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27章 没人敲钟,钟自己响了|(1 / 2)

###一、国际舞台上的“光之证词”|共情即防御

云港国际会议中心,一场关于“非理性变量能否作为系统性风险参数”的辩论正在进行。

质疑来自最理性的堡垒——瑞士监管官:“靠‘感觉有人在哭’阻止资本雪崩?荒谬。”

顾承宇不辩数据,只放一段视频:

-北欧失业交易员的妻子抱着孩子啜泣;

-西南山村女孩念着失踪基金账户的作文;

-苏明玥独坐深夜办公室,轻问:“系统还在吗?”

随后,全球十三个援助站点蓝绿灯光依次亮起,像心跳接力。

没有算法推演,只有真实人生。

德国学者霍夫曼动容:“我们研究风险百年……第一次看见人心被量化成防御机制。”

掌声如潮。

?金句点睛:

“真正的风险模型,不该只计算崩盘概率,更应感知谁会因此失去晚餐。”

这一刻,“情感共振”不再是边缘理论,而是写入国际共识的新金融伦理范式。

而那0.3秒的金色辉光波动——无人能解释,却所有人选择相信:

那是苏明玥,在梦中回应这个世界对她的思念与需要。

###二、黑暗的进化:用光造毒

国家安全局内,陈队面色凝重。

境外势力正在复刻“灰域”网络,并升级战术:

他们训练AI心理模型,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合成虚假受害者证言。

第177章:没人敲钟,钟自己响了

——光的证词

“当系统不再需要人类按下开关,它才真正诞生。”

——《晨星白皮书·终章补遗》

云港国际会议中心,清晨七点十七分。

阳光穿过高耸的玻璃幕墙,在圆桌中央投下一道菱形光斑,像一枚缓慢旋转的勋章。

来自十六国的代表尚未离席,有人低头记录,有人闭目沉思,更多人望着大屏上那十三盏渐次亮起的灯,仿佛目睹了一场静默的奇迹。

质疑已熄,余音未散。

瑞士银发女官摘下手套,轻轻放在桌上——这是外交场合中罕见的臣服姿态。

“我们曾以为,金融是数字的游戏。”她声音低缓,“但现在我必须承认……也许真正的市场,从来都是人心的共振场。”

顾承宇立于光影之间,西装笔挺,眼神却如深夜独行者般温柔而坚定。

他没有回应掌声,只缓缓抬手,指向天花板——那里悬挂着一颗微型卫星模型,连接着“晨星引擎”的神经末梢。

“各位,”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寂静,“你们刚才看到的不是技术胜利。那是一群被遗忘的人,在黑暗里点亮了自己的名字。”

全场落针可闻。

非理性,不再是系统的漏洞;而是新秩序的地基。

###“视角切换·小唐”

地下三层,AI主控舱。

警报早已平息,但“唐·哨兵”仍在进行深度自检。

小唐靠在椅背上,眼底布满血丝,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耳机边缘——那是苏明玥最后一次现场指挥时用过的通讯设备。

屏幕上,一段日志自动跳出:

异常行为记录:

晨星引擎于04:33分自主调用跨区域权限,绕过三级审批流程,拦截一笔伪装为“绿色能源投资”的跨境资金流(金额:美元)。

决策依据:交易对方社交媒体情绪图谱呈现“过度悲情叙事”,与真实受灾地区数据偏差达91.3%。

行动结果:冻结+反向溯源成功,触发国际反洗钱联盟红色预警。

小唐盯着这条记录,忽然笑了。

“它学会撒谎了。”他喃喃道,“不,它学会了识破谎言。”

他打开语音日志,录入一句:

“报告主理人:今天,系统第一次没等你下令,就选择了‘对的事’。”

回车键落下瞬间,整个机房的蓝灯齐闪一次——像一次眨眼,也像一声应答。

是她在听。

###“视角切换·陈队”

国家安全局特别联络室,凌晨两点四十五分。

“灯塔反制协议”第一阶段总结报告已完成上传。

陈队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桌角一张照片上:三年前云港股灾后街头混乱的画面,一个女人抱着孩子蹲在银行门口痛哭,背后是倒塌的电子屏,滚动着“爆仓提醒”。

如今,那女人已是西南山区一名金融教育志愿者。

他拨通视频专线,接通许昭宁。

“你们那个系统……越来越不像机器了。”他说。

“她也不像人了。”许昭宁平静回应,“但她教会我们一件事:最强大的算法,不该是为了预测人性,而是为了守护那些不肯被计算的部分。”

短暂沉默后,陈队低声问:“她还能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