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25章 你走之后,光才真正亮了(1 / 2)

夜风吹散了云,月光清冷如霜,却未能穿透ICU病房那层厚重的玻璃。

监测仪上,那道曾如惊涛骇浪般起伏的脑波曲线,此刻已化作一泓死水,了无生机。

国内最顶尖的脑科专家团队在彻夜会诊后,给出了冰冷而无可辩驳的结论。

“苏小姐的大脑额叶和海马体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白发苍苍的院长摘下眼镜,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惋惜,“高强度、超负荷的思维活动,耗尽了她所有的神经储备。短期记忆区已呈持续性空白,无法再生成新的记忆。从医学角度来看,她的大脑……已经无法承载任何信息了。”

唯一的奇迹,是她的边缘系统,那个掌管人类最原始情感的中枢,在接收到特定音频,尤其是那段《小星星》的旋律时,依旧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反应。

仿佛在无尽的黑暗深海中,一缕微光构成的唯一航标,那是她情感的锚点,也是她曾存在过的最后证明。

病房外,许昭宁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落在地。

他眼眶通红,双手死死攥着一个军用级加密的离线硬盘。

硬盘外壳上,用激光雕刻着两个字——“明玥”。

这里面,封存着苏明玥过去三年所有的语音记录、每一次决策的逻辑树、每一份报告背后的情绪波动模型,甚至包括她每一次因“商业直觉”触发而产生的生理数据变化。

这是他穷尽心力启动的“意识备份计划”,是她精神的火种。

“也许有一天,”他对着身边同样沉默的小唐,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们会用它,唤醒一个新的‘晨星’。”

小唐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紧闭的病房门,仿佛想用视线穿透那扇门,再看一眼那个曾经照亮他们所有人道路的身影。

一周后,云港市国际会议中心。

气氛庄严肃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共情机制启动仪式”正在举行。

主席台上,来自六部委的领导悉数到场。

国家安全联络官陈队身着笔挺的制服,走上发言席。

他目光如炬,扫过台下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巨擘、监管官员和媒体记者,声音沉稳有力:“经中央批准,‘晨星预警系统’今日起,正式纳入《国家金融安全法》配套体系。未来,所有在我国境内进行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融资项目,除财务审查外,必须通过基于‘晨星’模型的社会影响评估!”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意味着,冰冷的资本第一次被戴上了“人性”的枷锁。

灯光暗下,陈队退后一步。

主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特殊的视频。

那并非苏明玥的影像,而是一段由无数音频碎片拼接而成的合成语音。

声音时而清晰,时而微弱,时而带着笑意,时而透着疲惫,那是她历年工作录音的集合。

“……风险,不是数字,是无数家庭的命运……”

“……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强权,而是来自系统的共情能力……”

“……当我们在谈论收益率时,我们在谈论的,到底是谁的收益?”

最后一句落下,那由万千声音汇聚而成的“她”,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目光穿透了屏幕,拷问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全场肃立,掌声经久不息。

人们不知道那个创造了这一切的女人身在何方,但从这一刻起,她的名字,她的意志,已化为不朽的律法,刻印在了这个国家的金融基石之上。

云港西山,昔日林景深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势与奢靡的私人庄园,此刻已然换了模样。

巨大的烫金招牌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朴素的木制牌匾——“萤火援助中心”。

他将这片价值连城的地产无偿捐赠,改建为专为金融诈骗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援与心理康复服务的公益机构。

揭牌当日,林景深没有邀请任何名流政要,只是亲自站在门口,像一个最普通的工作人员,迎接第一批来访者。

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神情是从未有过的谦卑与沉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被志愿者搀扶着走来,她紧紧握住林景深的手,浑浊的泪水瞬间涌出:“我儿子……我儿子他信了那个‘原始股’的假理财,把我们一辈子的积蓄都投进去了……房子没了,他想不开,从楼上跳下去了……”

老太太泣不成声,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钝刀,剜在林景深心上。

他想起了多年前,苏明玥也曾这样义愤填膺地对他描述那些受害者的绝望,而他当时只是冷漠地回了一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他缓缓低下头,那颗曾经比钻石还硬的心,在这一刻碎裂成齑粉。

滚烫的液体从眼眶滑落,他用尽全身力气,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此后,每月十五,无论风雨,林景深都会亲自来中心值班,倾听那些破碎的家庭故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句“对不起”。

这是他的赎罪,也是他的重生。

他终于明白,苏明玥当年拼死要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几乎在同一时间,跨国集团的发布会上,顾承宇以新任“晨星基金会”理事长的身份,宣布成立专项公益基金。

他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坐上监督委员会的第一席——正是当年那位因虚假财报案而失业,险些家破人亡的交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