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47章 大婚(1 / 2)

1972年4月22日,午后微寒的风卷着细尘,穿过光字片狭窄的街巷。周秉昆推着擦得锃亮的“永久”二八大杠,车把上系着簇新的红布条,郑娟侧坐在后座,穿着新买的的深蓝呢子外套,看上去却干净挺括。

光字片区民政局缩在一排旧平房里,木门斑驳。

周秉昆支好车,手在裤缝上蹭了蹭,和郑娟相视一笑,一起走了进去。屋里光线明亮,一个戴着老花镜的办事员从报纸后抬起头。

“同志,办结婚登记。”周秉昆声音不高。

老办事员慢吞吞拉开抽屉,取出两张表格:“填吧。”目光扫过两人,在周秉昆身上停留片刻,又落回报纸。

填表、按手印,印泥是干结的暗红。老办事员接过表格,蘸了蘸红墨水,在崭新的结婚证上用力按下钢印,“咔哒”一声,清晰干脆。他递过两张巴掌大的硬纸片,上面印着“结婚证”三个工整的仿宋字。

“成了。”办事员声音平板。

周秉昆接过那两张带着体温的硬纸片,指尖触到郑娟微凉的手背。他另一只手探进棉袄口袋,摸出一把印着金色“囍”字的水果糖,轻轻推过积着薄灰的柜台:“同志,沾沾喜气。”

鲜红的糖纸在昏暗中跳脱出来。老办事员推了推眼镜,终于露出点笑意:“哟,这糖金贵!同喜同喜!”他捡起一颗,小心地剥开糖纸,含进嘴里。

走出民政局,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周秉昆把两张纸片郑重地放进内袋,拍了拍。

郑娟一直低着头,脸颊的绯红未褪,手指悄悄绞着衣角。他推起车,郑娟熟练地坐上后座。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看到两人出来,民政局对面路旁光秃的槐树后,两个穿着半旧灰布棉袄的身影,如同融入背景的石头,目光锐利地扫过人来人往的街道,又无声地隐回树影深处。

阳光斜斜地打下来,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车轮碾过,把那些影子也一道碾碎了,只留下那一点红布条在风里微微晃动。

1972年5月1日,天刚蒙蒙亮,郑家那两间翻建过的房间里已挤满了人。空气里弥漫着香粉味、和热切的笑语。

“娟儿,抬抬下巴!”乔春燕捏着一根黑色的眉毛,小心翼翼地给郑娟描眉。

郑娟闭着眼,纤长的睫毛紧张地颤着。她身上那件崭新的枣红色羊毛罩衫,是郑母亲自到国营商店买回来的,衬得她肌肤胜雪。

于虹和佟青叶正蹲在地上,笨手笨脚地试图把两朵红绒花别到郑娟乌亮的辫梢。

“哎哟,娟儿这模样,秉昆看了还不得挪不动道儿?”左邻一个胖乎乎的大婶拍着腿笑。

郑母坐在炕沿,手里攥着一块洗得发白的旧手绢,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湿意,嘴角却努力向上弯着。

小儿子郑光明兴奋地围着姐姐转圈,有时忍不住去摸那锻丝般的嫁衣绒衣角:“姐,真好看!姐夫肯定喜欢!”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从前。

“光明,你姐可是这里掐尖的美人!”董卫红笑着说。

郑娟睁开眼,望向母亲。郑母连忙抬手抹了下眼角,哑声道:“好,真好…娟儿,去了周家,好好过日子…孝顺公婆,跟秉昆…和和气气的…”话没说完,声音已哽咽。

郑娟眼圈瞬间红了,起身扑进母亲怀里:“妈!”泪水无声地浸湿了郑母肩头单薄的衣衫。屋里霎时安静下来,只余压抑的抽泣。乔春燕赶紧打圆场:

“大喜的日子!婶子,娟儿,快别哭了!待会儿新郎官来了,还以为咱娘儿俩舍不得呢!”

门外远远传来清脆的车铃声和年轻小伙子的哄笑声,由远及近,热闹得像开闸的春水。

“来了来了!”鹿来娣扒着窗棂喊。

郑娟慌忙直起身,郑母用袖子狠狠擦掉泪,用力拍了拍女儿的手背。郑光明像颗小炮弹似的第一个冲出门去。

光字片那己拓宽的街道上,一支自行车队正热热闹闹地驶来。

打头的周秉昆一身崭新的藏蓝中山装,胸前一朵大红花,衬得他身姿挺拔,眉眼间的沉稳被喜气冲淡了几分。

他身后,蔡晓光、孙赶超、肖国庆、吕川、唐向阳,还有几个左邻右舍的小伙子,人人车把上都系着红布条,铃铛摇得震天响。

“新娘子!快出来哟!”孙赶超扯着嗓子喊,引得路边看热闹的小孩追着跑。

车刚在郑家屋门口前停稳,郑光明就在门口大喊:“姐夫!”引得看热闹的邻居哈哈大笑。

周秉昆笑着走过去揉揉他的脑袋,从车把上挂着的帆布袋里抓出大把包着红纸的水果糖,天女散花般朝人群撒去。

五颜六色的糖块在阳光下划出弧线,大人小孩笑着叫着弯腰去抢,场面瞬间沸腾。

“恭喜啊!秉昆!”

“早生贵子!”

“新娘子呢?快让我们瞧瞧!”

郑家左邻右舍的大妈们堵在门口,笑着伸手讨喜糖、说吉祥话。蔡晓光、肖国庆他们笑着上前,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终于“突破重围”。

周秉昆迈进光线明亮的堂屋,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了炕沿边那个穿着红衣裳、低垂着头的熟悉身影。

郑娟听到脚步声,微微抬起头,脸颊飞红,眼睫上还沾着未干的湿意,像带露的海棠。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凝在了那无声的一瞥里。他走过去,伸出手。

郑母把女儿的手郑重地放进周秉昆宽厚的手掌中,用力握了握,只反复说:“好好的…都好好的…”郑娟的眼泪又涌了上来,强忍着没落下。

周秉昆紧了紧握着的手,声音沉稳:“妈,您放心。”他扶着郑娟起身,在一片祝福声和笑语中,将她带出了生活了二十年的家门。

郑娟跨过门槛时,脚步顿了一下,终究没有回头。郑光明跟在姐姐身后,小脸上满是兴奋。

周家小院此时也热闹非凡。五张大圆桌在院子里支开,碗筷摆得整整齐齐。

从北机厂食堂请来的胖师傅老李正带着几个帮厨,在临时搭起的灶台边忙得热火朝天。大铁锅里炖肉的浓香混着蒸腾的白汽,弥漫了整个小院。

“老李师傅,这肉可真舍得下料!”一个帮厨掀开锅盖,看着里面颤巍巍、油亮亮的红烧肉,啧啧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