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逸恒和越浩与同事们一起聚会,无意中说起了与珩交往的故事。
“你怎么有这样的看法哦?说明你还是太在乎一些虚无的东西了。本真就有那么
重要吗?当她转变过来了,本真不就又重新给你了吗?”越浩问逸恒。“是啊,你没有经历过爱情纷争,那个难受劲十分困扰人。”
“你不是读过爸爸留给我们的书吗,那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了,无法改变的啊!”“是的,是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了,可是那是我和珩正在交往的时候发生的,珩完
全可以不用这样的。再说了,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特殊的,不可取的就是不可取的。爱情中,本真这种行为是一种排他的行为。谁能受得了珩的那种做法?”
“但是既然你爱珩,又何必在乎这些?人无完人,哪有不犯点错的?”
“当然在乎了!你想想,一起交往的女朋友,要作为妻子的,结果选择了另外一个男人,还上了床,你气不气愤?谁受得了?我的价值取向中,对这种爱情观是不接受的。”
“事事难求完美,这是客观的事物之间融作用过程性态。这个理论用在爱情上面也同样有道理。”
“不是这样的,爸爸留下来的书中说的意思是,本真在自然失去后,可以再造或重新取得。可是珩不是自然失去,性质完全不一样。”
“哦。”越浩直愣愣地看着逸恒。
“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如果珩在我认识她以前、和她交往以前就有一次婚姻,然后失去了婚姻,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她失去本真的时候正是我和她交往的时候。这不叫自然失去本真。”
“时间概念,这样思考有道理。看来珩的确是处理不当。可是你心里还是放不下珩。”
“不同了,现在放不下珩,只是一种关心或叫关爱,已经不是爱情了。”“对,这是有一些差别的。要不,你怎么对得起秀玟。”
“你没有经历过爱情曲折的经历,跟净荷是一帆风顺就成了。现在秀玟是我的爱情,并且成为了婚姻,这就不可以三心二意的。”
“对头,你做得对。”
“我认真阅读了书中关于情感的内容……”
珩后来与一个叫碌的男人结了婚,但是那个男人的两性价值取向,几乎与逸恒的情感观点一样。他对待珩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能完全释然的情怀,原因就是碌知道了珩曾经的爱情行为。
碌是一个金融公司的职员,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父母都是一般工人。碌从社区金融机构的营业员做起。碌业务能力强,只要工作落入他手中就会干得出色。可有业务能力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这给他惹来了麻烦,受到了其他人的嫉妒,多次在职位晋升中失去民主评议推选的机会。他总是不明白,自己业务能力不错,为什么就总是推荐票不多?而有些人多么的想出人头地抢职位,可就是能力上不去。是不是自己平时工作太招摇了?单位领导看在眼里,也希望能任用他,可就是公司总部规定的那种选人用人的机制硬生生地卡着,感叹道:能力不足,做事情到不了位,想出人头地难;能力强,藏都藏不住,又招惹人祸,想出人头地更难。碌多次明确向公司总部领导表示希望为公司多做点事情,要求参与竞选本单位副总经理。但是总公司说他如果报名晋升就是越级提拔,不符合职位晋升规定,连参与竞选的机会都不给。于是一气之下,碌就跳槽去了另一家金融公司,一直做到管理高层,是一个专心于工作,不太会花言巧语的男人,心里豁达,为人正直,顾家也重情谊,是金融公司的业务专家。他曾经和一个叫砂砂的女孩子交往过,但总是被砂砂批评,说他不会做男人,颈子上长的是一颗业务脑壳,不是男人头颅。