任,主管长期规划、基本建设、物资分配,千斤重担!”
“李强同志,副主任,管全国工业生产、技术改造、能源交通,是咱们的工业司令!”
“宋平同志,副主任,农业、财政金融、劳动工资,关系吃饭穿衣的大事!”
“房维中同志,副主任,对外经济、技术引进、区域协调,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每介绍一位,周秉昆都郑重地微微躬身致意。
张建军如影随形地站在他侧后方半步,每当周秉昆的目光移向下一位,他便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气声,极快地点出关键信息:
“基本建设综合司,林汉达司长,批大项目的…工业生产综合司,沈鸿司长,机械专家…物资分配计划司,袁宝华司长,掌全国物资调拨实权…”
余秋里最后指向周秉昆:“秉昆同志负责的经济政策司,是新设的核心司局!
不批条子,不直接调一吨煤!它的任务,是琢磨‘道’,是定方向,是立规矩!
研究经济开放政策前沿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引进消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是把路子’!
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坑坑洼洼,研究出填平的法子!
担子重,意义更大!直接向计委党组和国务院负责!
吴敬琏、孙冶方两位理论功底深厚的同志给你做副手!”
余秋里独臂一挥,目光炯炯地盯住周秉昆:“北疆特区,是前线冲锋陷阵!你这个经济政策司,就是后方制定作战方略、构筑规则的地方!
秉昆同志,把你的闯劲、把你在地方上验证过的那套,带到这个更宏大的棋盘上来!为这台国家大机器,设计出更高效、更能追赶世界的运转章程和升级蓝图!有没有信心?”
所有的目光再次汇聚,沉甸甸地压在周秉昆肩头。他挺直了腰背,如同当年在光字片扛起全家重担,如同在北疆面对质疑力排众议。
眼前浮现出奔驰车窗外广袤而尚显贫瘠的土地,浮现出郑娟温婉却坚韧的眉眼。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带着京城早春微凉的空气和会议室里淡淡的烟草味,沉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实地上:
“有!主任,同志们!经济政策司这把‘手术刀’,就是要精准地切中阻碍发展的痼疾,为改革蹚路,为开放搭桥!
把沾着泥土、带着机油味的实践经验,变成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力!这新战场,我周秉昆,全力以赴!”声音不高,却带着北疆风雪淬炼过的穿透力,在肃静的会议室里激起无声的回响。
余秋里眼中锐光一闪,那只独臂重重拍在铺着绿呢的桌面上:“好!要的就是这股劲!”
(大大们帮忙关注一下我,过千关注可以建群,到时给大家们发福利,也请大大们在点催更时,帮忙用爱发个电,打个赏,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