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9章 外王内圣(2 / 2)

有力气有心思的青年,都奔着兵团伐木开荒去了!

留下的,街道组织起来搞副业,糊纸盒、纳鞋底,也能挣点活钱。派出所的同志都跟我开玩笑,说‘快闲出病来’!”

“再说物资!”孙振兴接过话头,语气振奋,“图门江的海产、北疆的土豆粉条、林场的山珍干货,一船船、一车车往关内运!沪上、津门、穗城的副食供应,肉眼可见地丰富起来!

老百姓的菜篮子,实实在在地满了!更别提自贸区这头‘外汇奶牛’,去年上缴中央的外汇,占了国家外汇收入的近三成!军工研发、重大设备的引进,腰杆子硬了不少!”

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和自豪:“还有技术!沈城机床厂,引进了自贸区转过来的一套精密齿轮加工流程,虽然只是皮毛,效率愣是提升了百分之三十!

工人们学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军工口那边,”他声音更低了,

“‘红箭’反坦克导弹的导引头精密部件加工,过去卡在材料热变形和微米级精度上,一直不过关。

看了自贸区电子厂的光刻和蚀刻工艺,还有他们转炉炼钢的某些控温技巧,咱们的工程师开了窍,结合老经验,愣是突破了!

还有新型坦克的炮管自紧技术,也借鉴了那边重型机械的液压成型思路……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战斗力提升!”

周秉昆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掐断了窗台上探进来的一根嫩绿松针,清冽的汁液染上指尖。他仿佛看到了沪上弄堂里阿婆的笑脸,听到了江城派出所长的“抱怨”,触摸到了沈城机床厂里那带着新机油味的希望,感受到了军工实验室里突破瓶颈的狂喜。

北疆的冻土,自贸区的机声,正如同强劲的心脏,将澎湃的活力泵向这个国家的四肢百骸。

“首长们放心,”周秉昆的声音低沉下来,却蕴含着比松涛更磅礴的力量。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向窗外那片生机勃发、在油锯和拖拉机轰鸣中不断延伸的林海,指向更远处广袤的北疆沃野:

“北疆的产出,只会越来越多!粮食,今年秋收,仅兵团新垦区,保守估计能上缴国家小麦、大豆二十万吨!明年水利配套完成,翻一番,指日可待!”

“木材,”他拍了拍粗糙的窗框,仿佛拍着那些笔直的红松,“兴安岭林场今年首批计划外运原木五万立方米!都是顶梁柱的好料子!”

“山货特产,”他目光扫过桌上那碟榛蘑,“猴头菇、榛蘑、都柿、蓝莓干……采收和加工厂已在建,年底就能有**数千吨**供应国内市场,实实在在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渔业,”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豪情,“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渔场已恢复,冷水鱼品质绝佳!今年计划向国内大中城市供应**鲜冻鱼五千吨!”

“还有,”他压低了声音,字字千钧,“硅砂矿的详勘和秘密开采方案正在研究。摩托罗拉那边急需的高纯度硅砂原材料,很快就能让他们将重心转移到自贸区,这可是高科技,是未来主流。”

陈明、孙振兴等人听得心潮澎湃,呼吸粗重。

二十万吨粮,五万方木,数千吨山珍,五千吨鱼……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城镇餐桌上的油水,是工厂里轰鸣的机器,是学校明亮的灯光,是国家挺直的脊梁!

而硅砂矿,更是刺向技术铁幕的一柄寒光凛冽的尖刀!

“好!好一个北疆粮仓、林海宝库!”陈明激动地重重一拳砸在身旁的松木桌面上,震得茶碗叮当作响,

“秉昆同志,你们这是在冻土上,给共和国扎下了百年根基啊!这根基,就是咱们‘外王’最硬的底气!”

周秉昆没有回头。他依旧望着窗外。年轻的知青们在技术员指导下,喊着号子,将巨大的原木装上拖车。那充满原始力量与新生活向往的号子声,穿透林海,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