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19章 钟声未歇,我已出鞘(1 / 2)

清晨六点十七分,云港的天光还沉在灰蓝色的雾里,城市像一头蛰伏未醒的巨兽。

苏明玥睁开眼时,指尖本能地抚向太阳穴——昨夜残留的精神震荡仍在颅内低鸣,如同潮退后沙滩上不肯离去的碎浪。

她坐起身,目光落在床头那台合拢的笔记本上。

屏幕竟自动亮起。

幽蓝的界面上,一组动态符号正无声演化:三道交错的资金流箭头如毒蛇缠绕,最终指向两个尚未公示名称的PPP项目编号。

边缘浮现出一行小字,笔迹似由数据自动生成,却带着某种近乎直觉的生命力:

情绪共振阈值突破。

苏明玥瞳孔微缩。

这不是人为操作的结果。

是“晨星引擎”在她无意识状态下,完成了首次脱离主控的自主预警。

她迅速解锁系统,调取公共数据库交叉验证。

心跳随搜索进度一点点加快——其中一个项目编号,赫然关联着李婉婷家族近期力推的“智慧城市基建计划”。

表面上是政企合作、低碳共建民生工程,实则通过复杂股权嵌套与境外资本勾连,悄然将城市交通调度、能源分配等核心命脉纳入私有化运营框架。

而听证会,就在三天后。

她抓起手机,拨通陈队电话,声音冷静得近乎锋利:“有人正用‘公益’外衣收购城市命脉,我们必须抢在听证会前拆局。”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随即传来键盘敲击声。

“我已经收到你昨晚的数据包了。”陈队嗓音沙哑,“上面压得紧,但净网行动可以启动紧急协查机制。你,以特别协查顾问身份介入审计——可敢接?”

“不是敢不敢。”她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基站绿光闪烁如呼吸,“是我必须去。”

挂断电话不久,门铃响起。

监控画面里,林景深立于门外,风衣沾着夜露,眼底布满血丝,像是刚从某个不见天日的战场归来。

他没有按铃第二次,只是静静站着,仿佛知道她一定会开门。

她开了。

冷风卷进屋内,吹动窗帘。

他递出一枚黑色U盘,指尖微颤。

“贺砚舟被捕前传出来的视频不是终点。”他说,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他在最后说‘钟楼永不沉默’,是因为他知道——还有更多人在等着敲钟。”

苏明玥接过U盘,金属外壳冰凉刺骨。

接入设备后,一段境外闭门会议录音缓缓播放。

背景音混杂着法语和英语,一名男子用平稳语调陈述:“……通过代理人网络重塑东亚金融秩序的关键,在于清除具备系统感知力的个体。目前唯一构成威胁的,是苏明玥。她不是在分析风险,她是在‘感受’它。”

另一人冷笑:“那就让她消失,或者收编。人性总有裂缝。”

录音结束,房间陷入死寂。

林景深望着她,眼神复杂如暴风雨前的海面。

“他们想让你成为他们的工具,或者彻底抹除你。”他顿了顿,喉结滚动,“而我不能再看着你一个人扛。”

她没问为什么是他来送这份情报,也没问他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有些答案,早已藏在他三年前撕碎又拼回的眼神里。

但她只轻轻点头:“我知道了。”

上午九点四十三分,国家安全局地下会议室,三方联席小组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陈队主持,许昭宁远程接入技术模型,叶澜端坐一侧,手中拿着那份英文版合作备忘录原件。

“表面看,所有流程合规。”叶澜翻开文件,逐字解析,“但‘社区主导治理’,实际法律含义却是‘治理权不可逆移交’——一旦签署,政府将永久丧失对项目的监管主导权。”

她翻到下一页:“而所谓的‘绿色转型基金’,资金来源全部指向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穿透股权结构后,实际控制方竟是瑞士一家与军火贸易长期挂钩的离岸财团。”

许昭宁同步投影出数据图谱:“资金链、话语权、技术接口——全被设计成闭环控制结构。这不是基建投标,是一场温和的金融政变。”

会议室一片凝重。

合法外衣下藏着致命契约,舆论风口上打着道德旗帜,步步推进却不留破绽。

唯有苏明玥,能凭借金手指捕捉到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情绪波动与逻辑悖论——比如投标书里刻意回避的运维权限细节,比如发布会上李婉婷提及“共享未来”时那一瞬微不可察的嘴角抽动。

那是谎言被精心包裹后的呼吸裂痕。

“我们要做的,不是反驳。”她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是要让所有人亲眼看见,光鲜口号背后的暗流涌动。”

就在此刻,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来自私人加密通道的消息浮现:

“顾承宇已失联12小时,最后一次信号出现在顾家老宅西侧厢房。”

她指尖一顿,不动声色地锁屏。

窗外,晨光渐盛,照不进某些深宅高墙内的角落。

而在那片阴影之中,一只止痛贴包装盒正被轻轻推开,一张折叠极小的便签悄然滑入其中。

纸角写着一串数字,墨迹未干,像是赌上性命写下的最后一行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